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不在一個水箱裏鯰魚吃不掉沙丁魚
央視國際 (2004年07月30日 09:49)
今年8月1日起,深圳將正式實行政府僱員制。一些幹部和專家形象地把政府僱員制的正面作用比喻為“鯰魚效應”:在裝有沙丁魚的水箱裏放上一條鯰魚,為了防止被鯰魚吃掉,沙丁魚只得快速游動,才有更大的生存機會。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政府實行僱員制,是一種有益的嘗試,但對其抱有太多的期待,恐怕也不現實。實行僱員制的初衷,乃是要借僱員這條“鯰魚”激活公務員這個“沙丁魚”。“鯰魚”無疑是可以激活“沙丁魚”,然而這兒必須有個前提,就是“鯰魚”是真正的“鯰魚”,“沙丁魚”確實是“沙丁魚”。但現在的僱員是不是“鯰魚”或者換言之能不能成為“鯰魚”,公務員是不是“沙丁魚”或者換言之是不是可以激活的“沙丁魚”?回答恐怕是否定的——理由很清楚也很簡單,“鯰魚”只是在“沙丁魚”面前才是“鯰魚”,“沙丁魚”只有在“鯰魚”面前才是“沙丁魚”。但現實是由於僱員不佔編制,不具有行政職務,不行使行政權力,也不擔任行政領導職務,在這種情況下,兩者也不會存在競爭。更不必説,公務員是終身雇傭,只要不出大錯,不違法,就不會被解職。這樣一來,端著泥飯碗的政府僱員幹得再好,也不會對端鐵飯碗的公務員形成威脅。在體制不動的背景下,所謂“鯰魚”,所謂“沙丁魚”,其實並沒有處在同一個水箱裏;既然不在一個水箱裏,“鯰魚”又怎麼去追逐甚至吃掉“沙丁魚”,“沙丁魚”又怎麼會因為要防止被吃掉,而只得快速游動呢?
在內部缺乏競爭機制、監督體制不健全等體制性缺陷面前,要期待一個水箱裏的“鯰魚”去激活另一個水箱裏的“沙丁魚”,或許只是一種良好設想。試行政府僱員制,深圳不是首創,從2002年開始,就有一些地方陸續推出了僱員制。但從實踐的結果看,“鯰魚效應”似乎並未如願以償。之所以效應不盡如人意,共同的原因就是所謂的“鯰魚”只是個象徵符號。有道是機制最管用。 然而最管用的機制今天在一些地方似乎倒是在被淡化。公務員的“飯碗”不僅依然很“鐵”,甚至越來越“鐵”。能進不能出,好壞一個樣,旱也收澇也收的人越來越多——這或許是更需要我們深思的。(網友:奚旭初)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網評天下 更多精彩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