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原創] 《焦點訪談》看好,也令人擔憂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6日 13:35)
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十年來,以卓越的成就,深深地紮根于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心中。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遇到解決不了的事情就找到《焦點訪談》,在《焦點訪談》看好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憂慮。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第一,不要只有《焦點訪談》才能監督地方各級政府。從我國的政體來看,並不缺乏監督機制,一有政府內部設立的“監察局”;二有黨委領導、人大、政協的監督;三有黨組織設立的紀律檢查委員會;四有各級的檢察院;五有各級各類的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的輿論監督。但從《焦點訪談》近幾年播出的節目裏,不難找到這樣的例子:有的事情並不複雜,但就是在地方上經過了多次上訪,甚至是經過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的多次審理,審來審去,就是解決不了;有些假、惡、醜事情,其實就發生在地方政府的門檻兒邊上或者地方黨政領導幹部的眼皮下面,就是沒看見、不知道。一旦《焦點訪談》節目播出來,就“知道”了,就引起“高度重視”了。
第二,不要只有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才是輿論監督。在我國,各級黨委、政府都辦有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媒體,可是這些年來,就沒有看到除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以外還有多少家媒體的輿論監督能讓大多數人民群眾滿意。有些地方的媒體,嚴重缺乏求真務實的精神,成天跟著領導的屁股轉,報喜不報憂,妙筆生花,粉飾太平;甚至虛報浮誇,弄虛作假,用真實的細節編造虛假的政績。只關注領導的言行呼吸,看不見群眾的疾苦,聽不見群眾的呼聲。極盡吹牛皮、拍馬屁之能事,廣大人民群眾早就深惡痛絕了。
第三,《焦點訪談》又如何面對自身的尷尬與無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組的同志確實品質優秀,始終站在黨和人民利益的立場上“用事實説話”;勇氣也非常可嘉,只要知道哪有不平的事情就勇敢地走到哪去,即使再困難再麻煩也毫不猶豫地弄清事實刨明道理。這對於無職無權的記者來説,實在是難能可貴啊!但這些年來,作為普通群眾的我,也看出了《焦點訪談》遭遇的尷尬與無奈。一是不能公開身份地去地方上拍攝那些假、惡、醜現象,有時甚至冒著很大的危險;二是花了很大的工夫錄製的片子又不能順利地播出,椐敬一丹對溫加寶總理講:1998年輿論監督內容所佔的比例是百分之四十七,而到了2002年時降到了百分之十七,就是因為擋不住“説情風”,初期出面説情的是老鄉、同學、熟人,而現在説情就變成了一種組織行為。三是對播出的揭露性的片子,大多數時候主持人都要説一句“該事件已經引起當地黨政領導的高度重視”之類的話,給地方官員一點安慰;實際上這“高度重視”是很有含義的。為什麼原來不重視呢?在《焦點訪談》節目播出後連夜連晚召開會議是什麼意思?細想來不外乎是向中央表明態度;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案;清查發生問題的根源;今後怎麼辦等等,但這些都可能是雙重含義的,也可以正著理解,也可以反著理解,大多數觀眾很可能反著理解。不是有地方培訓幹部就把“如何應對媒體”作為課程嗎?不是有地方就提出過“防火、防盜、防記者”嗎?四是很多問題,即使《焦點訪談》關注了,如果沒有黨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的關注,恐怕問題仍然得不到解決。2002年的《半月談》上就有一篇文章反映某地挪用扶貧款的事情被《焦點訪談》揭露後相關領導幹部還得到了提拔嗎?難怪老百姓中早就流傳著“縣官不如現管”,“即使找到中央,解決問題還得靠地方”之類的説法。
如果各級政府極其領導幹部們缺乏高度的責任感,讓老百姓都去指望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欄目,不是更讓人擔心嗎?好在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特別關注弱勢群體,視“群眾利益無小事”,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精神,把加快政治文明進程提到了重要的議事日程,但願我這裡説的“擔心”是多餘的吧。(黃草坪)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網評天下 焦點訪談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精彩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