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到修理連,張躋文覺得有技術學,整天樂呵呵的。然而時過不久,他就蔫了。看到那些在戰鬥班排操槍弄炮的戰友不時登上領獎臺,而自己卻整天在修理間裏“修修補補”,張躋文覺得自己這個“配角”當得窩囊,工作中總是提不起精神。種苦瓜必然嘗苦果。在一次演習中,張躋文因為技術不精,差點釀成重大事故。
領導的批評,使張躋文猛然醒悟:未來信息化戰爭是臺常演常新的“大戲”,戲中只有主角而沒有配角。駕馭鐵騎衝鋒陷陣的是主角,為鐵騎提供技術保障的也是主角。
新的認識帶來新的行動。某新型戰車列編團隊後,為及時掌握其技術性能,張躋文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有一天晚點名之後,張躋文腦中還放不下一組技術參數,又打著手電筒鑽進了戰車。查鋪查哨的連隊幹部以為他“開了小差”,發動全連官兵找到深夜,最後才從戰車裏把疲憊不堪的張躋文拖了出來。為了掌握新裝備一些技術難題的排解方法,他還利用休假的時間到廠家找專家。這種新型戰車裝備部隊一年多的時間,張躋文就整理出了厚厚的16本實驗數據,編寫出了炮塔常見故障100問,成了全團的修理“大拿”。
十年磨劍利。“鐵拳—2004”涉外演習期間,為了保證某新型戰車的打擊效果,上級要求實施五發連射。可在試射時發現,連續發射很容易卡彈。怎麼辦?現場擔負技術保障任務的張躋文,感到肩上責任重大。一連幾天,除了吃飯睡覺外,他始終呆在戰車裏。經過無數試驗,他終於設計出了可以快速解除卡彈故障的“排卡桿”,保證了實彈射擊的順利進行。
一次精彩的出場也許是偶然,而次次滿堂喝彩就是技術過硬帶來的必然。“軍交—2000”大型演習中,他研究的某新型戰車炮塔電傳主控制盒訓練模擬器,大大提高訓練效率;“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他製作的煙幕彈線路故障檢測修理器,大大降低了某新型裝甲車煙幕彈裝置的故障率……10年來,張躋文累計排除故障1000余臺次,設計製作出了8套檢測維修設備,革新8套訓練器材,其中一項榮獲科技進步成果四等獎,為部隊野戰化、實戰化修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編: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