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面對面]楊利偉:飛天圓夢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15:37)


  他選擇了向夢想挑戰,

  而同時,他自己也成了13億中國人的共同選擇。

  他圓了自己的一個夢,

  而同時,也圓了中華民族做了幾千年的一個夢。

  作為飛入太空的第一位中國航天員,

  他是怎麼被選拔出來的?

  都經歷了什麼樣的特殊訓練?

  他到底跟普通人有什麼不同,

  《面對面》獨家專訪神州五號航天員楊利偉,向您披露飛天第一人的圓夢之路。

  ■人物簡介:

  楊利偉:1965年6月出生,遼寧省綏中縣人,1983年入伍,1987年畢業于空軍第八飛行學院,在空軍航空兵某師任飛行員,1998年1月正式成為我國首批航天員,2003年10月15日,搭乘"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成為首位進入太空的中國航天員。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升空,伴隨著這一時刻的來臨,所有的中國人都記住了一個名字,楊利偉,作為中國首位叩訪太空的航天員,在太空中圍繞地球飛行14圈後,楊利偉安全返回。而早在2003年9月30日,就在神舟5號首飛梯隊航天員即將被完全隔離之前,《面對面》欄目的記者就已經來到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員選拔訓練中心,對楊利偉進行了獨家專訪,當時,楊利偉還沒有被確定為神舟5號飛船的航天員。不同於一般的採訪,為了保證航天員在出發之前的健康萬無一失,在採訪之前,節目組人員進行了仔細的身體檢查和消毒防護措施。

  記 者:你好,請坐,手就不握了。

  楊利偉:我們非常希望跟你握握手。

  記 者:等你回來以後我們就握手。

  楊利偉:假如有這機會肯定是沒問題。

  記 者:擁抱都可以。

  楊利偉:沒問題。

  記 者:我先做一個自我介紹,我1965年5月生,身高1米76,體重就不説了。

  楊利偉:那咱倆你比我大了一個月,身高還比我高了很多。

  記 者:你身高是多少呢?

  楊利偉:我1米66。

  記 者:體重呢?

  楊利偉:體重現在可能有63公斤左右。

  記 者:你們的要求是什麼?

  楊利偉:我們現在要求身高一般不超過1米72,一般在一米65到一米72,體重一般在70公斤以下。

  記 者:需要什麼條件呢當宇航員?

  楊利偉:他們來有個條件,飛行基本上要在1000小時以上,最少在800小時以上,作為咱們現在空軍這種飛行的話,當時我們來的時候在30歲左右的時候,基本上年齡都在,這個年齡段,你才能有這個空中經歷,才會飛這麼長時間。

  記 者:不是你的年齡控制,而是你的飛行時間,這個就劃了一道杠。

  楊利偉:對,本身他招的時候,選拔的時候,也有個年齡段,從25歲到35歲這個年齡段去招我們,但是你帶有飛行的東西,你正常大家去飛行的話,基本都差不多。

  今年38歲的楊利偉出生於遼寧綏中,1983年高中畢業時,他順利通過了空軍招收飛行員的體檢,進入飛行學院開始學習飛行。畢業之後,楊利偉在空軍航空兵某師任飛行員,曾經成功飛行過1350小時,被評為一級飛行員,並兩次榮立三等功。1996年,我國開始在全軍戰鬥機飛行員中選拔航天員,這讓喜歡挑戰的楊利偉開始面臨更大的機會和挑戰。

  記 者:怎麼選出來?

  楊利偉:在最少的時候,我們選拔的時候,應該説作為我們自己還是不知道的,我記得那時候還在執行任務,就是飛行還在執行任務,然後好像是從檔案裏面初選,選了大概一千多名,一千五六百名這樣的,就是從檔案裏選符合條件的。

  記 者:多少人裏面選一千五百個?

