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和他的軍事思想
央視國際 (2003-01-07 10:20:53)
鄧小平(1904.8.22~1997.2.19),四川廣安人。1922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期間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後改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轉為中國共産黨黨員。1926年到蘇聯學習,同年底奉命回國,1927年春回到西安,在國民軍聯軍中從事革命政治工作。1927年作為中共中央機關秘書參加“八七 ”會議,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29年夏作為中共中央代表前往廣西領導黨的工作,發動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中國工農紅軍第8軍和左右江蘇區、任中共廣西前敵委員會書記和紅7軍、紅8軍政治委員。1930年秋、在前委會上對紅7軍(紅8軍因受挫已併入紅7軍)北上攻打大城市提出不同意見,但未被接受。紅7軍攻打大城市連連受挫折後,1931年2月,前委決定放棄攻打大城市,向江西中央蘇區轉移,同中央紅軍會合,並按前委決定赴上海向中共中央彙報工作。所撰《七軍工作報告》,強調紅軍鬥爭應注重發動和組織廣大農民。同年夏被派往中央蘇區,任中共會昌中心縣委書記等職。因積極貫徹毛澤東關於誘敵深入、積極防禦的反"圍剿"作戰方針、受到"左"傾路線打擊,被錯誤地撤銷職務並遭批判。1934年底在長征途中再次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參加遵義會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初起,任八路軍第129師政治委員,同師長劉伯承率部挺進敵後,開展抗日遊擊戰爭,創建晉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據地。1943年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並與騰代遠主持八路軍總部工作,全面領導華北根據地鬥爭。1945年當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任中央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政委。其間,所做《五年來對敵鬥爭的概略總結》、《根據地建設與群眾運動》等報告,就根據地的軍事、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條戰線建設,堅持與發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問題,總結出一系列重要經驗。
抗日戰爭勝利後,與劉伯承一起率領所部取得上黨、邯鄲兩次自衛戰役勝利。1946年6月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發動全面內戰後,與劉伯承一起率部採取運動戰,接連取得隴海、定陶等戰役大捷。次年夏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與劉伯承堅決執行中共中央軍委決策,率部千里進軍大別山、直插國民黨戰略腹心地區並立足生根,對推動解放戰爭的勝利進程起了關鍵作用。1948年5月,任轄區擴大了的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政治委員。所撰《創建鞏固的大別山根據地》、《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後的政策策略》等著作,就自覺服從戰略全局、實行無後方作戰、開闢和鞏固新的解放區等問題,提出了若干指導原則。同年11月後,相繼擔任中共淮海前線總前委書記和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同總前委其他成員統一指揮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先後取得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勝利。所撰《京滬杭戰役實施綱要》體現了組織百萬大軍協同作戰的指揮藝術。1949年11月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與劉伯承率第二野戰軍進軍西南,在其他野戰軍配合下,對敵軍實施戰略追擊,在綜合運用軍事打擊與政治攻勢手段等方面,創造了許多成功經驗。
