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除庸比反腐任務更艱巨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12日 09:28)
腐敗的危害人人皆知,所以反腐敗才如此深得人心。然而,在黨政機關中,腐敗並不具有普遍性。也就是説,能夠有機會腐敗的官員和整個公務員隊伍相比,絕對數量很小。換言之,社會上的腐敗現象是一小撮腐敗分子興風作浪的結果。反腐敗,針對的也正是那些握有一定實權或者在敏感崗位上工作的公務員。相對而言,黨政機關中的絕大多數公務員,並不是反腐敗的對象。不過,這些人雖然是非腐敗的大多數,也不是“廉潔”、“高效”的代名詞。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近日,浙江省頒發了《浙江省影響機關工作效能行為責任追究辦法(試行)》。這意味著,問責“庸官”有法可依了。據了解,這種“問法”全國首創。(12月11日《青年時報》)
浙江這個“官員問責”辦法,矛頭直接對準了時下瀰漫在黨政機關中因平庸、拖拉而導致的機關工作效率低下風氣。現在,雖然浙江有了這樣一個對“庸官開刀”的規定,但是,要讓“庸官”真正受到處分,直至從公務員隊伍中退出,顯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從某種意義上説,“剔除庸官”工作的艱巨性,絲毫不比反腐敗輕鬆。
之所以這麼説,源於“庸”不具備隱蔽性,是在公開場合的一種“常態”。譬如,在辦公室裏,對來訪人員不熱情;對人家提出的問題能上午解決的推到下午再處理;對來電,本來該和顏悅色告知的,一句“不知道”就挂斷,白白浪費電話費不説,還損害了黨政機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如此司空見慣的現象,也許凡是置身在機關中的絕大多數公務員都曾有過。要命的是,鮮少有人意識到這是“庸官”的明顯特徵。正因為有“病”還覺得正常,正因為大家你有我有咱都有,熟視無睹之間也就誤以為不算什麼。其實,身在機關工作的人不是沒聽説過“機關病”這個説法,只不過沒對照過自己而已。久而久之,即便身邊的同事染有同樣的“庸”症,反倒感覺習以為常,有如在醫院工作的人對藥味不敏感一樣。
對“庸”症的無意識,必然使機關人員放鬆對“除庸”的警惕性。尤其是這個“庸”,又不用掖著、藏著,公開的“秘密”,反而蒙蔽了眼睛。不像腐敗現象,都是在見不得人的角落裏進行的交易,一經查處還有人證、無證,給國家造成的損失,通過審計部門的審計有具體的數字,法院判刑也有事實依據。而“庸官”則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庸”所造成的損失很難用具體的數字量化,很難追究到哪個具體的責任人。正因為涉“庸”者眾多,反而不好對哪個“小庸”的公務員做出準確的處分。所以,説“除庸”比反腐敗的任務更艱巨,顯然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有客觀的依據擺在這裡。
也許,一個“庸官”給社會帶來的危害確實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庸官”作為一個集合概念,由於其絕對數量過於龐大,給整個社會所造成的危害,未必比幾個貪官的危害小。加之截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治“庸”的良方,愈發增加了“除庸”工作的難度。
在“除庸”意識還沒有成為一種普遍的全民意識的今天,“除庸”則比反腐敗更顯得任重而道遠。“除庸”,應該從浙江走向全國。(作者: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