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戰爭史話 > 現代戰爭 > 正文

朝鮮戰爭

央視國際 (2003-01-13 18:35:42)

  

    1950—1953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人民反抗南朝鮮軍和美國武裝干涉者的祖國解放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大的局部戰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蘇美兩國政府為協同對日作戰,將朝鮮半島以北緯38度線為界,劃分為南北兩個部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美蘇兩國商定以北緯38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南、北方,接受侵朝日軍投降。8月末至9月上旬,蘇、美軍先後進抵三八線以北、以南地區。1948年8月,南方成立大韓民國(又稱南朝鮮);9月,北方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又稱朝鮮或北朝鮮)。朝鮮形成南北分裂局面,但雙方均宣佈對整個朝鮮擁有主權。同年12月蘇聯撤軍,翌年6月美國撤軍。此後,邊境武裝衝突日趨頻繁。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全面內戰。美國為了維護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推行侵略政策,立即出兵干涉。次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遠東美海空軍支援韓國軍隊作戰,27日正式宣佈武裝介入,並命令美國第7艦隊進駐台灣海峽,侵佔中國領土台灣。同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在沒有蘇聯和中國兩個常任理事國參加的情況下,通過了美國提案,要求各會員國在軍事上給南朝鮮以“必要的援助”。7月1日,美地面部隊進入朝鮮。7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包括美國等16個國家在內的“聯合國軍”,由美陸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任總司令(後由李奇微和克拉克相繼接任)。朝鮮內戰從此轉化為國際戰爭。

    戰前,韓國有8個步兵師、1個步兵團以及支援部隊和警察等約14萬人。美軍駐紮在日本的3個步兵師、1個裝甲坦克師和空軍第5航空隊(飛機835架)以及美國第7艦隊(艦隻約300艘)隨時準備支援偽軍作戰。朝鮮人民軍編有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和1個摩托車團,火炮迫擊炮1600門,坦克258輛,作戰飛機172架,兵力約15萬人。至同年9月,朝鮮人民軍在洛東江前線兵力達13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另2個裝甲旅,約10萬人;“聯合國軍”有美國4個步兵師、1個陸戰旅,英國1個步兵旅,韓國7個步兵師,總計約17.6萬人。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後,雙方兵力對比發生顯著變化。1953年戰爭結束時,雙方戰場總兵力達300萬人以上:朝中軍隊約180余萬人,“聯合國軍”和韓國軍隊約120余萬人。

    朝鮮戰爭按其作戰進程和軍事政治結局,通常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時期(1950年6月25日—9月15日),朝鮮人民軍由三八線進至洛東江;第二時期(1950年9月16日—10月24日),美軍和韓國隊反攻,朝鮮人民軍被迫由洛東江地區向北部地區撤退,第三時期(1950年10月25日—1951年7月9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舉行反攻,解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全部領土和南朝鮮部分地區,第四時期(1951年7月10日—1953年7月27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三八線地區進行防禦和抗擊敵軍的進攻。

    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金日成的領導下,在反攻和總攻過程中共實施了五次戰役。第一次(漢城)戰役(1950年6月25—29日)期間,朝鮮人民軍為圍殲漢城地區的南朝鮮軍隊主要集團,沿西海岸向南實施主要突擊,于6月28日攻佔漢城,並進至漢江北岸。東線人民軍解放春川和江陵兩城。敵軍損失(擊斃和被俘)2萬1千余名。但韓國基本兵力未遭合圍和突擊。美國為挽救韓國軍隊,公開插手,發動侵朝戰爭。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下令美軍入侵朝鮮。

    第二次(水原)戰役(6月30日—7月6日)期間,朝鮮人民軍在漢城以南強渡漢江,向平澤方向實施主要突擊,殲滅水原地域的敵軍集團,7月4日解放水原。戰役結束時,西線人民軍連克平澤、安城等重要據點和仁川港,在中線和東線,人民軍攻克原洲、忠洲和三陡等城。儘管美軍步兵第24師已進入戰鬥,其航空兵也積極進行空中支援,韓國軍仍未能阻止朝鮮人民軍南進。

