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為啥救命也要在新聞調查之後?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8日 10:17)
坐落於淮河最大的支流——沙潁河畔的河南省沈丘縣周營鄉黃孟營村,由於長期飲用被嚴重污染了的水,導致人口大量非正常性死亡。中央電視臺2004年8月9日《新聞調查》欄目組的記者在採訪結束時才得知,周口市政府和沈丘縣政府已經決定投資90萬元為黃孟營村打一眼深水井。看了這個報道,人們不禁要問:為啥救命也要在新聞調查之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根據村委會對1990年到2004年全村死亡情況的統計,14年中共死亡204人,年平均死亡率達到了8.2‰,而以往該村的自然死亡率在5‰左右,死亡率明顯偏高。在死亡的人中,癌症105人,佔死亡總人數的51.5%,正常死亡77人,佔37.7%,不明死因的22人,佔10.8%,癌症的患病率也明顯偏高。癌症死亡年齡大多為50歲左右,最小的只有1歲。在調查走訪過程中,記者發現黃孟營村的殘疾及其他疑難病症也很多,據統計,村裏失明、聾啞、四肢殘疾的有41人。六歲的王慧美一齣生就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而醫生分析她的病並不是來自遺傳。王慧美只要稍一跑步就心跳過速、頭昏、嘴唇發紫。這樣令人觸目驚心的事實,難道地方政府在這十多年裏就一無所知?
從《新聞調查》中看出,連查明水質污染狀況這樣一件小事都是記者幹的。是記者請來環保監測站人員提取水樣,是記者拿着化驗報告去諮詢相關專家。得出了“沙河沈丘段、黃孟營村水塘、幹渠等三種水的化學需氧量,也就是COD,以及氨氮等五項指標已經超過五類水的標準,應當屬於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既不能用於工業,也不能用於農業灌溉,更不能作為公共給水的水源的劣五類水”的結論。
根據專業人士的説法,要解決黃孟營村飲用水問題,目前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打幾百米深的水井。對於黃孟營村來説,打一口深井及其配套設施就需要花費60多萬元,這對他們而言更不異於一個天文數字。黃孟營村只是沙潁河畔的一個小村,整個淮河流域還有很多像黃孟營這樣的村莊。要解決沙潁河兩岸被 污染地區的飲用水問題,沈丘全縣有8口深水井,只能解決縣城幾十萬人口的飲用水問題。但是如果要讓全縣一百多萬人都喝上清潔的飲水,打井及其配套設施就需要至少3-4億元資金,這是沈丘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無力承擔的。但是,淮河十年治污,國家已經投入了600多億元,為啥就沒有讓黃孟營村享受到一點雨露陽光?對於沈丘縣來説,有多少地方像黃孟營村那樣人口大量非正常性死亡?再説,無論有多少這樣的情況,恐怕都不是眼睜睜地看著大量農民群眾非正常性死亡而無動於衷的理由吧?
古人尚知“人命關天”。已經“深入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好幾年的現代人民政府,為啥挽救農民群眾的生命也要在新聞調查之後?(網友:黃草坪)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主帖參加討論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