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會客廳]台灣商人在大陸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8日 13:35)
CCTV.com消息(新聞會客廳):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歡迎收看《新聞會客廳》。臺商,也就是台灣商人的簡稱,對於我們來説當然已經不再陌生了,其實臺商在全世界各地都有很多,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在我們的心目當中,一提到臺商的時候,馬上想到就是在大陸投資的這些人,的確我們有這樣的一個概念,接下來我們就認識其中的一位。
短片(一)
[同期]你吃了嗎,你喝了嗎,你猜我是哪兒人?
這幾個説着一口地道北京話的孩子,其實都不是北京人。
[同期]我是台灣人,台北人。
如今,在一些大城市裏,這樣的台灣孩子越來越多,他們中有很多人,父母都是在內地投資的臺商,因為常年在內地,就把孩子都接了過來。這幾年,在祖國大陸安家的臺商越來越多,李元發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年45歲的李元發在北京經營着一家房地産公司,他來北京已經經商12年了。
1987年10月,台灣國民黨通過了台灣居民回祖國大陸探親的方案。隨後,越來越多的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大陸探望親人。很多台胞商在回鄉探親考察的過程中,産生了在祖國大陸投資的念頭。此時李元發在台北的房地産生意已小就成就,他也動了到大陸看一看的念頭。
1989年5月,國務院首次在福建批准設立臺商投資區,從這個時候開始,台資陸續進入內地市場,並在1992年前後形成了第一個高峰期。就是在這一年李元發來到了北京,成為了第一批在北京投資的臺商。在對北京的房地産市場初步判斷之後,他就以2700美元每平方米的價格買下了亞運村的一個別墅群。這個價格,可是一個天價。
主持人:今天我們會客廳請來的客人就是李元發,是北京台資協會的副會長,非常歡迎您,我得先回到短片那兒去,上來就投資那麼大,而且還買斷了,最後虧了賺了?
李元發:賺了。
主持人:賺的幅度怎麼樣?
李元發:足以我再成立第二個公司的條件。
主持人:足以做到這件事兒,了不得。你看人們常做一種比喻,把剛開始幹一件什麼事兒叫吃螃蟹,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真牛,您當時怎麼就敢到北京來投資,來吃這個螃蟹,膽兒大,還是怎麼着?
李元發:中國持續改革開放,我認為這種機會一定存在,因為老百姓吃飽了嘛,接下來就是住宅條件,所以我覺得以台灣的眼光來看北京,那北京的機會絕對是要超越好幾倍的,沒有理由它不成功,沒有理由這個房子賣不出去。
主持人:這只是在北京要投資做房地産,但是離開台灣到大陸來投資的念頭又是什麼時候開始産生的?
李元發:89年,89年以後,當然是因為台灣解嚴嘛,所以臺商開始有機會,甚至有條件更多的時間到中國大陸來。因此我花了相對比較長的時間來了解大陸的情況。所以,我認為北京是惟一嘛,它有一種我説不出來那種氣勢,我覺得這是我喜歡的。所以我是帶着這種情結決定,因為92年以前大部分的臺商會選擇南方,而且那邊發展的經濟條件比較快,但是坦白講,我毅然決然就選擇北京。
主持人: 89年到91年,這兩年多來了大陸多少趟?
李元發:在我的台胞證上面,因為當時基本上每一趟簽一次,非常清楚,八趟。每一次來,15天到45天。
主持人:我印象非常深,2001年我第一次去台灣,由於那麼多年的這種隔絕或者什麼因素,我第一次下飛機的時候心理狀態我永遠記得,跟我去任何其他的地方是不一樣的,你第一次到了大陸下飛機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樣的?
