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兵法釋疑 > 外國篇 > 正文

富勒的軍事思想

央視國際 (2003-01-07 10:05:31)

  

 

  英國軍事理論家、軍事歷史學家富勒關於戰爭、建軍和作戰等問題的理性認識。

J.F.C.富勒(1878~1966),1898年桑德赫斯特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後任初級軍官, 曾參加英布戰爭。1913年在參謀學院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赴法參戰。1916年12月任坦克部隊參謀長後,根據索姆河戰役中英軍首次使用坦克的經驗,提出使用坦克的新思想。戰後繼續在坦克部隊任職。1923 ~ 1925年
初,在英國坎伯利參謀學院任主任教官。1926年任帝國總參謀長助理。1929~1932年任旅長。1930年晉陞少將。1933年12月退役。1935~1939年任倫敦《每日郵報》記者。

富勒一生著述甚多,涉及軍事科學、戰爭理論、戰略戰術、戰史戰例、國防建設、軍隊建設等。已出版的專著40多部,論文百餘篇。主要著作有:《大戰中的坦克》 、《戰爭的改革 》、《論未來戰爭》、《裝甲戰》、《一位不平凡軍人的回憶錄》、《機械戰》、《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1945》、《西洋世界軍事史》、《戰爭指導》。《大戰中的坦克》是其代表作,有多種文字譯本。在書中,富勒總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提出並論證了主張坦克制勝的理論(見機械化戰爭論)。1916年以前,富勒著重研究步兵戰術。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轉向機械化戰爭理論方面的研究。退役後,以論述國際政治、國家防務以及戰爭的社會後果為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其研究重點又轉向軍事歷史領域。

富勒的軍事思想主要內容有:

關於軍事科學 富勒認為,軍事科學是一門綜合性科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分支。軍事科學的發展有其複雜的歷史因素與社會因素。工業革命對軍事科學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研究軍事理論應採取科學態度,善於運用科學的思維進行分析。歷史研究是先進軍事理論的基礎。但是,指導戰爭不能因襲以往的戰爭經驗,必須了解過去、現在並預見未來。未來戰爭與以往任何一次戰爭都不可能相同。

關於戰爭 富勒認為,戰爭是人類社會的重要活動,是有組織社會的産物。引起戰爭的主要原因是保衛生命、維持生命和傳宗接代。只要國家存在,戰爭就存在。戰爭不單是軍事問題 ,與政治 、經濟、社會、科技、文化、宗教等均有緊密聯絡。戰爭與和平沒有本質區別,和平是不打仗、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又打仗、又流血的和平。戰爭是政治的工具,軍備是戰爭的工具。戰爭的政治目的應該是有限的,應該是戰略上能夠達到的。經濟因素是戰爭根源之一,因而戰爭是經濟政策另一種形式的繼續。科學技術是戰爭的基礎。工業革命以來生産工具的機械化以及其他科技成就,促進了武器裝備的發展,改變了戰爭的性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武器裝備的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戰爭的技術性質日益明顯。同樣,戰爭與社會革命也有著直接聯絡。

關於機械化戰爭 富勒認為,戰爭自古就是武器的較量,勝利的取得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自拿破侖戰爭結束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武器的改進僅限于增強火力,而沒有提高防護力和機動力,從而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交戰雙方憑藉工事對壘而都無法突破對方防禦陣地。當時各國的工業生産雖然早已用機械力代替了人力,但軍隊在戰場上的運動卻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而新出現的坦克是一個活動要塞,既有陣地防禦所需要的防護力,又有陣地進攻所需要的突擊力和機動力,因而在未來戰爭中將成為主要兵器。據此,富勒指出,未來戰爭主要是機械化戰爭,是陸海空戰場一體化和三軍聯合作戰的戰爭。未來戰爭中,地面機械化與空中機械化之間的關係日益密切,陸戰和海戰也有著廣泛的聯絡;武器裝備的機動力得到充分發揮,戰爭進程進一步加快,持續時間大為縮短;進攻比防禦擁有更大優勢。機械化戰爭主要發生在人口稠密、坦克部隊較多、機械化程度較高的歐洲發達地區。任何一個由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的國家,都可能進行這種戰爭。未來戰爭是不宣而戰的戰爭,沒有很長的動員時間,不可能出現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消耗戰和塹壕戰,補給線也不像過去那樣長,打擊的主要目標是敵人的首腦機關、重兵集團、通信和後方補給基地。未來戰爭中,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鬥爭相當激烈,機動與時間因素格外重要。

關於戰爭指導 富勒認為,進行未來戰爭必須指導思想明確和分析問題不帶偏見。戰略上,必須體現國家意志,運用包括精神、人體和物資在內的各種資源,以保證戰爭的勝利,實現戰爭的政治目的。作戰上,必須體現戰地指揮官的意志,運用各種作戰手段實現其作戰決心,達成作戰行動的軍事目的。為便於制定戰爭計劃,必須有幾條明確的作戰原則。他提出目標、進攻、集中、節約兵力、機動、突然性、安全和協同,後來又增加一條簡明,作為制定作戰計劃的依據。另外,他還提出瓦解士氣、持續耐久和震懾敵人的戰術三原則,並認為“大戰術”是交戰的“基石”,連接戰略與戰術的紐帶,連接步兵徒步機動與其他重裝備機動的紐帶。戰術的基礎應建立在對武器裝備的正確評估上。有效運用各種武器裝備,充分發揮其機動性能,可彌補兵力數量的不足。在機械化戰爭中,勝利屬於技術裝備佔優勢的一方,其方式是在選定的方向上進行決定性戰鬥。進攻是機械化戰爭的主要樣式。大量使用坦克實施突破、包圍和追擊,直搗敵集團軍和軍、師司令部等指揮機關,將對敵造成巨大的精神震撼。未來的防禦將是攻勢防禦,坦克兵將是對付機械化之敵的機械化綜合體,地雷場將取代鐵絲網,支撐點將取代線式塹壕體系。防禦將由一系列配置有反坦克火炮的據點構成防護力與機動力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關於軍隊建設 富勒強調,英國為了保持帝國的
地位,應加強防務,改組國防機構,建立國防部和聯合作戰機構,以實施統一領導,消除三軍分立現象。軍隊規模和員額應適當縮小,陸軍只要擁有15萬以機械化部隊為主的常備軍,就能滿足國防需要。武裝力量建設的重點是依靠科學技術提高軍隊的機械化程度。軍隊編組要適應機械化作戰的要求。由於軍隊小型化和高度機械化,更要加強對戰爭全過程,特別是戰爭初期軍隊行動的指導,要對官兵進行更加嚴格的軍事訓練與紀律教育,使之在戰場上能夠自我約束。要在戰場上建立精幹而又機動的參謀部,以便機智靈活地率領部隊實現戰爭的政治目標。

富勒的軍事思想體現了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社會生産力的發展水平,在歐美一些國家有較大影響。有些主張儘管當時未被英國官方採納,但卻為德國等其他國家所接受,因而推動了機械化戰爭論的發展。


  
(編輯 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