    7月7—20日,朝鮮人民軍實施第三次(大田)戰役,企圖搶在美軍基本兵力展開之前殲滅錦江、安東一線的敵人。人民軍向南朝鮮臨時首都大田方向實施主要突擊,美軍步兵第24師亦在這一帶作戰。進攻發起後,朝鮮人民軍(僅坦克略佔優勢)于7月13日進抵錦江,當日夜間從行進間強渡成功。這時,人民軍成立方面軍領導機關和2個軍團指揮部。儘管美國和南朝鮮軍隊航空兵佔絕對優勢,但朝鮮人民軍仍于7月2O日在大田地域圍殲美步兵第24師,並於7月21日越過小白山脈。敵軍損失3萬2千余名官兵,火炮220余門、坦克20余輛、機槍540挺,汽車1300輛,以及其他許多技術裝備。

    第四次(洛東江)戰役(7月21日—8月20日)中,第1和第2軍團相鄰翼側向金泉、大邱方向並肩實施主要突擊,目的是進抵洛東江並在對岸奪取登陸場。8月初,第1軍團抵達洛東江和朝鮮南部海岸,並解放朝鮮西南全境。8月8日,朝鮮人民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的各兵團強渡洛東江,並重創美軍裝甲坦克師和步兵第25師。第2軍團沿東海岸推進,于戰役結束前進至浦項地域。敵軍手中僅剩有包括軍事重鎮釜山港在內的南朝鮮十分之一的領土(約1萬平方公里)。人民軍由北面和西面將敵人壓縮在釜山沿岸地帶。

    第五次(釜山)戰役(8月31日—9月15日)的戰役企圖是:人民軍由西,北兩面同時實施突擊,圍殲大邱、永川地域美李軍主要集團,並將武裝干涉軍全部趕出朝鮮。戰役開始前,聯合國軍在朝鮮擁有18萬人的軍隊,並得到美國駐遠東空軍和海軍的支援。聯合國軍的有生力量和火炮比朝鮮人民軍多1.5倍,坦克多5倍,並且完全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美國為達到自己的侵略目的打著“聯合國軍”旗號,不僅將自己大批軍隊(約7萬9千人),而且還將許多國家——主要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美國為首的其他侵略性軍事集團各國的軍隊,投入朝鮮戰場。參加侵朝戰爭有下列15個國家武裝力量的兵團、部隊、分隊和艦艇:英國,澳大利亞、比利時、荷蘭、希臘、加拿大、哥倫比亞,盧森堡、新西蘭、泰國、土耳其、菲律賓、法國、埃塞俄比亞和南非聯邦。聯合國軍雖佔有巨大兵力優勢,但朝鮮人民軍發起釜山戰役後,仍突破了聯合國軍洛東江的防禦,並在個別地段推進10—15公里,但未能擴張戰果。聯合國軍戰役登陸兵在朝鮮人民軍後方仁川登陸(參見仁川登陸戰役),朝鮮人民軍遂被迫轉入防禦。

    戰爭第一時期的結局是,朝鮮人民軍粉碎了帝國主義的侵朝計劃。人民軍經過一個半月的作戰擊斃和俘虜敵軍9萬4千余人。朝鮮人民軍向南推進了250—350公里。但因美國進行了直接武裝干涉,人民軍未能全部解放自己的祖國。

