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站專稿]王毅:從緝毒警察到團委幹部(圖)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7日 08:40)


  CCTV.com消息:(記者張敏北京報道)如果不是1996年的一次工作調動,王毅現在應該是雲南省文山州一名碩果纍纍的緝毒英雄。從1988年到1996年,王毅任職于文山公安局,在近9年的時間裏立過兩個三等功,從一個普通的警員幹到戶政科科長。

  用王毅自己的話來説,“那時做夢都沒有想到我會到共青團崗位上來。”而如今,35歲的王毅已是雲南省文山州團委書記、文山州青年聯合會主席。

  從入團第一天我就開始做團工作了

  提起王毅何時從事的團工作,他很自豪地告訴我,從入團第一天就開始兼職做團的工作了,那時,他剛上初一。而王毅真正走到共青團專職崗位上來,是在1996年。

  “1996年的工作調動是組織安排,組織上找我談話的時候,我説我不來,我從小的夢想就是當警察,我學的也是警察專業,我非常熱愛這個事業。領導説不是找你做哪份工作,是找你服從命令的,你是黨員必須服從命令,所以我那時就來了,參加大會選舉,結果一選就選上了。”

  “在公安局裏,我的業務是治安管理,非常危險但也充滿了刺激感。我來文山州團委之前是公安局戶政科的科長,有人問我以前是不是在公安局搞團的工作。我説沒有,我是搞業務的,我以前的工作對象基本上是有問題的人群。到了共青團崗位上,我的工作對像是非常優秀、年輕的團員、幹部,所以跨度非常大。”

  “工作對象變了,以前對罪犯或許板著面孔,現在對著優秀的少年兒童,就不能用以前職業的面孔,這個轉換經歷了半年多吧。半年以後慢慢適應了。”

  一塊三千畝生産基地的啟示

  團工作不像公安工作那樣充滿危險性和不確定性,但其工作量之多、工作強度之大卻是與公安工作不相上下的。我們嘴裏常説的“上山下鄉”很形象地描繪了王毅最初幾年的工作狀態。

  “1996年,團中央提出在農村開展‘服務萬村’行動,我們大力開展這項工作,以三項技術為推廣項目,水稻旱育稀植、馬鈴薯、地膜玉米。”

  科學是戰勝貧窮最有力的法寶,為了有效地推廣科學技術,州團委克服重重困難,在文山州邱北地區連片種植3000多畝水稻(所謂的連片是針對山區田地的分散而言)。

  “以前老百姓用原始的、刀耕火種的方法種糧食,現在我們用非常先進的技術,産量一下提高20%,增收很快。”

  “當時推廣的時候,老百姓不認同,不想種。1997年化肥在雲南非常緊俏,高價化肥可以買到,平價化肥買不到,為了調動老百姓來搞這個基地,我們向團省委彙報,團省委的領導非常重視,給我們在省化工廠特批了50噸平價化肥,我們全部給了當地的老百姓,一包化肥差價在20—40元之間,老百姓非常高興,積極性很高,那一年就大豐收了。事實勝於雄辯,以後老百姓都爭著來做這塊基地。”

  王毅告訴我們山區的老百姓非常純樸,他們不會用語言表達謝意,更不寫感謝信。但只要你到他家,他用真情、用家裏最好的酒來招待你,他們寧可自己喝醉了,也要把你招呼好。

  大會戰——1110行動計劃

  提起雲南文山的現狀,王毅無奈地説,“我們還很窮,329萬人口,農民人均收入620多元。我們的GDP和生産總值是雲南省的1/2、全國的1/3。”

  同時文山的地理特點也讓人望而卻步——多山少路。329萬的人口分佈在3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與村之間走2、3個小時的山路是很正常的事情。

  “州委州政府制定的目標是千方百計追趕全省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政府制定這個目標非常清醒。去年7月份,州委州政府開展全州扶貧三項工程大會戰:小水窖的建設、沼氣池的建設、茅草房的改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落後、滯後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發展後勁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用水、燃料、住宿的問題。雲南的山區半山區佔了97%,老百姓生活生産用水很困難,還有燃料問題,都是靠山上砍樹,長期下去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面臨嚴峻挑戰。”

  “黨有號召、團有行動,我們文山州團州委去年10月份在全州開展1110行動計劃,用 5—8年時間在全州範圍內組建1000支青年突擊隊、充當生力軍,現已組建365支,哪有困難就到哪上;籌建1萬口青年沼氣池或紅領巾小水窖,在全州青少年裏,發出抗議,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共同來籌建。現以籌集了50多萬;第三個‘1’,是培訓10萬名青年技術人手。建沼氣池、小水窖都需要技術人才,我們年輕人在農村是主力,學習農村的使用技術、科學技術、養殖種植技術,使我們的青年每人都懂1—2門實用技術。”

  建設奔小康青年示範村

  以王毅為領導的文山州團州委已經連續幾年被評為先進集體榮譽稱號,但讚譽並沒有停止他們不斷探索的步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共青團怎麼辦?” 、“如何在貧困地區建設小康社會?”