  楊利偉:這就是在全空軍的飛行員裏面去選,選之後,通知我們到療養院去做外圍的體檢,我們團去了六、七個,一起到青島療養院做初步的初檢,那時候是知道是幹這個來的。當時感覺有這個機會,挺激動的。

  記 者:激動在我們平常可能應該是一個很平常的一個詞,你有什麼特別的感受,當你聽説要參加這個選拔。

  楊利偉:從我個人來説,應該説我對這個職業非常地崇敬,因為從十幾歲的時候,那時候就對這一些新奇的事情比較感興趣,然後以後就是對一些幻想的一些東西科幻的一些東西會更感興趣,然後到後來當兵之後,通過飛行,可能對航天這個角度更感興趣一些。我比較喜歡這些新奇的、比較有創造性的或者有挑戰性的工作去做。飛行這個職業,它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挑戰性的職業,然後你更進一步地到航天的領域,本身對你自己也是一種挑戰,對這個職業應該説非常感興趣,也很喜歡這個東西,感覺心裏邊很興奮。

  記 者:當時覺得自己有把握嗎?

  楊利偉:一開始並不知道這個事,但是就是隨著你體檢,一步一步地在往上走,一直在得到通知,感覺還是很有希望的。因為本身在部隊的時候,飛了十幾年,飛了1000多小時,整個十幾年這個過程,從我自身感覺,連院都沒有住過,好像很少出現這種問題,感覺這個身體還是挺棒的。

  記者:基本的條件應該是不在話下。

  楊利偉:對,因為在一開始,像咱做的這些臨床的和一些從飛行員這個角度來檢查,我感覺肯定是沒問題。

  記 者:要經過幾關呢,1500人裏邊完了以後再選,第二關是再選多少?

  楊利偉:我們進京的好像是60名。

  記 者:從60到12,這個經過一個什麼過程?

  楊利偉:這個過程主要就是一個咱在空軍總院臨床的一個過程,通過臨床這些檢查,有沒有問題,這算是一關。然後又到我們單位作為航天這些特殊的行業,它有一個特應的這些檢查,這又算是一關。然後又通過到你單位去政審、調查,包括家屬的體檢,這又算是一關過了之後,才接到命令,到這來報到了。

  記 者:過程持續多長時間?

  楊利偉:大概一年時間吧。

  經過一年多的選拔,1998年元月,包括楊利偉在內,12名經過層層選拔的飛行員集結在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員選拔訓練中心,加上兩名教官,14人正式成為了我國第一批航天員,3月初,他們開始了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航天員訓練。

  記 者:你們怎麼訓練的呢?

  楊利偉:我們來訓練之後通過了幾個階段,初期做基礎理論的培訓,主要就是有關航天的、醫學的,包括一些知識的科目,像計算機、外語,這些相關的,包括一些大學的課程,也重新去學了一遍,主要是為了後期的專業技術打基礎,大概進行了一年多的訓練,然後就搞的是專業技術訓練,主要是進行從火箭飛船七大系統,比較系統學習它,這個對於我們來説就是比較新的了。

  記 者:原來沒有接觸過。

  楊利偉:它完全不同於航空這一套東西,因為它從原理上,一個是你在空氣,大氣裏面,一個是在高真空裏面,從這個角度來説,就是完全不一樣的。然後就是任務訓練這個階段,針對咱們的任務,可能這裡面就攙雜了好多的模擬器,跟飛船直接有關係的訓練,然後包括一些心理上的,還有一些關於"沙漠"生存,失重下的飄浮、工作,包括一些吃飯、喝水這些東西,去做一些訓練。

  為了讓航天員適應太空特殊的環境,提高對各種負荷的耐受性,航天員選拔訓練中心最大程度地模擬了太空艙內的各種環境,對航天員進行艱苦的訓練。

  記 者:遨遊太空可能在常人聽起來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事,但是我做這個題目以後我也了解到實際上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一個環境。


  楊利偉:對,它是這樣的,一個高真空的一個失重環境,他就在震動、在噪音下去從事這個工作,肯定這個環境應該説是比較嚴酷的,應該是這麼説。但是從你訓練角度來説,盡可能地能模擬到的,你去模擬到,能訓練到的去訓練到,這樣的話就提高你這種適應能力。

  記 者:最嚴酷的環境是個什麼環境?