李元發:心情非常複雜。但是也是非常激動的。不過,一開始踏上中國大陸這片土地,我覺得自己好像變了一個人,視野真的是很大,真的是這樣。所以很感謝你讓我回到以前那種回憶。
主持人:我可以用三個詞回憶我當初踏上台灣土地的感覺,緊張。
李元發:有的。
主持人:好奇,興奮。你有沒有這三個詞,如果有,給我們描述一下。
李元發:先講好奇吧。確實,我這種好奇是比原來預期的好很多,比如説老百姓那時候的生活條件,比我所知道的,過去所拿到的一些信息,應該比自己預期的好很多,所以我挺驚奇的,表示這個信息是有誤差的。第二個感覺上緊張,因為終究台灣剛解嚴,所以下來會怎麼樣不知道。
主持人:而且惟恐説錯話。
李元發:不敢亂説話,依然不敢説話。跟現在不能比,當時還是比較嚴肅的,各方面沒這麼開放。我另外一種激動,我的激動是沒辦法形容的,我到現在為止我還形容不出來,就是説你出生在台灣的人終於踏上這塊土地,因為過去從你出生一直到你踏上這塊土地的那一剎那,你完全沒有經歷過,而且這種感覺跟我到美國唸書,跟到美國完全不一樣,那種感覺你要我説出來,我説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之下,我決心就會一直在我的細胞裏面醞釀説,你去,然後馬上你就會産生一個去實施的計劃。所以我回去的時候我就決心,我初期按照我的合約,我跟北京市北辰集團的合約就是2700萬美金。
主持人:2700萬美金,這可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
李元發:對,當時回到台灣,所有的房地産同業,包括我的長輩,我的父親都認為我簡直就是瘋了。
主持人:要測一下脈搏,量一量體溫,是不是發燒了。
李元發:包括我當時我的所有的員工,包括台灣的股東,我的父母親,他都認為你瘋了,在中國大陸有這樣貴的東西嗎?不可思議。
主持人:要賣到將近兩萬人民幣當時,一平米。
李元發:超過,這是我買進的底價。
主持人:就是兩萬人民幣了?
李元發:對。
主持人:這個價格即使在現在依照是一個拒人千里之外的價格,一共多少棟別墅?
李元發:10.6公頃,26棟32戶。
主持人:你最後賣給了誰?賣的成績怎麼樣?
李元發:主要是臺商,大部分臺商是已經在中國投資的。
主持人:然後其中20多戶賣給了臺商?
李元發:對,21戶。台灣過去房地産的所謂豪宅也罷,高級住宅也好,相對應,便宜,兩萬多,當時來看不就是20幾萬新台幣嗎?以當時在台北90年代最好的地段要60、70萬新台幣,20幾萬新台幣還有三倍的增長空間。
主持人:帶着2700萬美金的投資,變成了30多棟別墅落在這兒了,你要跟人打交道,跟官員打交道,跟你的合作夥伴,也就是大陸的商人打交道,他們給你們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這個磨合過程,現在你肯定懂磨合這兩個字了,好磨嗎?
李元發:很多車子後面都寫着磨合。
主持人:對,新手。
李元發:我算是比較幸運的,我做這個項目,包括很多的政府官員,包括很多的企業跟企業之間,他們給我很多的照顧,而且非常支持。因為我在台灣這麼多年,我就一直在做這個東西,所以當時很多國內的企業跟我合作,它也希望把我這個“英文”能引進來,所以當時很多人把我的公司模式形容是台灣模式的創造者。因此,我就是北京房地産做這樣的模式的第一位,所以我引進很多台灣的房地産模式進來,因此到目前為止我還是很自豪地講,這種模式還是我。
主持人:比如説有一些新詞彙是不是你們帶過來的?關於賣樓的一些詞彙。
李元發:比如説最早的主張,比如説樓花,台灣叫預售,説賣房子還有預售,先收錢,然後再蓋房,比如説炒樓,這個樓住着還可以炒嗎?比如説台灣叫貸款,最後這邊叫按揭,還可以從銀行裏面借錢支持你做這個,當時哪有説銀行借,做房地産放款,沒有的,那個時候我覺得很有成就感,用在中國,用在北京,當時就是一片空白。
主持人:成就感很大嗎?就是由自己,我相信你一定開始也曾經猶豫過,很擔心,雖然曾經非常執著過,但是也會有擔心,但是30多棟樓很快賣掉了,贏了,那的成就感在你一生所經歷的很多事情裏怎麼樣?