1950年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政治委員等職。1952年調中央工作、曾任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常務委員等職。
鄧小平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思想主要內容有:
從所在地區實際出發,確定創建黨領導的新型革命軍隊、實行武裝起義的方針①在國民黨新軍閥實行白色恐怖統治的政治形勢下,黨要在廣西站住腳跟,核心問題是建立一支黨領導的革命軍隊。兵和槍從哪來?主要是靠發動下層群眾,但也不能忽視上層工作。應與當地國民黨左派將領及進步人士建立併發展反蔣統一戰線,以便向他們掌握的軍隊中派入共産黨的幹部,發展黨的組織,擴大黨的影響,組建由共産黨員掌握的部隊,幫助願與共産黨協力革命的左派將領成為黨的軍事指揮骨幹。②要運用毛澤東、朱德的建軍經經驗,對起義的舊軍隊進行根本改造。起義前,應將部隊開至農民運動的基礎雄厚地區,使之與工農革命運動直接結合。整頓部隊組織,清除反動軍官,純潔部隊成分。在部隊中公開成立黨的委員會,發展基層黨組織,實行部隊一切行動由黨的委員會統一指揮。建立革命的政治工作,用黨的綱領和方針、政策教育官兵;實行軍隊內部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員會,克服舊軍隊中的官兵對立;組織部隊開展群眾工作等。起義開始後,必須堅決清除變節判亂分子。通過徹底改造,使起義軍成為共産黨直接領導的新型革命軍隊。
堅持黨指揮槍的原則,保持人民軍隊的無産階級性質①人民軍隊的性質與任務,決定了它必須始終堅持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執行黨的政治任務,絕對服從黨的領導、指揮。部隊黨委要大力加強黨的建設,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長斯分散的遊擊戰爭中養成的獨立自主能力,絕不能發展到不服從中央及軍委的程度。一切以個人為中心、不以黨為中心的傾向,都是極其危險的。黨組織要學會熟練掌管武裝,教育武裝,指揮武裝作戰。,沒有正確的政策策略,路線是空洞的。軍隊黨的領導機關必須保證黨的各項政策與策略的貫徹,越是領導幹部越要成為學習和遵守,執行黨的政策與策略的模範。②人民軍隊是建立在無産階級本質上的,是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一切行動的出發點是為人民服務,每個成員都應牽記這個宗旨。人民軍隊中所有的人都是為著同一個政治目標自覺地來革命的,在人格上、政治地位上都是平等的。要最大限度地發揮戰士的積極性,使他們懂得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道理,當軍隊的主人。反對像軍閥部隊那樣,把戰士降低為驅使的對象。
開闢和建設革命根據地①根據地的開闢和建設與對敵鬥爭是不可分離的。沒有根據地,就不能堅持對敵鬥爭;根據地的各項建設事業,又都有賴於堅決和正確的對敵鬥爭。要把建立和壯大人民武裝作為開闢和建設根據地的首要條件。離開對敵鬥爭,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②抗日戰爭的勝負,取決於人民的態度。一切政策和工作都必須緊緊掌握住擴大中日矛盾的原則,保護人民的利益,採取恰當的鬥爭方法,團結一切愛國的人,使廣大人民站到共産黨、八路軍一邊共同對敵。為此,根據地要建立"三三制"政權,其中,共産黨員、進步勢力、中間勢力各佔三分之一;這種政權的實質是民主,是發展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大量吸收並培養、任用、提拔知識分子和半知識分子,發揮各方面人才的作用。根據地內要實行減租減息、合理負擔的政策。對敵佔區和偽軍要開展"打入工作 ",開展隱蔽、巧妙,謹慎的鬥爭,以建立併發展黨和群眾組織的基礎,準備配合反攻。