    1950年9月,侵朝美軍指揮部準備實施大規模進攻戰役,以求徹底殲滅朝鮮人民軍。美軍計劃由釜山沿岸地帶舉行反攻並在仁川地域實施登陸向漢城總方向發起進攻,圍殲三八線以南朝鮮人民軍的基本兵力,爾後佔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美軍第8軍在釜山沿海地帶共集結了14個步兵師(美軍7個師;南朝鮮軍7個師),1個美軍海軍陸戰旅,一個英軍步兵旅,若干個獨立部隊,坦克近500輛,火炮和迫擊炮1600余門,飛機1000多架。聯合國軍由大邱地域向大田、漢城方向實施主要突擊。9月13—16日海軍登陸兵在仁川登陸,戰役開始。9月16日,聯合國軍由釜山沿海地帶轉入進攻。聯合國軍突破人民軍防禦,並向北發展進攻。人民軍被迫後撤。美軍登陸兵(步兵第10軍)由仁川向漢城進攻,但未能從行進間攻佔漢城和切斷人民軍基本兵力由南朝鮮撤退的道路,歷時兩周(9月15—28日)的漢城保衛戰對此起了巨大的作用。除人民軍官兵外,參加保衛戰的還有漢城市民。這樣,美軍指揮部在南朝鮮圍殲人民軍主力的計劃遂被粉碎;朝鮮人民軍最高統帥部在10月1日前已將大部分軍隊從南朝鮮撤出。10月,沿東海岸後撤的各兵團組成第2方面軍(2個步兵軍),該方面軍與在乎壤方向作戰的第1方面軍一起,一直戰鬥到1950年12月。

    聯合國軍進至三八線後,計劃實施新的進攻戰役。該戰役的企圖是:一方面自漢城北上,配合在人民軍後方著陸的空降兵,向平壤實施突擊,另一方面,在東線由預計有登陸兵上陸的元山出發西進,向平壤實施突擊,以求殲滅人民軍基本兵力,並攻佔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爾後繼續北進,前出到蘇中邊境。10月11日,經猛烈的航空兵火力準備和炮火準備,聯合國軍轉入進攻。敵軍在兵力上擁有很大的優勢,在西線突破了朝鮮人民軍的防禦。10月20日,聯合國軍空降兵(約5千人)在人民軍後方肅川和順天地域(平壤以北40—45公里)實施空降。10月23日,聯合國軍佔領平壤。10月末,聯合國軍登陸兵在元山等地登陸。但他們未能挫敗沿東海岸北撤的人民軍的抵抗,更無法向西進軍平壤。

    1950年10月24日,沿西海岸進攻的聯合國軍強渡清川江,其中1個師在楚山地域進至朝中邊界。在東海岸,美軍步兵第7師于10月末進至端川、北青、五老裏一線,11月底,在惠山地域進抵朝中邊界。人民軍和敵後遊擊隊頑強進行防禦,阻止侵略軍繼續推進。11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以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為首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參見抗美援朝戰爭)。

    10月底,朝鮮人民軍得以最後阻止了敵軍的進攻。這時,人民軍兵力大大增加。

    10月25日,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西線雲山地域對聯合國軍實施猛烈突擊,以期殲滅突破清川江的敵軍集團。第一次戰役一直持續到11月5日,結果重創南朝鮮的1個軍,並肅清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境內清川江以北之敵。朝鮮人民軍在粉碎敵人妄圖重新奪回主動權的企圖之後,于11月25日全線轉入堅決的反攻。反攻的企圖是:在平壤(從安州以北地域)和鹹興(從長津湖地域)兩方向對敵人翼側實施突擊,殲滅美李軍隊,並前出至三八線。為此目的,中朝軍隊于11月25日至12月24日期間實施了第二次戰役。這次反攻實出美軍指揮部所料。兩天之內,美軍第8集團軍右翼軍隊被擊潰,美軍海軍陸戰第1師和步兵第3師在長津湖地域幾乎全部被殲,聯合國軍被迫倉促南撤。12月6日,第1和第2方面軍繼續發展進攻,共同解放平壤,並於12月25日以前解放北朝鮮全部領土,進至三八線地區。聯合國軍遭到重大傷亡(損失3萬6千余名官兵,其中美軍2萬4千余名)。這次戰役對於戰爭進程發生轉折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軍隊實施第三次戰役。中朝軍隊沿西海岸推進至37度線地區,解放了南朝鮮大片領土,其中包括漢城、仁川、原州等大城市。中朝軍隊的進攻在水原以南,平昌、江陵以北地區被阻。美軍指揮部為避免侵朝美軍全軍覆沒,調來重兵增援,並於1951年1月27月舉行反攻(參見第四次戰役)。截至2月7日,聯合國軍向北推進40—50公里,並在西線直逼漢城。但2月11—17日中朝軍隊對自橫山地域向漢城進攻的敵軍集團的翼側實施猛烈的反突擊,迫使聯合國軍向南撤退25—27公里。鋻於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力量消耗很大,而戰略預備隊又未做好準備,最高指揮部于2月18—21日將軍隊撤往三八線在臨津江、鐵原、楊口、麟蹄一線有利地區佔領既設陣地,就地設防。1951年4、5月間,人民軍連續實施兩次反突擊,以期殲滅美軍第8集團軍集結在東西兩線的重要集團,西線于4月22日自漢城以北發起反擊(參見第五次戰役),迫使聯合國軍向南撤退40—50公里。東線人民軍于5月16日在縣裏地域實施反突擊,經6天激戰推進20—40公里。積極的進攻作戰持續到1951年7月9日。美軍第8集團軍因人員和裝備損失慘重,被迫轉入防禦。

