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 如何保護農民工的健康利益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15日 10:33)
|
|
|
農民工懷着希望走入城市 |
農民工建設城市,創造財富,提供稅收,已成為我們實現城市化、工業化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堅力量。可是農民工保障又是我們社會保障中最薄弱的一塊,工傷、職業病等等正在嚴重侵害農民工的健康利益,這些帶給他們及其家庭的後果可以説是滅頂之災。→→新聞鏈結:打工患上塵肺病 民工傷肺更傷心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 /h3>
筆者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加強對用人企業的勞動條件監管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大多是用人企業的勞動條件較差,缺乏相應的監管措施。某些企業主為了降低相應的生産成本就將保護性措施取消或擺設在那裏,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因此,要在切實加大行政部門執法力度的同時,從立法上把安全用工作為對企業進行管理的重要內容。
二、拓展一條真正為農民工所需的社會保障之路
要革新觀念並加強相關法制建設。農民工的流動性非常強,而且大部分幹的是誰都能幹的苦臟累的活,勞動關係不是太穩定。在二三十年之內,農民工可能在很多城市打過工。如果他在某個城市幹的時候,政府、企業都認為他可能幹不了一兩年,而不考慮保險問題,那麼二三十年過後,他們身體有病了,技能也不行了,農村也沒有地可種了,這個群體就會成為各級政府的一個巨大包袱。那個時候再來解決比現在就做制度安排,成本要大得多。
|
|
|
免費為農民工提供醫療服務 |
三、救助需要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
鋻於農民工這個群體比較特殊,他們出來打工的目的就是掙點錢。他們一旦發生工傷、職業病之後,往往擺在面前就是一條路,就是痛苦地死去。基於這種狀況,各級醫療機構對於他們要敞開大門。但醫院也是需要成本的,這個時候就需要各級財政的支持,同時也鼓勵民間的資金進入農民工醫療救助基金會。這個基金會資金主要來源可以是各級財政的支持、用人單位的繳納、民間資金的投入等等。
保護農民工合法權益,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而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最根本一點就是他們的健康利益。當前我國農村富餘勞動力的轉移已進入新的發展時期,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標,到2020年我國城鎮化率要達到56%,這就意味着今後每年要有1300萬農民進入城鎮。各級黨委、政府應該充分認識到農民工在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對他們的身份界限,給予平等待遇,建立有效的民工權益保障機制。(網友:新聞大家談)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主帖參與討論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責編:慕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