  楊利偉:用我們的話説就是在軌道運行這一個階段,可能對於你考驗的,可能就是一個失重,失重的話你可能整個身體的一個血液、一個體液這個重新分配問題。那麼我們針對這個也做了好多訓練,做一些血液重新分佈的訓練,做一些下體負壓的訓練都是針對這個去做。另外就是可能會有一些空間運動病發生,那麼也針對這個去做一些鞦韆、轉椅,去刺激你這些前庭功能,來達到訓練的目的,來提高你這種應對能力,是這樣的。然後你作為起飛和返回著陸,可能對我們考驗的主要就是一個載荷問題,高G值的載荷。像起飛,按正常的話,最大的載荷達到5個G(5倍于自身重力)的載荷,返回的時候,一般按正常的,也在4個G左右這樣的,如果應急的話,要達到8.5個G,甚至9個G,然後還有好多大G的衝擊,這樣可能對你的身體上要求就會更高。針對這個,我們也做了一些包括像離心機這樣的訓練,我們現在訓練離心機,正常訓練達到8個G值,當時你做這個東西的感受,那就是壓得非常厲害,我們去看看自己一些訓練錄像,可能是當時把臉都已經拉變形了,有時候可能眼淚也出來了,訓練,針對這種特殊環境做的一些訓練。

  記 者:在什麼地方訓練?

  楊利偉:基礎的一些訓練,就是在航天城都具備這個能力,但你説在野外生存訓練,不可能在咱們這裡邊去搞,它也就屬於沒有實際環境,像這樣的可能會走出去,去做這個訓練。

  記 者:其餘的在什麼地方訓練?

  楊利偉:在北京周圍也做了,在官廳水庫這些地方也都做了好多,水上出艙,在沙漠上做的一些野外生存訓練,在沙漠上去做。然後去跳傘,在咱們孝感去跳傘,去體驗一個是心理訓練,另外就是一些高空的一些感受,做這些訓練。

  記 者:為什麼要訓練野外生存呢?

  楊利偉:它就是説,你返回來之後,現在就是説你按照一切正常的情況下,應該是問題不是很大的,但是從訓練這個角度,他可能是從難從嚴這方面來考慮的話,從最危險的角度,假如説你不落在著落艙,那麼你存在一個你自己去生存的問題,然後你利用當時的一些條件,怎麼樣去生存下去。所以他有必要去做這個方面的準備。

  記 者:有多少人一起參加訓練?

  楊利偉:整個過程我們14個人都得參加這些訓練,作為最初期來説也是這種分組形式的,互相之間有個協作去訓練,基本都是兩個人一組,兩個人一組做這種訓練。因為作為最初的模式是按照兩個人一組去飛行的。

  記 者:現在又有了變化。你們怎麼應對這種變化呢?對你們心理有影響嗎?

  楊利偉:應該説影響不是特別大。因為本身我們都是殲擊機和強擊機飛行員出身,那時候的工作就是一個人,他不像飛大飛機的,有一個機組去做這個工作,你平時執行任務養成的這種獨立地完成任務這個能力,應該説通過這麼多年,做的應該是培養出這種心理素質了。

  在複雜的太空環境中,航天員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非常關鍵,所以,心理素質訓練也是航天員訓練的一項重要內容。在擔任飛行員的時候,楊利偉就曾經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化解過一個又一個難題。

  記 者:在你當飛行員的過程當中,你遇見的最危險的境況是什麼樣的情況?

  楊利偉:我遇到過空中發動機停車,算比較大的一項特殊情況。

  記 者:當時什麼情況?

  楊利偉:當時是在新疆,在馬蘭去執行任務,飛強擊機,做超低空飛行的時候,發動機渦輪葉片折斷了,然後出現發動機停車。

  記 者:你怎麼安全回來的?

  楊利偉:當時飛機屬於雙發,然後你利用單發,採取一系列的應急措施之後,利用單發然後去上升高度,然後再做一些應急的放起落架一系列的動作之後去著陸。處理得非常成功。

  記 者:應該説你們每天都好像跟危險打交道?

  楊利偉:應該是這樣的。因為你飛行這個東西,本身它就是個機械的一個東西,你可能隨時都在面臨著危險,應該是這樣的。

  記 者:但是這一次跟普通的飛行是不一樣的,你要去的,是你從沒有去過的一個高度,從來沒有遇到過的一種境況。

  楊利偉:對。危險這個問題,應該説想得不是很多,像我飛了1300多小時,大大小小地遇到過很多的危險,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説已經磨練了你這種心理素質,飛行本身它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那麼作為載人航天來説這也是一個高風險的職業,但是作為我們來説,你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包括我們到這兒來五年多的訓練,應該説培養了這種心理素質,包括教練員可能會更多地去組織一些這些訓練,來培養你應對的能力,從你個人來説,你可能去更多地去預想可能出現什麼情況,你怎樣去應對它,這樣的話可能就從你這個知識儲備上,從你對飛船的了解上,你會去想,假如出現這個情況,我去怎麼應對。

  記 者:剛才政委説了一句話,説你別看當航天員很光榮,但是他們是真苦。你覺得苦嗎?

