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雞年兩岸“雞”起舞

央視國際 (2005年02月16日 10:31)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雞年新春,雞舞人歡。雞年風俗,神州盪漾,兩岸同見。在商鋪酒樓,無處不見雄雞屹立;在大街小巷,無處不見金雞賀歲;在電視報刊,無處不聞“雞年大吉”。

  在台北一個大超市,春節前夕,一個比屋高,比象大的公雞頻頻向顧客點頭;與此同時,在濟南雞年廟會,一隻齊廟高的大雄雞像在“引吭高啼”;甘肅玉泉山公園,一隻由數萬個平時使用的陶瓷組成的高5米、寬4米、顏色鮮艷神態逼真的雞造型迎風屹立;在南京,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賽雞令人大開眼界;而在台灣,以雞肉為主要原料製作的“一雞天下白、黃金擠滿屋”“春雞報喜”,“闔家團圓”是大年夜的主要夜菜。在台灣地區還有一種特別的叫“引路雞”的婚俗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引發人們對炎黃子孫、對“雞文化”的情趣。

  雞年兩岸鍾情賞雞,以雞為歡樂、以雞為吉祥、以雞為希祈,這是偶遇嗎?是巧合嗎?不,這是十二生肖文化在延續,在光大。

  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已留傳千百年而不衰。每逢生肖年,吉祥物總會引發人們的新年情思,引發人們的新年樂趣,引發商家的“新年經濟”,更會撩起人們的民族情結。

  只要説起十二生肖,人們都會記住是中國人;從一個角度而言,中華民族的不可分割,十二生肖也可見一斑。儘管兩岸由於種種原因,分隔了56年,但十二生肖的紀念、希祈,兩岸幾近相同,一點不減。

  其實,兩岸何止同時歡度雞年,同樣笑迎十二生肖,就是過年的習俗也大同小異。比如,年三十,向晚輩長輩發紅包、包餃子、蒸年糕、舞龍舞獅、貼春聯、貼門神、燒鞭炮、渡零時等等幾乎如同一轍。可以説,每逢過年,那裏有華人,那裏都會有“年味”,那裏就會傳出“恭喜”吉祥之聲。正因為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因此,關山隔不住,大海阻不斷。而今,在台灣島,某些政客欲故意搞搞“新意思”,絞盡腦汁去“中國化”,其醜態百出可以料到。比如,強令台灣學校去“中國”字樣;強令各地經貿機構和各大企業去中國名稱;甚至連“中國鵝”也不放過,非要改成“華鵝”。由於是某些人的“獨出心裁”,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願望十分不合,也由於千百年來的中華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因此,當著去“中國化”的“獨劇”一登場,遭到方方面面的抵制就不足為奇了。

  奇的是台灣某些政客,在一連串的“獨事”受阻、“獨劇”難演、“獨音”寡應面前,為何仍在執“獨”不悟?人們知道,《辭海》有個詞叫“反動”,何叫“反動”?一句話,逆潮流而動。當今兩岸儘快實現“三通”是潮流,統一中國是潮流。順著潮流而動就叫做明智,有作為;逆著潮流而動,就叫倒行逆施,註定失敗。世界上那個國家倒行逆施,難見有好結局。“台獨”也逃脫不了這個慘敗的結局。

  “年來日日春光好,今日春光好更新”,溫總理在2月7日北京團拜會致辭中這一句撩人詩句令人對兩岸“三通”、對統一祖國大業充滿信心。且看雞年兩岸“雞起舞”,誰個不為民族統一大業而動情?(作者:亦菲)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