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評]植樹節:不該忘記一個人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13日 14:05)
昨天是植樹節。3月10日,我國北方漫天黃塵的沙塵暴又一次警醒人們以植樹造林改善生態環境的緊迫性。這時,我們不該忘記近一個世紀前的一位外國人——裴義理。裴義理出生於愛爾蘭,在美國專攻神學,1890年來華供職于蘇州長老會。1910年,他受聘為金陵大學數學教授,1914年創辦金陵大學農科,此為中國高等農業教育之嚆矢。次年又在金大創設林科。1916年金大合併兩科為農林科,裴義理任首任科長。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民國初年的一個清明節,裴義理乘火車從南京去上海,沿途看見各地村民都在自家的墳地上移栽樹木,感到很奇怪,他便問身邊的旅伴是怎麼回事,對方告訴他這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習俗。回南京後,裴義理還想著這件事,並進一步思考:“他們幹嗎不在其他地方也種上樹呢?”於是,他提筆給袁世凱政府農商總長張謇寫了一封信,建議政府讓老百姓于清明節前後,在荒山、河堤以及房前、屋後等處種植樹苗,以防水土流失並增加收入。北洋政府很快復函裴義理,告知已通令全國,規定清明節是植樹節,此為中國植樹節之始,時間是1915年。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重新確認了植樹節,將時間由清明節改成3月12日,以更利於各種樹苗的栽種,同時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因為3月12日是這位偉人的祭日。到了1979年2月,我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3月12日定為我國的植樹節。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國務院于次年頒布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具體實施辦法,從此植樹節深入人心,家喻戶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民國初年,裴義理建議孫中山先生“提倡造林,防止水災”,並建言先從“以工代賑,開墾荒地”入手,這一建議得到孫中山的大力支持。為此,政府還專門撥給紫金山、青龍山荒地4000畝,作為墾殖造林之用。裴義理親自動手,並創辦災民子弟學校,傳授林木種植技術,使種植質量越來越高。如今的紫金山麓密林蔥蘢,松濤無垠,東郊風景區巨木蔽日,遐邇聞名,乃至於石頭城得享“綠色南京”之美譽,便是那時墾荒造林打下的基礎。
近些年來,中華大地綠色在延伸,人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結出的碩果。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國生態惡化的狀況沒有從根本上得到遏制,威脅環境的多種自然災害仍然頻繁發生,人們在想我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植樹,為什麼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今年第四期《半月談》雜誌發表的一篇讀者來信《把樹栽在土裏吧》,也許能從一個角度回答這一問題。作者的家鄉在素有樹木之鄉在伊春林區,他們那兒確實栽了很多樹,但很多都栽在空氣裏。每年植樹節一到,轟轟烈烈的群眾植樹運動就此開始,大家把一捆捆的樹苗抗上山,然後就扔到溝,頂多用鐵鍬挖條縫把樹苗往裏一夾就萬事大吉,結果樹全栽在報表裏、空氣裏。他們那兒好像栽了很多樹,可林區的樹卻是一年年減少,減少到大家不得不捨棄家園去流浪。
改善生態環境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持之以恒扎紮實實地幹下去,來不得半點虛假。面對日益嚴重的沙塵暴,在植樹節這個日子,我們不應忘記為綠化中華大地做出過貢獻的一位外國人——裴義理。(吳蘭友)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 進入2004兩會論壇 關注國計民生
■ 進入網評天下論壇 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劉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