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公務員“倦怠症”亟待綜合治療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9日 10:57)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公務員無疑是一個讓人羨慕的“美差”。然而,近日一份由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主持完成的題為《中國“工作倦怠指數”調查結果》的調查報告卻表明:在接受調查的公務員群體中,竟有54.9%的人出現了工作倦怠,位居各類職業之首。→→新聞鏈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公務員“倦怠症”詬病已久,與其工作性質、工作要求不無關係。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公務員每天都是按部就班,按照“潛規則”處理有關公務,不求有功,但求無過,自主性根本無法張揚。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見,也得“下級服從上級”,不敢擅越“雷池”。在這樣一種大“氣候”下,公務員的積極性、創造性受到抑制,如同一台程式化的“機器”,依仗一種“慣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唱著“同一首歌”。
公務員成“倦怠症”高發人群,也直指現行的公務員管理制度弊端。目前,我國公務員的成長髮展、物質待遇的改善主要與職務特別是領導職務挂鉤。受制于機構規格和職位數量,導致很多人難以獲得升遷。基層一線的絕大多數公務員從“年少”幹到“白頭”,也只能在科員、辦事員這兩個臺階上走完職業生涯,而相應的難有太大起色的工資、福利待遇,也將伴隨他們終身。這種“一元化”的發展途徑成了公務員“倦怠症”的重要“病原體”。
公務員成“倦怠症”高發人群,還緣于對職業缺乏認同感和成就感。在今年中央機關招錄公務員中,合格報名人數與計劃錄用人數之比達到了空前的37.3:1,這説明公務員職業成了當今人們爭相追逐的“香餑餑”。一邊是門外人“千字萬馬擠獨木橋”,一邊是門內人高發“倦怠症”,究竟是哪根神經發生了錯亂?這恐怕與許多報考者對公務員各方面期望值過高,而對報考職位卻了解甚少有關。這些滿懷希望者一旦“入門”,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勢必會使他們産生厭煩情緒,工作懶散、被動應付等“倦怠症”也隨之發作。
患上“倦怠症”的公務員不僅在心理上有不適感,工作無激情,混天過日子,導致少數政府部門人浮於事,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引起老百姓的不滿,而且還“併發”失眠、焦慮、煩躁等生理上的疾病。對這種既傷身體又傷心理的“疑難雜症”,如果不及早“治療”,後果將不堪設想。
公務員“倦怠症”的“癥結”既然已經找到,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應積極尋找“偏方”,實行“綜合治療”。即要醫“頭”,諸如實行職務晉陞與職級晉陞“雙梯制”,提高公務員的顯性待遇;也要醫“腳”,諸如引入競爭機制,推行“末位淘汰”,獎優罰劣,加大懲處有明顯行政過錯行為的力度,促使廣大公務員嚴格要求自己,勤政敬業,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還要引入精神慰藉等“心理療法”,全方位減輕公務員的工作壓力,讓他們把“壓力”變為“動力”,以健康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投身到工作中去。(飛燕)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