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波戰爭
央視國際 (2003-01-07 16:16:07)
德國于1939年9~10月入侵波蘭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1939年3月,德國佔領捷克斯洛伐克。為消滅英法在中歐的主要盟國波蘭,解除進攻西歐的後顧之憂,德軍統帥部于4月3日頒發《關於武裝力量一致準備戰爭的訓令》,規定以突然襲擊消滅波蘭武裝力量:南方集團軍群(轄第8、第10、第14集團軍,司令為K.R.G.von倫德施泰特大將)和北方集團軍群(轄第4、第3集團軍,司令為F.von博克大將)在第4、第1航空隊支援下,分別從斯洛伐克、上西裏西亞和波美拉尼亞、東普魯士對華沙實施向心突擊,圍殲波軍主力於維斯瓦河、納雷夫河以西地區,德軍投入44個師(其中7個裝甲師、4個輕裝甲師、4個摩托化師)、1939架飛機、2800輛坦克,總兵力88.6萬人。波軍(最高司令為E.斯米格威-雷茲元帥)擁有7個集團軍、4個戰役集群、870輛坦克和裝甲車、400余架飛機,共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100萬人。波軍採取前沿防禦戰略,重點保衛但澤走廊、波茲南和克拉科夫地區,以掩護全國動員並等待英法支援,適時轉入反攻。
9月1日淩晨,德軍發起突然襲擊,出動空軍摧毀波蘭各主要機場和通信、交通樞紐;地面部隊迅速突破波軍防線。3日,英法對德宣戰,但法軍僅向薩爾布呂肯發起象徵性進攻。5日,德北方集團軍群主力合圍波軍"波莫瑞"集團軍于但澤走廊,一部從東普魯士向華沙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在琴斯托霍瓦地域突破波軍防禦,向華沙推進。當晚,波軍統帥部下令向維斯瓦河以東退卻。次日,波蘭政府遷往盧布林。14日,德軍完成對華沙的包圍。16日,北、南兩路德軍在華沙東南弗沃達瓦地域會師,合圍波軍主力於布格河以西地區。17日,蘇軍進佔波蘭東部;波政府撤至羅馬尼亞。19日,波軍19萬人向蘇軍投降。28日,華沙陷落。10月6日,波軍結束有組織的抵抗。此戰,波軍亡6.6萬餘人,傷13.3萬人,被德軍俘虜69.4萬人,被蘇軍俘虜21.7萬人(含投降數),10萬人逃至鄰國;德軍亡1萬餘人,傷3萬餘人,失蹤3400余人。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地實施"閃擊戰",顯示了坦克兵團在航空兵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對軍事學術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
(編輯 曹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