李元發:這是結果了,當然前面五個月一棟賣不掉,因為北京的經濟條件,那個時候我算太早了,五個月之後,因為錢已經投進來了,你沒有退路,而且信心很重要,這個信心不只是我對進入中國大陸的信心,不僅是你對這個項目的産品的信心,而是對整個中國大陸經濟發展不會走回頭路的信心,因此,大的格局是這樣的,你沒有退路,坦白講,有憂慮,坦白講有操心。但是這種發展跟跨越靠信心是沒有用的,而是整個大的局勢推動往前走。所以五個月以後,我很順利就賣掉21棟,基本上我的本錢、我的利潤都體現出來了。
短片(二)
別墅項目的成功,讓李元發對北京地産來信心大增,隨後,他又連續代理了北京多個樓盤的營銷策劃。隨着生意越做越好,李元發決定進一步擴大在北京的投資項目。
1996年,李元發連續投資中國地産網、中國娃娃網兩大網絡項目,這兩個項目在巔峰時,僅員工就超過了200人。
就在李元發投資網絡的那一年,台灣當局推出了“戒急用忍”的政策,開始限制臺商進入大陸投資,不少臺商離開大陸,有的回到島內經商,有的南下到泰國、印尼等國家投資,臺商在大陸的投資進入了低谷期。
李元發沒有離開,他留在了北京。但由於市場的原因,一年多下來,兩個網站一直沒有出現過贏利。最終,他決定終止這兩個項目,1996年,對於在北京的台灣商人李元發來説,似乎是停滯的一年。
主持人:為什麼沒走,當時經營又不順,有錢在那兒燒着,然後那邊又出臺了政策。
李元發:不會,我做了四個十年計劃,一直這麼堅持,而且我第一個十年計劃應該我是用六年的時間完成。
主持人:我在看剛才短片的時候我想針對兩個細節正好問你兩個問題。我看到你的椅子的背後是鄧小平先生的相,在你的背後放這張相片是因為什麼?是姿態,是一種態度還是什麼?
李元發:那是一種啟發,學鄧選,我的員工全部要學,因為我要適應這個社會,我也很用心去看。這裡面給我啟發很大,當然更多的是大的格局,然後經濟發展的決心,所以當時因為我們組織員工學鄧選。
主持人:第二個細節我一很驚訝,我看你手上拿的文件是簡體字的文件,因為在台灣全是繁體字,你這個關過得很快嗎?
李元發:不是很快,但是我完全能適應,我不太琢磨每個字上面。尤其在吃的方面,比如説涮羊肉,當時這個字不是簡體,我就覺得那應該是刷,因為大家不都是這樣的嗎,後來也學着叫涮羊肉。還有很多北京人説很牛,很牛在台灣不好,講這個人應該是一種北京話講貶義的,但是這邊好像説你挺有見地的,類似這些不少。
主持人:這座城市你熟悉了嗎?
李元發:北京很大,在還沒有很大之前我非常熟,因為現在我經常跟台灣的朋友講,哎喲,北京有五環、六環,我現在跟他講,你再不來,七環、八環都來了。前面十年,我比我的所有員工,都了解北京,因為我做房地産,而且我喜歡這個都市,所以我就利用各種方法去走這個北京,比如説到所有的衚同巷弄,但是衚同很小,我的車也進不去,不方便,怕剮什麼之類的,所以我都讓司機回家,我就搭個面的。
主持人:對,那時候流行面的,也很便宜。
李元發:再怎麼着10塊。可以跟他學一些北京話,這些面的人還特別能嘮,什麼都能鑽,所以我是這樣了解北京的。
主持人:沒想過離開北京嗎?
