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戰爭傳媒領域新話題:無形的角逐 攻心的利器
央視國際 (2003-09-10 10:33:59)
●李琴
人類社會邁入21世紀,隨著現代傳播技術和手段的迅猛發展,廣播、報紙、電視、因特網等紛紛捲入到戰爭領域,並逐漸在戰爭中發揮了前所未有的輿論導向作用。在無所不在的大眾傳媒觸角的影響與包裹下,世人無論身處何地,足不出戶就可感受到現代戰爭的氛圍,從而自覺或不自覺地接受著新聞媒體對戰爭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判讀的影響與灌輸。
“戰爭是政治的繼續”。現代信息化戰爭並沒有改變這一戰爭法則,反而在更高層面和更廣泛領域實現了與政治的更加密切的融合與互動。國家的利益與政治目的貫徹戰爭始終,政治目的達成之時往往也就是戰爭結束之日。新聞傳媒作為國家政治攻心與戰略伐謀的重要工具和陣地,越來越成為交戰方繼正面戰場“ 硬摧毀”之外,須臾不可離開的“軟殺傷”的重要利器。加之,信息化戰爭徹底改變了機械化戰爭攻城略地和肉體消滅的傳統作戰理念,轉而強調攻心奪志與“ 不戰而屈人之兵”,交戰方圍繞新聞傳播領域的鬥爭將更趨複雜和尖銳,制新聞權已成為現代戰爭制信息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奪取戰爭制新聞權,對於贏得戰爭主動權、爭取民心、鼓舞士氣,進而影響其決策和行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傳媒與現代戰爭交叉領域的一些焦點問題引起了世人的廣泛關注。
■新聞戰略:納入國家軍事戰略的總體籌劃
風起雲涌的全球化浪潮正在把人類社會聯結成一個“地球村”,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技術使傳統的軍事領域融變成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總體戰世界。戰爭越來越成為國家綜合國力和綜合智力的角逐。信息優勢某種意義上已成為主宰戰場的優勢。傳媒作為信息的載體,橫跨了社會、經濟、政治、軍事、文化各個領域,傳播學正日益成為自然科學知識與社會科學知識結合最為緊密的領域。因此,在戰爭中靈活運用傳播手段,把新聞輿論戰略擴展為現代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就成為適應未來信息化戰爭和知識化戰爭的必然需求。
近期幾場高技術戰爭充分證明了一個定律:打贏戰爭,不僅要靠信息化武器裝備的“硬摧毀”,更需要“滴水石穿”的心理“軟殺傷”,這其中利用新聞傳媒實施的新聞輿論戰便是信息化戰爭突顯出的一個新特點。要牢牢掌控戰場制信息權,就要提高駕馭新聞輿論戰的能力;要熟練運用和掌握信息化武器裝備,就要熟練掌控大眾傳媒的傳播規律和運作模式。可以説,是否意識到新聞傳播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大眾傳媒對戰爭的影響和制約,認識到新聞輿論在戰爭中的戰略地位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是否具備現代戰爭思維的重要標準之一。
透過伊拉克戰爭的硝煙,世人已清晰地看到軍事強國已經形成了以高技術為基礎,以高控制為基點的輿論戰略,並已取得了較好的戰果,這一點已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可以預見,通過伊拉克戰爭活生生的事實,今後世界各國都將重新認識大眾傳媒、新聞輿論對戰爭的影響和作用,並把提高奪取戰時新聞輿論優勢的能力作為順應新軍事變革的一個必要舉措。
■新聞管控:制信息權爭奪戰中的關鍵一環
新聞輿論管控作為取得制信息權的重要手段,是新聞輿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傳媒介入戰爭古已有之,其對戰爭的巨大影響早已為各國政治家所認知。艾森豪威爾就曾言:“在宣傳上花1個美元等於在國防上花5個美元。”在戰爭中,利用傳媒最大限度地爭取盟友、孤立敵人,陷敵于眾叛親離之地,置敵於心理弱勢、劣勢境地,展現出現代傳媒心理戰的獨特效果。
