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戰爭史話 > 古代戰爭 > 正文

黃巾農民起義戰爭

央視國際 (2003-01-08 10:04:02)

  

    東漢中平元年(184年)至初平三年(192年),巨鹿(郡治癭陶,今河北寧晉西南)人張角等領導的反抗東漢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東漢末年,豪強地主大量兼併土地,致使大批農民淪為奴婢或徒附(農奴),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統治階級內部,外戚與宦官相互傾軋,交替把持朝政。外戚與宦官的專權又阻礙了朝廷中士大夫的升遷,引起土大夫同外戚、宦官間的激烈鬥爭,釀成東漢後期的兩次“黨錮之禍”,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政治危機。由於政治黑暗,官場腐敗,土地高度集中,農村經濟凋蔽,廣大農民苦不堪言,不斷舉行起義。靈帝中平元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農民大起義,是農民反抗鬥爭的總爆發。光和年間,張角奉事黃老,以《太平經》(又名《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稱“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為徒眾畫符治病,並分遣弟子周行四方傳道,深得農民信任。10餘年間,徒眾數十萬,遍佈青、徐、幽、冀、荊、揚、兗、豫8州。張角部署道徒為36方(部),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統領。中平元年春,張角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後漢書皇甫嵩傳》)為政治口號,號召起義。36方幾十萬義軍同時舉事,聲勢浩大。因起義軍以頭裹黃巾為標誌,史稱“黃巾起義”。起義之初,義軍節節勝利:河北黃巾軍生擒皇族安平王劉續、甘陵王劉忠;南陽(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黃巾軍斬殺太守褚貢,圍攻宛城;汝南(郡治平輿,今河南平輿北)黃巾軍敗太守趙謙於召陵(今河南漯河市東北);廣陽(郡治薊縣,今北京市西南)黃巾軍攻殺幽州刺史郭勳和太守劉衛。起義軍主力很快形成三大軍事中心:張角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率主力活動於冀州(州治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鄴鎮南)的廣大地區,張角、張梁駐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南),張寶屯兵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成為領導起義的中心;張曼成自稱“神、卜使”,率南陽黃巾軍屯兵宛城,成為南方的黃巾主力;波才、彭脫領導的黃巾軍,控制潁川(郡治陽翟,今河南禹縣)、汝南、陳國(治所今河南淮陽市)一線,成為東方的黃巾主力。此外,還有卜已等領導的黃巾起義隊伍,分別活動於東郡蒼亭(今山東陽谷東北)。各方黃巾軍從北、東、南三個方向對京師洛陽形成包圍之勢。

    為鎮壓義軍,靈帝下令大赦黨人,調整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在軍事上則動員全國兵力,分頭進剿。以外戚何進為大將軍,統率左、右羽林軍,屯兵洛陽,拱衛京師;並星夜調兵進駐洛陽外圍的函谷、廣成、伊闕、大谷、?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大軍事關隘,以加強京師外圍防禦;命左中郎將皇甫嵩、右中郎將朱儁率步騎4萬餘人重點進攻潁川黃巾軍;北中郎將盧植率北軍五校士和地方官軍進攻河北黃巾軍;南陽一線仍由地方官軍防守。官軍進攻重點首先指向直逼京師洛陽的潁川黃巾軍波才部。中平元年四月,波才率部擊敗朱儁,進圍皇甫嵩於長社(今河南長葛東北)。後因缺乏作戰經驗,依草結營,會大風,皇甫嵩乘夜順風縱火,義軍潰敗。皇甫嵩又會合朱儁、曹操三軍合擊,義軍數萬人被殺(參見長社之戰)。皇甫嵩、朱儁乘勝進擊汝南、陳國黃巾軍,敗波才部於陽翟(今河南禹縣),波才戰死;又敗彭脫部於西華(今河南西華南)。八月,再敗東郡(郡治濮陽,今河南濮陽市西南)黃巾軍卜已部於蒼亭,屠殺義軍7000餘人,卜已亦被俘殺。東郡、汝南、潁川三郡黃巾主力覆滅。張曼成指揮南陽黃巾主力進攻中原戰略要地宛城,遭南陽太守秦頡抵抗,張曼成戰死。趙弘繼為統帥,攻克宛城,部眾發展至10余萬人。六月,朱儁部在擊滅潁川黃巾軍後,轉攻南陽黃巾軍,與荊州刺史徐謬、南陽太守秦頡合兵1.8萬餘人圍攻宛城。黃巾軍奮死堅守,兩月不下。朱儁見城堅難攻,退兵誘敵,暗中設伏。黃巾軍不明虛實,出城追擊,遭官軍伏擊,損失慘重,被迫退守宛城。終因主力被殲,危城不守,餘部在孫夏率領下於十一月向西鄂(今河南南陽市東北)附近的精山(今河南南陽市西北)轉移,朱儁率軍追擊,孫夏等萬餘人戰死,南陽地區黃巾主力被擊滅。潁川、南陽兩地的黃巾軍被鎮壓後,統治者又將作戰重點指向河北。因盧植率軍全力圍攻廣宗三月不下,靈帝改派東中郎將董卓接替盧植,亦為張角大敗於下曲陽。十月,東漢王朝再調皇甫嵩為帥,進攻廣宗。適值張角病死,黃巾軍失其主帥,士氣大挫。皇甫嵩乘勢突然發動夜襲,義軍倉猝應戰,張梁等以下3萬餘人戰死(參見廣宗之戰)。十一月,皇甫嵩揮師轉攻下曲陽,張寶戰死,全城10余萬人被殺(參見下曲陽之戰)。至此,黃河南北的幾支黃巾軍主力已先後被官軍及地方豪強武裝各個擊破。但黃巾軍餘部仍然堅持鬥爭。中平五年二月,北方黃巾餘部在郭太(一名郭大)領導下於白波谷(今山西襄汾永固鎮)重舉義旗,號為“白波黃巾”,攻太原、入河東(郡治安邑,今山西夏縣西北禹王城),擊敗董卓大將牛輔的進剿;五月,馬相、趙祗自號黃巾,起義於四川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連破益州(治今四川廣漢北)、犍為(郡治武陽,今四川彭山東)、巴郡(郡治江州,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等郡縣,控制了益州大部地區;同年十月,青徐黃巾軍復起,攻北海(治今山東昌樂西北)、入兗州(轄今山東西南部)戰壽張(今山東東幹西南),堅持數年之久。但由於各部義軍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戰,終被各地豪強各個擊破,先後敗亡。東漢政權經過黃巾起義,迅速趨於瓦解。

 


  
(編輯 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