要善於運用革命的兩面政策,以團結和組織敵佔區內一切抗日力量進行對敵鬥爭。③根據地能否鞏固和發展,決定的因素是黨、武裝、政權和群眾團體四種力量是否健全。要實行黨的一元化領導,善於掌握幾種力量的聯絡與配合。黨對政權的領導採取指導與監督的方式。人民武裝的責任是保衛根據地、革命政權和人民利益,建立新區黨的組織而又服從黨的政治領導,建立革命政權而又服從政府的革命法令,發動群眾而又為群眾所幫助所監督。民主政權服從黨的政治領導,扶植群眾運動,鞏固統一戰線,愛護軍隊,解決軍隊的供給補充。群眾團體在黨的政治領導下獨立地進行群眾工作。各方面力量統一配合,有力地建設和頑強地保衛根據地。④努力開展根據地經濟建設,粉碎敵人妄想從經濟上摧毀根據地生存條件下的企圖。敵後的經濟戰線,一是對敵展開經濟鬥爭打破敵封鎖破壞,一是根據地內開展經濟建設,兩者不可分離。根據地各种經濟政策,包括工商業政策,都應照顧這兩方面正確地制定和執行。否則,人民生活就要受影響,革命戰爭就會困難重重以至失敗。
開展人民軍隊強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①建設一支真正的人民軍隊,必須貫徹毛澤東的建軍路線和建軍原則,把政治工作作為人民軍隊的生命線,以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和人民軍隊的性質。為此,要正確處理軍事與政治的關係。在完成總的政治任務上,軍事是服從政治的;革命武裝只有實現了所擔負的政治任務才算是完成了自己的軍事任務,把革命武裝解釋為附屬物是不對的;在鬥爭形式上,革命武裝則經常居於主要地位。②部隊各級黨委和政治機關要以最大力量,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要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賦予軍隊的各項任務,聯絡部隊實際,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要搞好軍內外關係,做到官兵一致性和軍民一致。要樹立政治委員和政治機關的威信。訓練政工幹部、務使每個政工幹部以至軍事幹部會做政治工作。要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工作,不但要看到外部的敵人,還要看到思想上的敵人,做政治思想工作時刻不可忘記提倡什麼,反對什麼。③ 戰時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是保證完成作戰任務。要在部隊中大力發揚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深入開展殺敵立功、創造模範的運動。戰前應進行充分的動員,使每個指戰員都具有最大的決心與充分的信心。戰鬥中要教育部隊不可存在僥倖取勝心理,勝利時防止輕敵心理,困難時尤其應鼓勵部隊把敵人氣焰堅決壓下去,鬥爭越艱苦越過得硬,才是真正的英雄。高級幹部要以身作則,激勵部隊,既反對條件不可能時輕率作戰,更要反對條件可能時不敢打硬仗的右傾思想。要引導鼓勵民眾自覺參軍參戰,做好鞏固新戰士並提高其戰鬥力的工作。④人民軍隊的紀律是無産階級軍隊性質的體現,是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必須反對鬆懈紀律和極端民主。要教育部隊記住:群眾不是註定要跟共産黨走的,黨領導的軍隊如果紀律不好,為什麼老百性不可以跟別人走呢?要在部隊裏開展執行紀律的群眾運動,把百分之九十七的指揮員發動起來,去反對百分之三的破壞紀律分子。 各級首長和軍政機關要嚴格執行紀律,嚴明賞罰,善於運用模範的例子去壓倒壞的東西。⑤ 政治工作要在瓦解敵軍方面發揮大的作用。對敵人的軍事打擊與政治瓦解,軍事打擊是中心環節,要打拉結合。充分利用敵人的內部矛盾,是瓦解敵人的基本出發點。要抓住每一個矛盾的縫隙。到敵人內部去開展工作,爭取敵方官兵,瓦解敵軍組織。⑥要把開展對敵化文化鬥爭,作為軍隊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要針對日本侵略軍推行文化侵略、企圖從思想上破壞抗日鬥爭的政治陰謀,大力傳播新民主主義文化、反對殖民地文化和買辦性封建主義文化。文化工作要大眾化,形式要豐富多彩,加強文化統一戰線和對外宣傳。文化工作者要不斷增強政治修養,文藝修養和實際鬥爭鍛鍊,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到基層虛心傾聽大眾意見,實現政治與文化的密切結合。宣傳隊是部隊文化工作的基本隊伍,要成為宣傳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先鋒軍。