  楊利偉:怎麼説呢?你要是單單從訓練和各種要求來説,確實它是很艱苦的一件事情,也是一個應該説很苦的一個工作。但是作為我們自己來説,是不感覺那種苦。因為你追求的就是一個目標,大家來了,也就是為了這件事,來在很自覺地在努力在工作這個事情,都很積極上進在熱切地期待著最後的圓咱中華幾千年的飛天夢,所以我感覺你從事這項工作並沒有什麼苦不苦的感覺,確實沒感覺它苦。

  記 者:除了工作以外,你個人有什麼業餘的愛好?

  楊利偉:應該説作為我自己比較喜歡運動,比較喜歡聽一些音樂,另外比較喜歡玩電腦的一些東西。

  記 者:喜歡什麼運動?

  楊利偉:一般的像咱們打的各種球類,乒乓球、籃球,另外我以前搞短跑的,目前這個自我感覺短跑速度還比較快。

  記 者:最快的時候一般你能跑多少?

  楊利偉:我現在還保持在(百米)11秒多的水平,還是比較快的,我們單位這個記錄我已經保持5年了。

  記 者:那是挺快的,音樂呢,喜歡什麼樣的音樂呢?

  楊利偉:我比較喜歡抒情一點的,因為從我自身感覺,可能你高興的時候,或者是你有壓力的時候,更喜歡這些音樂,一些抒情的,或者一些激烈的這些音樂,非常喜歡這個東西。

  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健康和正常訓練,北京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為他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條件。航天員選拔訓練中心實行全封閉式的管理,所以,航天員們只在週六和週日可以回家,從週一到週五,他們的吃住均在公寓進行。

  記 者:吃呢,吃什麼,訓練的時候?


  楊利偉:跟正常的差不是很多,但是我們有個營養醫生在專門搞配餐,一個是從花樣上,另外從能量和你的營養需要上,經常做一些調整。

  記 者: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嗎?比如説我喜歡吃中式的,他喜歡吃西式的?

  楊利偉:這個選擇不會讓你做很多的去選擇,因為你要是個人愛好太多了,可能會出現偏食,所以營養醫生給你配餐,配餐之後基本上去吃,感覺還是不錯的。

  記 者:標準呢?有變化嗎?

  楊利偉:標準有變化,比空軍那時候高。

  記 者:你怎麼能感覺到高?

  楊利偉:一個是伙食質量上,另外從整個管理上,都體現這個東西。

  記 者:我聽説江主席和朱總理,到這兒參觀,都自覺不進你們的食堂?説衛生控制非常嚴格?

  楊利偉:對,是,我們一般灶上沒有外面人去,公寓也都不進的一般。

  記 者:外人都不能進。那你們能跟外面聯絡嗎?

  楊利偉:可以,按照平時這種工作,因為你還是要正常地一種生活,大家都是普通人,這種聯絡還是有,但相對來説,要少一些。

  記 者:有沒有限制?

  楊利偉:肯定是有限制的,比如説你不能在外面就餐,這是一條紀律,肯定是有限制的,然後你肯定是在外面不就餐的。

  記 者:任何地方都不行?

  楊利偉:應該是這樣的。

  記 者:您怎麼看自己的位置?在整個飛船的工程裏面?

  楊利偉:應該説和千千萬萬個科技工作者一樣,都在做著同一件事,也為了一個目標去在努力。當然到最後,你體現你載人上去之後,可能對你個人整個的要求,可能會更高一些。這樣的話,從你自身來説,對自己要求更嚴格一些,要做這種充分的,包括心理上的,技術上的,和身體上的一個儲備,一個準備,從這個角度上來説,可能會對自己約束得更嚴格一些。作為我自己來説,沒有耽誤過一堂課,5年多,給你舉點例子,我小孩到這裡上幼兒園,上了三年幼兒園,一次沒接送過,然後他們班主任老師只知道姓什麼,回來孩子説,然後沒見過,都是一個單位的。

  記 者:你跟你愛人,有這方面的交流嗎?