    由於軍事上勢均力敵,雙方進行激烈的陣地戰,攻防轉換頻繁,形成在三八線南北地區對峙的局面。1951年7月10日,雙方在開城(10月25日移至板門店)開始談判。由於對劃分軍事分界線和交換戰俘等問題存在分歧,戰爭出現邊打邊談、打談結合的局面。美方為了對中朝兩國施加壓力和改善東線犬牙交錯的態勢,于1951年8——10月連續發起“夏季攻勢”“秋季攻勢”,先後向東線人民軍防守的北漢江至東海岸一線和西線志願軍設防的漣川、鐵原以西地區發起進攻。中朝軍隊頑強抗擊,寸土必爭,大量殺傷敵有生力量,挫敗其攻勢。至1952年6月,中朝軍隊經過10個月的艱苦奮戰,粉碎美軍以轟炸封鎖交通運輸為目的的“絞殺戰”;隨後又粉碎美軍旨在製造疫區、企圖削弱中朝軍隊戰鬥力的“細菌戰”,並於同年11月在上甘嶺戰役中粉碎敵發起的金化攻勢。1953年5——7月,中朝軍隊為配合談判在夏季反擊戰役中先後發起三次進攻,特別是在7月13日發起的金城戰役中一舉突破韓國軍隊的防禦陣地,向前推進約10公里,殲敵7萬餘人,為實現停戰起了積極作用。由於軍事上、政治上的失敗並受到國內外的壓力,美國政府于7月27日終於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朝鮮戰爭歷時三年多之久,美國耗費200億美元。聯合國軍動用百萬之眾參戰,投入坦克近1000輛,飛機1600多架,艦艇200余艘。美國報刊承認,朝鮮戰爭就其規模而論是美國歷史上第四次大戰。
中朝兩國軍隊共殲敵約109萬人,自己損失60多萬人。僅志願軍傷亡、失蹤的人數就達36萬餘人。此次戰爭的主要特點是: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雖擁有先進技術裝備和海空優勢,但由於受朝鮮山地、丘陵地、河流和交通等條件的限制,未能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中朝軍隊揚長避短,發揚近戰、夜戰特長,運用迂迴包圍、穿插分割和集中兵力各個殲敵的戰術,取得巨大戰果;空襲和反空襲鬥爭極為激烈,戰爭初期美軍憑藉空中優勢封鎖、破壞中朝後方運輸線的“絞殺戰”曾起到一定作用;坑道與野戰工事相結合的防禦體系,豐富和發展了攻防作戰理論;噴氣式飛機大量使用和直升機機降作戰,預示著作戰樣式將發生新的變化;軍事鬥爭與政治鬥爭交織進行,邊打邊談、打談結合,對最終結束戰爭具有重要意義。美軍航空兵在侵朝戰爭中起了巨大作用。戰爭期間,美國空軍共出動飛機104078架次,投擲炸彈和凝固汽油彈約70萬噸。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遭受嚴重損失(8700多個工業設施,60萬棟住房,6000所學校和醫院和其他建築均遭破壞)。工業總産量與戰前相比減少了40%,農業,特別是畜牧業損失更大。


  
(編輯 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