實行人民戰爭和相應的戰略戰術①敵我鬥爭的勝負決定於人,而不是技術。得到人民擁護,才能依靠民眾力量克服革命戰爭中人力物力財力等困難,才能取勝利。既要發動基本群眾,也要發動各個社會階層。敵人實行"總力敵",抗日根據地亦應把武裝鬥爭與非武裝鬥爭、合法鬥爭與非法鬥爭、公開鬥爭與隱蔽鬥爭等結合起來,把軍事、政治、經濟、文化各條戰線的力量揉合為一支大軍,去戰勝敵人。在根據地或敵佔區、遊擊區,都必須照顧當地的具體環境和群眾利益,提出恰當的鬥爭方式方法,以取得群眾的擁護。②要獲得偉大勝利,必須實行主力軍、地方軍和群眾武裝密切配合作戰。正規軍作戰如果沒有遊擊隊、自衛隊的配合,就等於失去耳目和手足。要加強地方兵團和遊擊隊的建設,使之具有足夠的數量、堅強的戰鬥力和靈活的戰術。地方黨和人民應各有戰鬥崗位,普遍開展民眾遊擊戰爭、使敵人窮于應付,強的被拖弱,最後便於正規軍將其逐一消滅。 ③遊擊戰術尤其要靈活機動。抗日鬥爭要掌握住長期持久與敵強我弱的特點。作戰指導上,基本的是遊擊戰,但不放鬆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遊擊戰絕少防禦,主體是進攻,要有高度的主動性、積極性與靈活性,"遊"和"擊"緊密結合。主動作戰時,應堅決、勇敢、求得殲滅敵人。不利和被動時則應大膽轉移,反對盲目浪戰。對敵之"合圍"、"掃蕩",作戰指導原則是腹地遊擊戰的有力堅持與外線遊擊戰的有力配合。反"掃蕩"初、中期,敵大軍壓境,主力部隊一般應避戰,以地方武裝和民兵實行糾纏;未期,敵已成強弩之末,主力應乘機突擊,以收復可能收復的地區。為爭取對敵鬥爭的主動,應採取敵進我進的方針,細心了解和發現敵人行動規律,善於利用縫隙鑽空子。敵 "掃蕩"這一區域時,其他區域即利用空隙打擊敵人,策應被 "掃蕩"區域的反 "掃蕩"鬥爭。突行敵進我進,還要加強派遣力量。深入敵佔區發展隱蔽鬥爭。④實行大踏步的運動戰和大兵團協同作戰。解放戰爭中,在力量對比敵佔優勢的階段,要做到戰略以少勝多,戰役戰鬥上以多勝少,大都要靠運動戰。強敵進攻時,應放開兩手誘敵深入,創造有利的戰機和戰場,集中優勢力量各個殲敵。關鍵是機動靈活,勝利決定於兩隻腳,發現戰機就要敢走路,敢遠道奔襲敵人。進入新區作戰,初期最好是採取寬大機動去尋殲弱敵,有把握的大殲滅戰當然也不是不打。戰略進攻開始時,蔣軍重點防禦,人民解放軍就佔地方,地方佔多了,反過來就能增大敵人的困難。分遣是為了集中殲敵,分遣時要計算到利於集中的條件。分遣與集中的運用,分野戰軍與軍區兩套辦法。以野戰軍集中打大仗,以軍區部隊分遣佔地盤、消滅地方反動武裝和打小仗。野戰軍也要以分遣行動分散敵人,造敵弱點。適時集結兵力殲其一部。在戰略外線堅持內線鬥爭的部隊,應實行敵向內,己向外,敵向外,己亦向外,以小部隊牽制大敵,以大部隊消滅小敵。組織大兵團作敵,須通盤計劃,統一指揮,嚴格紀律,各部隊之間主動相互配合,保證千軍萬馬協同行動。⑤部隊領導人要有全局觀念。軍隊打仗總是有 "啃骨頭"的,有 "吃肉"的。只要是黨中央、中央軍委交給的任務,即使困難再多,損失再大,也要義無反顧地執行和完成。算帳要首先算大帳,不能只從局部得失看問題。高級指揮員特別是戰略區指揮員要有清醒的頭腦,有果斷的膽略和氣魄。以主要精力考慮事,正確制定大的決策。謀事要集中集體智慧。善於發揮下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作戰的大政方針定下來後,放手讓下面去幹。
鄧小平革命戰爭時期的軍事思想,對於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對於主要由他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和部隊的建設與發展及作戰的勝利,起了重要指導作用。其基本精神,對於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推進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仍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編輯 曹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