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13年來農村改革與發展取得六大歷史性變化

央視國際 (2002年09月18日 11:38)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中共中央宣傳部、中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解放軍總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聯合舉辦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成就系列報告會,農業部部長杜青林作了“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歷史性變化的重要時期”的報告。

  杜青林的報告充分説明了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的13年,是我們黨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13年,是我國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13年,也是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3年。13年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我們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帶領億萬農民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推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這13年將作為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而載入史冊。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業和農村工作,及時實施一系列重大決策。杜青林在報告中從五個方面對此進行了概括:一是始終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發展的首位,並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不斷豐富和發展農業基礎地位理論。二是堅持黨的農村基本政策,並按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深化農村改革。三是堅持把發展農村經濟、提高農業生産力水平作為整個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中心。大力實施科教興農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提高農業生産力和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四是根據上世紀90年代後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生的重大變化,及時作出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的重大決策,並把努力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基本目標。五是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實行村民自治,加強法制建設,全面加強農村基層組織、民主政治建設和思想道德教育,推動農村教育、衛生、體育等文化事業發展。13年來中央作出的這些重大決策和部署,體現了“三個代表”的要求,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力地推進了農業和農村的持續健康發展。

  杜青林在報告中列舉了13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發生的六大歷史性變化。一是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農産品供給實現了由長期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餘的歷史性轉變。二是農業科技取得了歷史性進步,特別是以現代科技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現代農業快速發展。三是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農業從以種植業為主轉變為種植業和林牧漁業共同發展,農村經濟結構由以農業為主轉變為農業與非農産業協調發展。四是農業和農村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市場化進程不斷加快。農産品市場體系初步建立,全方位農業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五是農民收入不斷增加,農村面貌發生了實質性變化。農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生活費支出成倍增長,反映消費結構和消費水平的恩格爾系數由54%下降到47.7%,進入小康區間。貧困人口由9600萬人減少到2926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比重由11%降到3%以下。六是農村民主政治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精神文明建設成績顯著,農村社會全面發展。

  杜青林的報告強調指出,13年農業和農村的滄桑巨變,得益於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正確領導和英明決策,來源於億萬農民的辛勤耕耘和偉大創造,是“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展望未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我國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步伐一定會不斷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實現。(王立彬)

責編:張敏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