傳媒面向廣大受眾,具有傳播信息、引導輿論、監視環境、協調社會行為、延續文化規範等作用,對於人們的思想和行為有著重要的影響。有人曾指出,大眾傳媒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傳聲筒和最好的洗腦機器。西方一位政治家有句名言:“大眾媒介是一種可以為善服務,也可以為惡服務的強大工具。而總地來説,如果不加以適當控制,它為惡服務的可能性則更大。”正因為大眾傳媒能夠統一受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規範,所以如何掌控大眾傳媒使之最大限度地為國家利益服務就成為各國戰略家案頭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在戰時更是如此。西方國家新聞控制分為軟性調控和硬性調控兩種手段。軟性調控手段主要有:政府控制著較大的公關網絡,從而控制著公務信息。政府擁有直接調控信息的多種手段,如總統廣播電視講話、記者招待會、新聞發佈會等。此外,軟性調控還包括政府用籠絡手段控制新聞界頭面人物等。
硬性調控手段是指依靠行政、法律手段實行強制性控制,通過各種戰時法規,強化對傳媒自由的限制,嚴格戰時新聞檢查制度和保密制度。不僅如此,政府還設立專門機構對傳媒實行嚴格監督、審查和管理。例如,美國政府就設立無線電委員會統一管制電波的頻率、頻道等,對廣播電視節目的內容和運作進行嚴格控制。英國軍方規定:記者必須服從軍隊的命令。法國國防部專門規定:只允許軍隊記者到戰區去。在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政府都曾規定,一切關於戰爭的報道必須與白宮、五角大樓的宣傳口徑保持一致,否則就要“給你顏色看”。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和北約的新聞發佈會、記者招待會,成為傳播新聞信息的惟一來源,這就從根本上控制了新聞信息的源頭。加之當今世界,每天在全球傳播流通的新聞信息有70%左右是由美國等西方媒體發佈的。這種信息傳播的嚴重不對稱,使和平時期世界信息傳播秩序已無平等可言,戰時更成為少數國家桎梏世界輿論和當事國人民思維,進而影響其決策和行為價值取向的重要籌碼。
西方發達國家戰時新聞管控的思想理念、組織手段和方法在戰爭中産生的效果是十分明顯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如何認清形勢,儘快補齊短板是關乎能否打贏未來戰爭新聞傳媒戰的關鍵問題。因此發展中國家一方面應抓緊建立健全戰時新聞輿論組織協調指揮機構,並制定戰時新聞管理法規,建立軍事新聞發佈制度,以此構建戰時新聞輿論管控體制。另一方面,則要注意現代戰爭中新聞輿論交戰的新變化和新特點,研究軟調控的方法,提高戰時新聞輿論管理的藝術性和有效性。
■新聞動員:戰時信息動員的重頭戲
眾所週知,在信息化戰爭時代信息技術已成為影響戰爭進程和結局的重要因素。與此相適應,作為戰爭動員重要組成部分的信息動員,已從過去單純地通信系統的動員迅速擴展到包括軍隊建設與作戰活動在內的各個層面,並從純粹的軍事領域逐步擴展到與軍事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特別是利用大眾新聞傳媒陣地和方法等實施新聞心理戰、以影響和控制戰爭進程的傳媒信息動員已成為不少國家實施戰爭動員,尤其是信息動員的重頭戲。
美國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均實施了這樣的動員行動。在不久前的伊拉克戰爭中,美國更是全方位、大規模、多角度地採取輿論宣傳與媒體控制相結合的動員手段,在太空調集了總數高達100多顆通訊衛星,空中出動了包括EC-130 等多種心理戰飛機在戰區上空盤旋,以不同頻率對伊進行持續廣播,美國決策層的許多電視講話和美軍挺進的電視畫面就是通過此種飛機傳播至世界各個角落;同時美軍還以大功率電臺覆蓋、插播、滲透、干擾等多種方式,對伊實施高強度、高密度的心理攻勢,美國內一些主流媒體更是一改平日各自為戰、張揚新聞自由的故態,義無反顧地齊聚于美國官方宣傳口徑下,開動一切新聞傳媒工具為國家戰爭服務,爭取對美國發動戰爭有利的輿論支持。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經過媒體的包裝、異化和“消毒”呈現在公眾面前,公眾看到的只能是也只有是美國政府希望民眾看到的信息和畫面。
新聞傳媒直接服務與服從於戰爭需要的、甚至直接介入軍事行動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其後的戰爭實踐也表明美軍這種強大的新聞輿論攻勢確實收到了軍事“硬”打擊難以獲得的效果。巴格達城池的不攻自破、幾十萬伊軍的“集體蒸發”可為此佐證。
因此,在和平時期加速新聞動員法制法規建設,健全完善領導指揮體制和運行機制,在指導思想與具體實踐上將新聞動員納入國家戰爭動員的整體規劃,從戰略高度重新界定新聞動員的內涵與外延,是信息化戰爭提出的新挑戰。
(編輯 曹勁 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