李元發:現在有規劃,但不等於離開,北京是一個任何企業的神經中樞,一個指揮總部,所以我仍然會放在北京,加上2008年之前,因為北京奧運的這种經濟的條件,我基本上會所有的心力跟財力、物力都放在北京,但是現在開始規劃2010年上海世博會,所以第二階段會放在長江三角洲,事實上現在我們那邊已經有項目了。
主持人:在北京投資,你要招很多北京的員工,他們懷疑你,會不會做長,他會不會走,然後你要做給他們看等等,這個磨合,和員工現在的磨合,艱難的時刻都已經過去了嗎?
李元發:早期是比較嚴重。你知道那時候外資企業有多困難,你要讓每一個員工放下真正的鐵飯碗到你這裡,很難的,當然我要很有誠意地。所以那個時候不是説是聘員工,那個時候是邀請,一起去共謀這個事業。成果不是很理想的,但是就像篩子一樣,你聘請很多員工,你篩一個就一個,當時是這樣的,把員工請進來的,困難是很大的。
主持人:我知道,在中國人做企業的過程中,對義和情都會比較在乎,在你現在留下來跟員工打磨的過程中,你在情字方面有沒有格外地去做一做,感情的情。
李元發:在中國這個是要放第一位的。比如説我們公司有一個所有北京企業或中國企業做不到的,就是把這種所謂中國固有的道德,我們叫家庭倫理孝道的精神融入到我的企業裏面利用。
主持人:用什麼方式呢?
李元發:在公司裏面定了一個叫孝養基金。
主持人:孝養基金,跟父母有關了,孝順的孝。
李元發:絕對是。我的很多員工都是從蒙古、哈爾濱,甚至有的是新疆,像我現在的內蒙古員工很多,他一年難得回去一次。放年假要提早十幾天放假,那時候我就嚇一跳,放年假一個月,怎麼回事,因為北京這一段你可以解決交通,但是到了他們家鄉解決不了,所以當時要很長。很多員工一年難得回去一趟,但我相信沒有父母親不在乎子女在北京的工作情況,惟一能傳達的一種方式就是説,第一,每個月員工能夠有固定的工作,就有固定的收入,所以我要求我的員工,要每個月從薪資裏面拿10%,我説沒有關係,我公司再提供10%,把這個錢委託我的財務部,每個月發薪水的時候寄給你父母親。事實上他並不是很在意子女給他這筆錢,但是每個月能收到這個錢我很安心,代表他在北京的工作很安定。
主持人:他變成了對你的支持了。
李元發:當然了,所以我的流動量比很多企業低,他想走,父母親還會修理他一頓,説這麼好的公司你還走。
主持人:跟你做長工的多了吧,長時間做下來的越來越多了。
李元發:我或許説了你都不信,我的主要幹部最少的跟我是六年半。
主持人:最少的。
李元發:對。在我公司有兩個特色,第一,你如果要去唸書的,因為感覺自己不足,想去唸書的,我不留,第二,如果你要去創業當老闆的,我不留,在我的公司裏面只有這兩種人我不留的,我鼓勵他。
主持人:都是為了讓人進步,向前走。咱們接下來看看你接下來的路,而且這時候不僅僅關於你個人了,很多臺商其實在接下來的片子我們也能看到一些數字。
短片(三)
雖然投資網絡失敗了,可是李元發沒有灰心,再次判斷之後,他繼續在其他的領域擴大着自己的投資項目。經過幾年的經營,到2000年,老李的投資項目已經涉及房地産、教育、體育等多個項目,凈資産已經翻了一倍以上。
和李元發一樣,2000年,臺商到內地投資和收益也達到了第二個高潮,投資的項目也擴展到了高科技、服務業、教育等領域,在一些大城市裏,仙蹤林、上島、名典、永和以及錢櫃這些來自台灣的品牌,也隨着這個投資熱潮,出現在了內地百姓的生活中。
[同期]上海市某社區居民:我們上街啊、菜市場啊,到超市購物啊,都能碰到有台灣口音的人,比如説就我們這個小區,就有上百戶的台灣人在這裡。
據統計,到2003年底,在內地投資的臺商企業已超過7萬家,累計投資金額在800億美元左右,盈利企業達到了7成以上,超過了臺商在美國的投資贏利率。
隨着李元發商業經營的成功,考慮到多年奔波於海峽兩岸的辛苦,李元發慢慢地説服了家人,把在台灣土生土長的妻子和兩個孩子都接到了北京定居。而隨着生活的習慣和適應,李元髮妻子再也不像當年那年,埋怨李元發來北京了。
主持人:那時候反對最激烈的是誰?
