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拿什麼拯救“半拉子政策”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5日 13:46)
所謂“半拉子政策”,也被許多專家稱為“鬍子政策”,意思是説政策不能深入進行,前任的政策總會被後任“翻燒餅”,換個新官,就變一套政策。新官上任不問舊事,換一屆地方領導則換一種政策。這種官場之怪現狀在許多地方都存在,在基層尤為普遍,其惡果是導致資源頻頻浪費,經濟徘徊不前,人民生活得不到明顯的改善,不少鄉鎮在若干年後依然山河依舊,山也還是那座山來,坎也還是那道坎。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為了醫治“半拉子政策”,純潔官員的政治道德,節約資源,減少政策反復的成本,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各地為此都想出了不少招數。比如,河南的思路是“延長官員任職時間”,即:縣鄉領導班子要保持相對穩定,沒有特殊情況任期內一般不進行調整。(4月5日《中國青年報》)大連的做法則正好相反,他們規定市政府機關的處科級幹部,在熱點職位工作滿3年的都要進行交流。縮短任期是該項政策的根本。(6月12日《中國青年報》)為了同一個目的,政策表現卻完全相反,本就意味深長,誰知6月13日的《中國青年報》又報道了成都市的一個嶄新做法:四川省成都市計委等開始對全市330多個鄉鎮的鎮(鄉)長進行集中培訓指導,幫助他們理清思路,編制出一套固定的指導發展的“行動綱領”,以治療“換個新官,就變一套政策”的頑疾。
事實證明,官員的任期過長,會為權力資本的固化提供土壤,給政治腐敗提供機會;同理,如果官員任期太短,又容易促使官員行政目光的短視,各種形象政績以及短視行政行為都會滋生。河南的做法是看到了後者,大連的做法是看到了前者,但卻都是不夠全面的,容易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成都的做法看上去別有創新,可問題是,培訓是否就能夠理清官員的思路?又怎麼保證培訓本身的思路就是明晰的?為鄉鎮官員編制的行動綱領是否能夠得到執行?如何檢驗執行?固定的“行動綱領”本身的科學性又如何保證?
筆者以為,“換個新官就變套政策”頑疾産生的根本,應該在於政績考核機制的缺陷——在考核政績時,缺乏長效的追究,同時群眾的聲音嚴重缺失。官員的任期有長有短,但問責和追究卻不應該隨著政府的換屆而結束。只有建立起長效的追究考核機制,行政的腐敗和短視行為才會有所畏懼。對政績的考核不應該僅僅以“屆”為單位,必須讓政績形成“接力賽”,一環套一環。同時,必須保證群眾在考核自己的父母官時的充分話語權,因為群眾對父母官的行政能力以及政治道德最有發言權。官員的提拔升遷和撤換貶降都必須首先徵求群眾的意見。
當然,合理的任期確定,對官員政治道德以及執政價值觀的塑造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對基層官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也有利於提高官員的行政能力。但是,簡單的確定一個自認為合理的任期,以及簡單的制定一套所謂“行動綱領”,就希望能徹底堵住“半拉子政策”之流,不僅是行政思維簡單化的表現,也不免有些“頭痛醫腳”的嫌疑。打個比方就是,通往一條大河必有許多條支流,我們現在的做法僅僅是在堵住某一個或幾個支流,而不能堵住大河的匯集處。官員“半拉子政策”産生的根本目的無非就是為了政績。拯救“半拉子政策”的“總閘門”也正應該設在這裡。(舒聖祥)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