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歷史,最重要的傳承是什麼?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7日 11:46)
|
|
|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東京灣的美艦“密蘇裏”號上舉行了日本向盟國投降的簽字儀式 |
8月12日《中國青年報》發表記者文章《我們在哪一天紀念抗戰勝利》,指出:要有一個全國性的抗日紀念活動,但面對“九 一八”、“七 七”、“八 一五”、“九 三”等特殊的日子,到底選哪一個進行重點紀念頗有爭論。這是一個重要命題,確定哪一個日子為重點也就是確定:在歷史的傳承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九一八紀念日”是為了紀念我們民族的苦難。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炮轟東北軍駐地瀋陽北大營,並進而出兵侵佔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傀儡政權,建立偽滿洲國,分裂中國,1933年,日軍又出兵侵佔熱河省。東四省的淪喪是中國人民的心頭之痛,“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我離了我的家鄉,拋棄了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中學教師張寒暉的一曲《松花江上》道盡了國人無盡的哀傷與悲憤。
“九一八”是中國的國恥日,一小撮日本中下級軍官的策劃,幾千日軍的開進,就輕鬆的侵佔了中國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20萬東北軍,百萬政府軍隊眼睜睜看敵人的鐵騎殺我同胞,佔我土地,掠我資源而毫無作為。紀念九一八有利於牢記中國人民的苦難,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紀念九一八有利於強化憂患意識,防止歷史悲劇重演!
“七七抗戰紀念日”紀念的是民族的團結抗戰。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日軍大舉入侵華北,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奮起反抗。7月8日,中國共産黨發表抗日通電:“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不久,紅軍接受改編,加入全國抗日戰鬥序列。黃河之濱的八路軍,大江南北的新四軍,同先期成立的東北抗日聯軍成為中共領導的三支重要敵後抗日武裝,為民族立下卓越功勳。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了著名的抗日談話:“……我們固然是一個弱國,但不能不保持我們民族的生命,不能不負起祖宗先民所遺留給我們歷史上的責任……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隨後,第二次國共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中國的所有力量從此共禦外辱。“七七事變”開始了全國的全民族的反侵略戰爭。
經過戰爭動員後的日本大規模擴軍,並不斷增兵中國,1938年95%的日本陸軍,過半的海空軍都已開進中國,朝鮮和日本本土只剩下少得不能再少的兵力,但面對中華民族的全民族團結抗戰,日軍不得不進入他們從未想到的戰爭的相持階段。這實際上預示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日本的侵華戰爭乃至以後大東亞戰爭的失敗。“七七抗戰紀念日”它所彰顯的紀念價值是全民族的抗爭與團結,這個近代倍受欺淩的中華民族正是因為這種抗爭和團結而爆發出前所未有的強大力量,改寫了一個弱國的命運。抗爭才有未來,團結才能勝利!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天皇向全國廣播“停戰詔書”的日子。這個“停戰詔書”,通篇沒有“投降”二字!而且是為“東亞之安定”只向“美英兩國” 宣戰,戰爭不過“四載”。停戰的原因是: “殘虐炸彈,頻殺無辜”,再戰會“不僅導致我民族之滅亡,並將破壞人類之文明”。既然大和民族的滅亡會“破壞人類之文明”,所以為人類文明著想才停戰!並且停戰是為了 “忍其所難忍,堪其所難堪,……舉國一致,子孫相傳,確信神州之不滅”!(參考:日本停戰詔書)原來日本在8月15日停的只是一場與英美的爭霸戰!原來日本根本就沒有發動“排斥他國主權,侵犯其領土”的侵略戰爭!終止爭霸戰爭,又沒有“戰敗投降”,並且“確信神州之不滅”,日本當然要“紀念”了,於是就有了日本的“八一五終戰紀念日”。
“八一五”的“停戰詔書”連侵華戰爭都不承認,停的只是捍衛東亞安定的戰爭。哪兒有對侵華戰爭的一絲悔意?哪兒有一字對中國的投降?連日本自己都一直只説是“終戰”,且“終”的是與美英兩國的戰爭。我們中國為何自己熱臉貼人家的冷屁股?紀念人家的終戰日,還以為是日本向中國投降的日子!那些炮轟趙薇軍旗裝的人,自己可否知曉日本天皇“停戰詔書”的內容?“八一五”是日本的終戰日,不是向中國的投降日!
還好,兩位抗戰的領軍人物清醒得很,那就是毛澤東與蔣介石。為了紀念這民族的偉大勝利,1946年蔣介石政府決議以每年九月三日為抗戰勝利紀念日。新中國最初以8月15日為紀念日,但在聽取多方意見後,1951年8月1日,毛澤東在胡喬木關於抗戰勝利紀念日的請示報告上批示:以9月3日為全國統一的戰勝日本紀念日。8月13日政務院發佈通告:“本院在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所公佈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八月十五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係在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日本政府簽字于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九月三日。”新舊中國都有一個共同的抗戰勝利紀念日——九月三日!
