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監督的缺位與監督的失職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2日 11:20)
最近,發生在安徽阜陽的兒童奶粉案,及其假酒、假陳醋、假醬油、假粉絲等一系列案件被曝光和查處,這是群眾監督、輿論監督、政府監管部門(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局、工商局等)的共同努力的結果。但是,製造者和銷售者敢於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他們無不看中了購買者不知情、不懂行、不辨真偽,也覷準了監管的薄弱環節。隔行如隔山,老百姓不能辨別商品的真偽優劣是很正常的。但要説專門的監督部門不能辨別真假優劣,那就貽笑大方了。自從那些謀財害命的假冒偽劣商品曝光後,許多稍有頭腦的百姓都議論道:積弊已久,這些食人民俸祿的政府監管部門到哪去了?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當然,可以開脫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我們人員緊,分身乏術,偽劣商品渠道甚多,監管不過來等等。我也體諒這些客觀困難。無論是技術監督局、食品藥品監督局還是檢疫檢驗局,在我國的確是人員有限編制偏緊,有些鄉鎮還沒有配備專門的派出機構人員,“看不過來,防不勝防”的情況的確存在。正因為如此,不法製造商、經銷商鑽了許多空子。我國的假冒偽劣商品正在向廣大邊遠地區農村地區擴散集聚,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政府責任問題。
邊遠地區的人群也是消費者,是適量配置監管部門人員時非常應當的。它關係到是否能落實好“以人為本”的大局。人員編制理應根據變化了的情況而變化,不能“一本黃歷看到老”。因此,無論如何也不能以此為理由,在崗位職責範圍內,在工作日內,在辦公室裏喝茶 “泡蘑菇”,造成監督的缺位和監督的失職。真正管不過來還可以酌情解決增加編制的問題,而在職責範圍內不好好履行監督管理職責,無疑是瀆職了。監督部門從廣義上來説,也應包括輿論監督部門。各地的黨報、黨刊、電視臺如果只做當地黨政機關的傳聲筒,就不會深入社會調查採訪那些對百姓生活有害的事件,更不會去揭露那些有損於當地官員政績的“傷疤”了。
在監督職責內要到位不能缺失,在監督力度上要到位,不流於膚淺的層面,職責範圍內不能解決的要立即呈報,本來這是各類監督部門很清楚的事情,為什麼還要出現重大紕漏,出現重大失誤,這不能不讓人想到:是否收受了不法商人的好處費,是不是害怕曝光影響自身的仕途,是不是只“畏上”——害怕失寵于當地上司,害怕因為曝光而給上司頭頂上的光環罩上陰雲而開罪自己,而不畏民,甚至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呢?也許一些監督部門的人員會想:反正我不缺錢買合格商品,我又有一雙慧眼——能辨別商品的真偽,再説,那些商人們也不敢得罪我。如果是這樣,那就是監督官員們思想的質變而造成市場商品劣質的問題了。(阿祥52)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