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金牌之外依然有夢想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5日 12:41)
◆ 進入奧運專題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8月13日,舉世矚目的雅典奧運會正式開幕了,全國人民也都把心寄在了出征健兒身上,期盼他們勇奪金牌,為國爭光。
其實,在奧運會上奪取更多金牌,不僅是全體國人的一致心願,也是所有教練員和運動員的長久夢想。正是奧運金牌將一些教練員和運動員的事業帶入了輝煌時代,因此,他們沒有理由不全心全力去追求金牌。國家體操隊總教練黃玉斌甚至在出征前表示,在他的心中,100枚奧運銀牌也比不上一枚金牌。而事實上,我們大家最為關注的,也就是那一塊塊小小的金牌。許多人都能清楚地記得上一屆甚至前幾屆奧運會上中國獲得的金牌數,可有幾個人能想得起來銀牌和銅牌數分別是多少?
無可否認,奧運會有它非常無情的一面,即勝者為王,雖然每一項比賽取前三名優勝者,但事實上只有金牌得主才是真正的贏家。但是,我們的眼光不能僅僅盯着金牌,奧運也絕不是只為金牌爭奪者舉辦的。實際上,過分地關注金牌,已經給我們很多運動員、教練員甚至全體國民太多的壓力。小小的金牌,既承載了多少的光榮與夢想,也承載了多少難以承受之重。
不是説不要去追求奪金,而是説,對待金牌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那些取得金牌的選手,我們固然應當毫不吝惜自己的掌聲,但我們也要關心,他們在金牌之後付出的淚水與汗水,以及他們在走下領獎臺之後的漫漫人生征途。
同樣,對於那些目前實力還難望金牌項背,乃至具備實力卻在比賽中沒有正常發揮,而只獲得了銀牌、銅牌,甚至沒有獲得獎牌的選手,也沒有理由對他們冷落。不要忘了,參與是奧林匹克的第一項原則,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理解,當年的“跳水皇后”高敏為什麼在22歲就選擇激流勇退,而在漢城奧運會上,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小將熊倪胸前的銀牌熱淚盈眶。
理解了這一點,就會明白,這一次我們將奧運會的金牌目標定在比上屆要少的20枚,絕不是我們在困難面前退縮了,更不是説對奧運精神背棄了。激發所有人更強的奮鬥意識,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靈魂。而當我們懂得了揚棄的道理,跳出了金牌的框框,各方面的收穫才會更多,我們的夢想也才更有力量。(網友:李清)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任今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