  在王毅的眼裏,共青團是生力軍,衝在前,走在前,有一點失誤都不怕,只要敢想、敢幹、敢闖。

  具有三“敢”精神的文山州團州委經過反復調研,選擇了一個少數民族貧困村——小寨村,確立為奔小康青年示範村。

  “小寨村68戶人家,人均純收入650塊錢。全村只有一個初中生、一個黨員、一個團員,其餘是文盲、半文盲。我們決定用3—5年時間,集我們團州委的全部力量,來做示範&&作用。主抓三方面:精神文明建設(黨團組織、文藝活動)、基礎設施建設(沼氣池、道路、水電,通電視、電話)和經濟發展。項目共有兩大類17項54個,每個項目有直接負責人,形成一個工作流程圖。”

  “目前,各項目已開始實施,四配套沼氣池建設已開工20口,年內計劃完成40口,小水窖已開工建設5口,年內計劃完成20口。3戶茅草房已經全部改造完畢。櫻桃番茄種植、地膜辣椒種植、紅領巾科技示範基地已見雛形,小學校的水泥球場已平整完工,籃球架已就位,村裏的大飲水池已竣工。”

  “團隊組織已建立健全,青年之家和農民科技夜校開始發揮作用,以團組織&&成立的青年突擊隊、民族青年弦子舞隊、青年護村隊和衛生保潔督察隊在村裏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小寨村煥發出了從未有過的生機和活力。”

  説到這兒,王毅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

  城市的形象——廣場文化節

  在緊抓農村問題的同時,文山州團州委不放棄城市的團工作,在如何提升城市形象、如何促進城市經濟發展等方面不懈地努力著。

  “為什麼要做廣場文化節?我們意識到城市的發展很快,但城市的內涵很滯後,市民文化意識也很低,為了營造文化的氛圍,我們就在城市的廣場、社區的活動場所開展文藝進社區和廣場文化活動。”

  “第一年的主題是‘黨在我心中’,正值建黨80週年,我們搞了一個月的文化節,星期一到星期四每晚一場電影,星期五和週末是文藝演出。調動州屬的各級團組織,每個團組織負責一場演出。”

  “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文化還是很重要的,每次演出都是人山人海,本來應該是流動的廣場,現在形成一個固定的舞臺,第一年舞臺壘得很低只有90厘米,老百姓提意見説看不到。第二年,也就是十六大召開之前,我們搭了150厘米的舞臺,主題是‘永遠跟黨走’。市民反映非常好,大家都來看我們的文藝演出、電影。電影都是些老的片子,愛國主義教育的片子,老同志看了很懷舊的。所以説廣場文化節搞起來以後,廣場附近形成文化活動中心,大家來這兒唱歌、跳舞,帶動了整個文山城的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州政府的領導説我們的廣場文化活動提升了城市的水平,對我們的評價是很高的。”

  參加這次團代會,才感到什麼叫熱淚盈眶

  做了7年基層團幹部的王毅,是第一次參加團代會。提起這次參會的感受,他沉穩的語調中多了幾份激昂。

  “在共青團的專職崗位上幹了7年、第一次到北京來參加團代會,第一次和國家領導人近距離的接觸,第一次聽我們的國家領導人致賀詞,眾多的第一次使我比較興奮、激動。我從幹公安過來,搞了這麼多年的團工作,應該説營造給青年人激動的機會比較多,而自己畢竟是策劃者,感覺上就很正常了。包括這次來開會,應該是很正常的,但是那天看到胡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見廳裏來,我才感到什麼叫熱淚盈眶,我想可能這是工作這麼多年的一個回報。我向同行們説,總覺得自己是很硬的一個人……想不到還是流淚了。”

  “此次團代會是共青團帶領廣大團員吹響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團中央書記的報告也是緊緊圍繞小康社會的建設、共青團應該怎麼來安排、部署和思考,如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發揮作用,所以非常振奮、鼓舞人心。”

  “作為共青團的團幹部,最大的任務是組織、帶領全團青年積極投身到建設小康社會中去。其實在建設進程中對我們青年人也是一個鍛鍊,當代青年是小康社會的建設者,明天就是受益者。”

  採訪結束,王毅不忘向我們宣傳文山州,他説文山州有八個縣,七個縣有特産。他還説三七(中草藥的一種)是文山的支柱産業,他一直在嘗試團委組織活動的市場化運作,用最少的錢為老百姓辦最多的實事。總之,可以感覺到這位警察出身的州團委書記,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快樂地忙碌著。

責編:陸玨如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