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兩會”重科學發展觀演繹新風景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8日 15:15)

  中國各省份本月陸續召開的人大、政協“兩會”,不約而同地傳來一個引人注目的信息:許多地方政府在制定2005年經濟發展規劃時,有意調低了經濟增長目標。分析人士指出,這表明中央首倡的“科學發展觀”,正在變成地方的自覺行動,是中國邁向均衡發展的積極信號。

  我們以往過分看重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甚至把增長等同於發展,結果把許多無可回避、必須解決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問題留在了後面,導致了城鄉和地區發展差距擴大,貧富差距拉大,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失衡,資源環境與發展不協調等。有些地方的官員在急功近利的政績觀的支配下,把“發展是硬道理”異化成了“GDP是硬道理”。思維定勢如此,行動上必然體現為“悠悠萬事,唯GDP為大”。這個“大”,不但是指重視的程度,也指“做大”。然而不問內涵質量,只要外延擴張的“大”,往往導致弄虛作假和粗製濫造。至於粗製濫造,又是症狀各異。比如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有水快流”,?澤而漁,吃祖宗遺産,砸子孫飯碗;又比如“跑馬圈地”搞了一大堆有開無發的“開發區”、有場無市的大市場;再比如“全民招商”,拾到籃裏就是菜,項目上也匆匆下也匆匆,沒下的也成了“鬍子工程”,成了投資的無底洞,硬是把招商引資變成“招傷引刺”……這樣做大的“蛋糕”,不但是“膨化食品”,更是“變質食品”。

  在過去的一年,中國經歷了宏觀調控的驚濤駭浪,由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過度所引發的濫用土地、污染環境及煤電油運全面緊張等問題,使盲目追求經濟增長的弊端表露無遺。在事實面前,許多地方政府終於醒悟了。於是在今年中國地方“兩會”上,調整計劃指標設置,以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由注重速度轉向注重結構、質量和效益……成為一道引人矚目的新風景。不再盲目追求GDP,具有正本清源的深遠意義。揚棄“GDP崇拜”,並不是認為GDP不重要,更不是不要GDP。GDP作為衡量經濟總量的指標顯示了發展的軌跡和速度。但是GDP本身也有局限性,這就是它只能反映數量而不能反映質量。

  “發展是硬道理”,然而這個發展乃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發展要講GDP,然而這個GDP,應是十六屆三中全會所強調的“五個統籌”下的GDP;為官執政要講政績,然而這個政績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標尺。中國地方“兩會”今年在調低經濟預定增幅、淡化經濟發展速度的同時,也紛紛增加了旨在體現以人為本、提高經濟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多項指標,這兆示著經濟與社會、環境、資源等的發展將得到協調,為實現均衡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道路夯實基礎。(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