李元發:老婆,太太、股東。
主持人:擔心什麼?
李元發:股東就是資金嘍,老婆就是,因為我年輕嘛。
主持人:人又長得比較帥。
李元發:不,其實那種擔心是這樣的,因為台灣你的生活條件很好,你為什麼跑到那邊去?離開妻子,離開家人,那種傷感是存在的,而且我的小孩很小。
主持人:她當時為什麼沒有很快地跟你過來,也會有所擔心?
李元發:不,小孩子小,第二個,我的家庭的事業很多還需要她來協助我在台灣處理。
主持人:現在兩個孩子是吧?
李元發:對。
主持人:都過來了?
李元發:從小唸書開始都在這裡。
主持人:上大學怎麼辦?
李元發:從我的期望是在中國發展,在中國唸書,因為終究我判斷未來的市場是在中國,也就是説他未來要工作的環境是在這個地方。
主持人:現在用大陸話來説,愛人現在適應了沒有?媳婦這兒適應了沒有?
李元發:比我還適應,因為她是念中國語文學系的,所以她非常喜歡,所以她念大學學這個,真正融到這裡面,所以很多方面她比我適應多。
主持人:91年、92年到現在,一轉眼12年時間過去了,除了錢之外,你覺得你收穫最大的是什麼?來到大陸。
李元發:你找到一個新的自己能夠感動的一些土地,我去過內蒙,我去過青海,我去過哈爾濱、大興安嶺,我去過很窮的遼河,做一些你會覺得你去接觸以後,你會産生很多,不論它的條件怎麼樣,你會有很多感動。我到了青海的草原,不知道主持人去過沒有,叫鹽子城,很漂亮,太漂亮了,我以前沒辦法感覺到説中國過去有什麼叫仙,成仙,我覺得到那種感覺就是成仙了,真的是這樣,我希望有一天退休以後。
主持人:到那兒去當仙去。
李元發:非常理想的地方。所以我不會有任何這種後悔。
主持人:收穫了一種感動和收穫了一種……
李元發:超過錢。
主持人:我最後一個問題,很虛無飄渺,假設性的,你剛才説了,你在大陸投資要做四個十年計劃,你是59年出生的,89年開始有這個到大陸投資的念頭,91年開始投資,四個十年計劃,我就可以想象一下,81、82歲時候的李元發應該是什麼樣呢?或者説現在的你在想81、82歲的李元發在什麼樣的狀態是你現在滿意的、希望的?
李元發:第一代的臺商,或是説中國第一代的企業完全是沒有享受的權利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處在中國經濟發展初級階段,你只有創業的精神。
主持人:對,付出的一代。
李元發:對,所以那個時候的感覺應該看到,這四個十年,因為我完全看到中國發展的第一階段,尤其這十年,太明顯了,你就算現在我81歲,我都覺得我這一生無憾了。你問我那時候怎麼樣,我期望看到那個時候,比如説世界500大企業,中國可以擠進一半。我就覺得我曾經經歷過這麼一個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每一個時間,儘管我是四個十年計劃,儘管那個時候是70、80歲了,可是就算明天倒下我都不怕。
責編:常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