  楊利偉:有,應該是有,因為我愛人也在我們單位工作,這樣的話,接觸的是同一件事情,只是分工不一樣就是了,她對我的工作,應該是非常支持的,因為她也很了解這個事情。

  經過5年多的學習和訓練,楊利偉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基礎理論,航天環境適應性,專業技術等8大類58個專業所有學習訓練任務,順利通過了航天專業技術綜合考核,今年9月份,楊利偉被確定為3名首飛梯隊航天員之一,接受飛向太空前的強化訓練。

  記 者:現在應該是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時刻?

  楊利偉:對,應該這麼説。

  記 者:現在是三個人,最後你們只有一個人上?

  楊利偉:對。

  記 者:有什麼樣的心理準備?

  楊利偉:作為我們來説,可能從心理上説,應該説我們都抱著一個很熱切的期盼,應該這麼説。作為自己現階段的準備,可能從技術上,主要還是從技術上程序上去做最後的準備。這樣的話,可能對以後組織去決定誰去執行任務,因為這對於這個工程來説,大家都是希望能夠圓滿完成,所以説更多的個人這些東西,我們沒去考慮這個東西。

  記 者:首發應該是最重要的?

  楊利偉:應該是這麼説的。

  記 者:如果你選上了?你覺得能做好嗎?

  楊利偉:沒問題,因為首先應該説,通過我們5年多的學習,包括對各個大系統的了解,特別是最近一年以來,到火箭,到飛船,到一院和五院都去聽專家講課,實際去參觀去了解這個東西,包括我們這次到基地做人船 的合練,模擬真實發射這一套工作,對咱們整個這套系統應該説是非常放心的。

  記 者:如果你不能當首發呢?

  楊利偉:這個也沒什麼問題,同樣還得執行任務,我們在下面一樣,應該説做他這個精神上的和技術上的一個後盾。特別作為我們三個人,無論是誰上去了,另外兩個人肯定在發射大廳,在做這種支持準備。

  記 者:但是如果説一旦上天的話,那就是萬眾矚目,無上榮光。

  楊利偉:這個問題應該説,不往大裏説應該説是我們14個航天員的一個集體的光榮,或者説是集體的一種智慧。

  記 者:最後什麼時候才能確認自己是第一個上去的?

  楊利偉:火箭點火了,可能你就確定了。

  記 者:為什麼是火箭點火呢?我們想要可能應該更早一點的吧。

  楊利偉:這個屬於組織考慮的事情,不是我們自己考慮的事情。

  記 者:你有沒有設想過未來這种太空的生活?

  楊利偉:作為國內來説,沒有人上去過,可能好多經驗要通過第一次來去感受它。我想在正常的這些工作做過之餘,可能會更多地去感受和通過你自己的感受,通過你自己的觀察,來積累這些東西,會記錄這些東西。然後下來之後,為後續任務提供一個依據。

  記 者:會感覺到孤獨嗎?

  楊利偉:不會孤獨。因為一個是通過這麼長的訓練,已經培養了你這種素質,另外我們執行任務,應該是一個集體性的任務,我們下面好多戰友,不論你誰在上面,我們好多戰友都在底下在支持著你,從技術和心理上。我們的戰友肯定有是互相之間在為你鼓勁,為你加油,這個是沒問題的,而且我們的空地之間,還有這種聯絡,還有好多的無線電通話,地面的工作人員,包括我們的首長,領導,都會跟你通話。

  記 者:想好説什麼了嗎?

  楊利偉:應該説有這方面的準備,但是對好多程序上的一些事情,可能會規定你一些東西。然後你可能會根據當時的你的心情和你的感受,可能會説一些東西,可能會有一些感受去説。但現在,你好比説你想去説什麼,可能我現在沒有這種準備,沒有這種現場的感受,可能你還去發揮不出這些東西來。

  記 者:好,謝謝,祝你一路平安,如願以償。

  楊利偉:謝謝,非常感謝你的祝福,我也努力去做這種準備,最後去接受組織挑選。

責編:陳卓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