“九三抗戰勝利日”紀念的是民族精神民族魂!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密蘇裏”號軍艦上,日本政府代表重光葵,軍方代表梅津美治郎正式簽署投降書:“我們謹奉日本天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的命令,並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與其帝國大本營,接受美、中、英三國政府元首7月26日在波茨坦宣佈的,及以後由蘇聯附署的公告各條款。以下稱四大強國為同盟國。我們宣佈日本帝國大本營及在日本控制下駐紮各地的日本武裝部隊,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國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確認。在這裡,我們才看到“投降”二字,日本將中國視為世界“四大強國”之一正式向中國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的十四年局部抗戰,八年全民族抗戰,民族的團結、犧牲、抗爭與堅持,在這一刻,終於得到回報!9月3日,意味著日本簽字投降正式生效。從國際法上講,日本軍國主義被打敗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和中國的浴血抗戰勝利結束。所以國民政府和新中國人民政府都將九月三日作為抗戰勝利紀念日。
如果説“九一八紀念日”是為了紀念我們民族的苦難,不忘國恥;“七七抗戰紀念日”是為了紀念捍衛尊嚴,全民族團結抗戰。那麼,“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紀念的則是民族的精神:愛國情感、團結理念、堅毅品質、自強意識……記住恥辱,更要記住我們自己洗刷了恥辱!記住團結抗戰,更要記住同時還有我們的堅持與堅持的後果!勝利洗刷了我們的一切恥辱,勝利使我們坐上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位子!自尊、自立、自信、自強、自豪,這就是“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告訴我們的!
重點放在“九一八”,牢記的就是日本的侵略與我們的恥辱,這樣的日子還不如選《南京條約》或《馬關條約》簽訂日。重點放在“七七”,記住了團結與抗爭,但它無法承載抗戰後中華民族涌現出的太多內涵。重點放在“八一五”,則既是對前人的不敬,也會為他人和後人所嘲笑。重點放在“九三”,才能紀念整個抗戰,那無數抗爭的民眾,那無數犧牲的英烈,那團結堅持的精神,那抗爭改變命運的信條才會永為國人所記住,我們民族所付出的一切才會彰顯價值!
如果説10月1日是我們國家最重要的日子,以紀念新中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那麼,9月3日就是我們民族最重要的日子,以紀念中華民族從民族苦難走向民族復興!這是民族復興的起點,怎能不隆重紀念?怎能不傳承下去?
筆者曾在6月18日的《中國青年報》發表《最是寂寞紀念日》一文,指出“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這一法定紀念日的寂寞與冷清,我還想再次呼籲國人記住:9月3日是抗戰勝利紀念日,那裏有我們的民族魂!(網友: 瞿建湘)
作者注:
bj1,您好!
以前寫的一篇《最是寂寞紀念日》在《中國青年報》發表後,它被廣為轉載和報道,也被央視國際在顯要位置轉載,一個月後再在百度搜索,“抗戰勝利紀念日”就從900多條升到了2200多條,取得了好的社會教育作用。
8月12日《中國青年報》記者在《我們在哪一天紀念抗戰勝利 》中報道:社科院日本所政治室研究人員趙剛接受記者採訪時説,“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日子,但我認為8月15日更有意義,因為中國是對日作戰的主要戰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投降”;民間網站“愛國者同盟網”發出倡議,號召紀念八一五抗戰勝利日,負責人王錦思説,“全國人大今年7月給了答覆,説議案是積極的,需要進一步研究。” 2003年九一八紀念日前夕,中國各界人士聯名發出呼籲,在每年的9月18日和8月15日,舉行國家級紀念大會;每年的9月18日,全國大中城市鳴響警報3分鐘,下半旗;每年8月15日,全國舉行慶祝活動。參加聯名呼籲的285名各界人士中,包括中國史學會原會長戴逸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會長湯重南教授等知名學者,也包括馮錦華(中國大陸首次保釣行動總聯絡人)、李秀英(南京大屠殺受害者)、耿諄(日本花岡勞工暴動領導人),以及抗日烈士後代和普通百姓等。
作為歷史老師,我感到很焦急:很多人對8月15日這一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並不清楚,尤其對日本天皇的《停戰詔書》不了解。作為研究日本問題的學者、抗日的網站、史學會長都漠視這一重大問題,我感到一陣深深的寒意,覺得有必要澄清這一問題,不要留下大笑話。再次就同一問題寫了這一稿,不知是否可用。
非常希望中央電視臺關注這一問題,包括政要在內的日本人頑固地在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這樣的事件,我們也應該在九月三日而絕不是在八月十五日進行自己的紀念。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網評天下,更多精彩
責編:張會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