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網評] 熊德明敗走溫州説明了什麼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04日 12:56)

  熊德明在眾多媒體記者的簇擁下,躊躇滿志、意氣風發地來到溫州,抱著旗開得勝、迅速凱旋的期望,開始替老表們維權。正當有媒體盛讚熊德明走出了一條維權的新路子之時,不料,一盆又一盆的冷水澆得熊德明透心涼,她的那條“維權新路”被證明行不通。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按照原定計劃,2日,熊德明將在顧問的陪同下,繼續在溫州維權。然而,2日清晨她向媒體記者丟下一句話“我誰都不相信,讓我靜靜”就失蹤了。此前,熊德明曾在房間獨自流淚,並和隨行律師況力彬意見不一,她仍寄希望於求助政府干預。(12月3日《大河報》)

  熊德明玩失蹤,不管她這個“失蹤”到什麼時候,它還是等於向外界宣佈這樣一個事實:此次溫州維權之行,到現在為止以失敗告終。換言之,她敗走溫州的大局基本上已定。

  一個風雲女性,一個在新聞媒體聚焦下的新聞人物,一個主動出山替人抱打不平的農村大嫂,仍然無法改變敗走溫州的尷尬結局,這説明了什麼?

  熊德明的成名,靠的是運氣。準確地説,是偶然的政治因素成全了她、呵護了她。假如不是總理臨時“拐彎”私訪,假如總理私訪的不是她家所在的那個村子,恐怕現在地球人沒幾個會知道她這個名字。運氣這東西,最靠不住。而她此番奔赴溫州,其實還是自信政治因素會不遺餘力再幫她一把。儘管溫州市有關方面給足了她面子,但是,在溫州這樣一個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方,政府畢竟是有限政府,其能量當然也不是無法估量。所以,儘管區政府負責人開口答應賠償多少萬元,而企業老闆的一句財力有限,最終還是讓熊德明失望。

  問題是,此時此刻,作為從農村走出的、少有法律知識的熊德明,竟然拒絕律師建議——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她認為那樣時間太長,效果也不好,等於變相否定了法律手段維權的有效性)。她堅持把希望過多寄託在當地政府的鼎立協助上,這樣就註定了在行政調解失靈的情況下,她只能用眼淚訴説自己的委屈,用臉色回答記者的探詢,用逃避的方式擺脫困境。種種這些,又毫無疑問都是缺乏理智的做法。因為除了政府賜予的“運氣”,實在是身無長物。

  熊德明敗走溫州,再次説明靠個人名氣替民工維權的作用非常有限。在一個法治國家,問題的解決顯然不是靠哪個人的名氣一勞永逸的。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內行事(當然,這樣也許需要時間),問題才有望得以有效解決。尤為重要的是,這樣的框架不是為哪個名人的親朋好友設置的,而是惠及所有人的。相反,硬扛著一個人的名氣去維權,這個時候,“名氣”的作用無非是一張“名片”,假如人家給你的名氣一點“面子”,也許事情就解決了。就熊德明而言,溫州之行的功勞簿上肯定全是熊德明的成績。反過來説,假如人家不給面子,堅持通過法律手段處理此事,名氣不就是顯得像氣體一樣,輕飄飄的,中看不中用嗎?

  熊德明敗走溫州,説明“名人效應”變成了“名人泡沫效應”。通過此事,不僅給熊德明上了一課,同樣給所有的人上了一課:“名人效應”是人治社會的産物,法制社會還得用制度説話,儘管它有點繁瑣、有點遲緩,儘管熊德明個人對制度這東西有點不屑一顧。(作者: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張會玲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