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軍事頻道首頁
軍事節目時間表
軍事熱點
值班武器競猜
專家龍門陣
軍事欄目直通車
軍營故事
軍事文化
軍事辭庫
將帥星河
點擊軍校
戰爭史話
兵法釋疑
軍事欄目
《軍事天地》
《軍事報道》
《國防時空》
《祝你成才》
《軍事科技》
《軍營文化》
《文體視窗》
《中國武警》

 編輯信箱
caojin@mail.cctv.com
>>軍營故事 > 軍營故事 > 正文

群眾的事裝心窩:川藏線軍民講述張全林的故事

央視國際 (2004-06-17 09:48:55)

  

  ●郭華邦 解放軍報特約記者 趙丕聰 解放軍報記者 李選清 楊彪

  繞過一座雲霧繚繞的高山,車隊停在一座橋頭。

  張全林跳下車,指著對面一條時隱時現的小路,眼裏流露出憂傷的神色:“ 1991年5月24日,我帶領車隊途經這裡,一塊巨石夾著數百方泥石流從天而降,把 3名戰士一下子砸進了深溝……”

  望著山澗的雲霧,他的思緒在回憶中跳躍:“那次,迫龍溝暴發特大泥石流,車隊被圍困,方圓數十公里的藏族群眾騎著馬趕來營救,奮戰7天7夜,救出了官兵……”

  説到這裡,張全林的聲音變得堅定有力:“川藏線是官兵和沿線人民群眾用脊梁撐起來的,常想想這些犧牲的戰友,常想想這些可愛的群眾,我們這些當領導的就會明白,自己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

  32年來,張全林懷著這份沉甸甸的情感,在千里川藏線上為官兵和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沿線軍民講起他的故事,聲情並茂,就像回蕩在橫斷山谷的裊裊回音,悠悠不絕……

  “他把戰士的利益看得比山高”

  【某汽車團八連退伍戰士 陳國川】我家裏有兩瓶存放了10多年的酒,那是家人為感謝張部長對我的救命之恩購買的,可惜一直沒能送出去。

  那年夏天,我剛執行完運輸任務回到團裏,便一頭昏倒了,戰友們把我送到醫院急救,發現由於長期在高寒缺氧的環境裏生活,我的心臟跳動頻率發生異變,手術治療至少需6萬元。為不拖累部隊和家人,我産生了早點結束生命的想法。

  當時任團長的張全林知道後,立即趕來看望我。他含著淚説,“國川,你是我們團的好兵,為國防運輸,你累垮了身子,我當團長的心裏有愧啊,就是砸鍋賣鐵,我們也要治好你的病!”説著,他端來剛煎好的湯藥,一勺一勺喂到我嘴裏……

  後來,團黨委召開了解決我醫療費的會議,決定領導&&捐一點、家底經費摳一點、機關開支省一點,為我湊足了手術費。手術後,我很快痊癒出院了。

  【原兵站部機關招待所戰士 陳志】我入伍前就考上了濟南大學,由於家庭窮困交不起學費參了軍。入伍後,我一心想上軍校圓大學夢,沒想到,因為我是個“機關兵”,在報考軍校文化摸底時被遺忘了。

  張部長了解情況後,對機關的同志説:“川藏線的士兵渴望考軍校,就像貧困地區的孩子渴望上大學,只要符合條件,考上一個是一個,小陳報名的事情,你們想法補辦一下!”2001年8月,我終於考上了昆明陸軍學院。我給張部長寫了一封信:“畢業後一定回川藏線工作,像你一樣獻身川藏線!”

  【某倉庫政委 曾喜德】張部長對戰士有一種特殊的感情。1997年3月,他帶領車隊夜宿巴塘兵站,一大早,他就起了床,獨自一人來到炊事班。“聽説巴塘兵站的饅頭不錯,我來學學!”張部長一邊揉面一邊詢問。當他得知為克服高原氣溫低,炊事員用棉被保暖發酵麵粉,蒸出的饅頭十分鬆軟、可口時,便決心將這一方法在所屬兵站推廣。離開巴塘兵站的時候,他特意讓炊事員裝了30個饅頭。以後的10多天裏,他每到一個兵站,都把兵站幹部、炊事員召集在一起,讓大家品嘗,還將“保溫發酵”的經驗傳授給他們,並親自示範,直到每個兵站都能蒸出香噴噴的“巴塘饅頭”。

