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第二戰場的開闢
央視國際 (2004-06-09 17:14:45)
諾曼底登陸戰成功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這同時也標誌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開始了大反攻,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滅亡。但是,在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問題上,反法西斯同盟內部卻經歷了數年的爭論。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攻的要求,以緩解數百萬德國軍隊給蘇聯帶來的巨大壓力。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也沒有從敦刻爾克大撤退的挫折中緩過來,根本無力在西歐實施大規模登陸戰。
進入1942年,形勢繼續惡化,蘇聯紅軍在兇猛的德軍面前且戰且退,經受着巨大的人員傷亡;英國軍隊在北非被隆美爾擊敗;太平洋戰場上,剛剛投入戰爭的美國無法應對日本的強大攻勢,東南亞各國相繼淪陷。在這種情況下,蘇聯再次提出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牽制德軍的要求。美國的羅斯福總統也認為有這個必要。
英國首相丘吉爾認為應該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進攻北非,防止德國奪取連接歐亞大陸的中東地區。1942年7月,在英國的堅持下,英美決定首先在北非實施登陸。8月,丘吉爾親自飛抵莫斯科,向斯大林通報了這個決定。斯大林當然對英美的決定感到憤怒,但這次英蘇首腦會晤卻促進了兩國的相互理解,對兩國攜手對法西斯作戰具有重要意義。
丘吉爾訪蘇期間,蘇聯紅軍正在南部的斯大林格勒與德軍進行生死大決戰。在這場歷時七個月的戰役中,蘇聯紅軍消滅了大約150萬軸心國軍隊,扭轉了蘇德戰爭,乃至整個反法西斯戰爭的局面。
斯大林格勒戰役牽制了德國的力量,幫助英美盟軍成功在北非登陸,扭轉了北非戰局。
另一方面,美國在中途島海戰勝利後掌握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日本從海上進攻印度的危險被消除。
1942年下半年見證了全球戰爭形勢的迅速逆轉。
1943年1月,英美在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會議上商討西歐登陸計劃,但英國堅持首先從北非進攻意大利的西西裏島,之後再開闢歐洲第二戰場。
1943年11月底,英美蘇三國首腦在伊朗召開了歷史性的德黑蘭會議,決定在1944年5月底實施歐洲登陸計劃,開闢歐洲第二戰場。後來,由於登陸規模擴大,實際登陸日期就推遲到了1944年6月6號。
諾曼底登陸的最終實施,不但緩解了蘇聯的壓力,而且對德國形成戰略夾攻,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編輯 曹勁 來源:央視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