  “我們托了金珠瑪米的福”

  【藏族孤兒索朗佔堆】1997年一個冬天的早晨,榮許兵站站長王吉章叔叔向張全林伯伯彙報説,在開水房裏發現一個名叫索朗佔堆的藏族小男孩。70多歲的奶奶無力照顧,小佔堆的日子過得非常艱難。那天夜裏,凍得實在受不了,小佔堆躲進兵站的開水房取暖。聽了我的身世,張伯伯落淚了。他對兵站領導説:“ 孩子有困難,我們應該幫助,每個官兵節約一點,小佔堆吃飯問題就解決了。”

  後來,張伯伯又讓兵站領導多方聯絡,把我送到附近的一所小學讀書,並找到我所在的吾藏村村長,商量解決我和奶奶的生活困難。此後,張伯伯每次來榮許兵站都要詢問我和奶奶的生活情況,要求官兵像對待自己孩子一樣,關心我、教育我。

  【巴塘縣藏族老阿媽丁曲西】我和張部長就像親娘倆。他當指導員的那年,帶領車隊執行任務,我心臟病犯了,昏倒在路旁,他見到後,立即將我送到他妻子所在的171醫院救治,救了我一條命。

  此後20多年裏,他從指導員當到兵站部部長,一直沒忘記我。每次上川藏線,他都要給我帶些大米、麵粉。我老了,病也多,張部長每年都要把我接下高原,送到部隊醫院體檢、治病。我渾身都是病,能活到今天,全托金珠瑪米的福!

  【巴塘縣牧民扎西頓珠】説起張部長和他帶領的金珠瑪米,真是親如家人呀!那年夏天,一輛軍車不小心把我家一頭在公路邊吃草的牦牛剮傷了。駕駛員小李下車連聲賠不是,還掏出錢要賠償。我説什麼也不肯收,小李只好開車走了。

  這件事被張部長知道了,他對連隊幹部説:“頓珠大叔不要賠償是客氣,並不意味我們就可以不賠償,軍隊有紀律,損害人民群眾一草一木都不行!”車隊返回時,小李專門找到我,賠了20元錢。

  愛護群眾的事,在康巴高原上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我們巴塘縣城,日照時間較長,氣候乾燥,川藏公路從城中心通過,為防止干擾老百姓的生活,張部長要求過往的汽車部隊只能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通過縣城。晚上,為了不驚擾群眾,他要求車隊除減速外,還禁止鳴笛。這些事很小,但我們深深地感受到了金珠瑪米對藏族人民的一片真心。

  “他是真正的共産黨人”

  【西藏波密縣玉普鄉中壩村村民 旺丹】我們村是個只有100多人的小山村,卻有600多畝耕地。按説,吃飯應該不成問題。但由於村民不懂科學種田,靠天吃飯,每畝年收成也就幾十斤。

  每次上川藏線到中壩兵站,張部長看著稀稀疏疏的青稞,心裏就犯愁。他和兵站官兵挨家挨戶引導村民科學種田。村民們剛開始並不接受,認為“澆了臟東西(施肥)的青稞不能吃”。

  張部長帶著官兵説服村幹部,拿出3畝地做試驗。深挖土,淺埋肥,精心選種育苗。當年,試驗田種的青稞平均畝産400多斤。晚上,村民們燃起篝火,跳起鍋莊舞,捧出青稞酒,感謝金珠瑪米。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劉道平】巴山腳下的藏家村寨,地處深山谷地,長年被大山阻隔,信息閉塞,沒有電,沒有電視信號,藏族牧民把現代化的電器買回來只能當擺設。張全林知道這一情況後,先是叫兵站將自己發的電無償分一部分給藏族群眾用,接著又多次向地方有關部門反映藏胞的用電難題。去年 3月,一座小型電站在瀾滄江畔正式破土動工。今年藏曆春節前,電引進了藏家村寨。千百年來黑沉沉的藏房,一下子變得明亮起來!

  【西藏八宿縣邦達鄉幹部羅布茨仁】2000年3月,張部長參加八宿縣軍民共建座談會,我同他説,邦達海拔高,村民技術差,種不出蔬菜,群眾吃新鮮蔬菜比吃肉還難。會議一結束,張部長就把鄉幹部請到兵站作客,參觀地下溫室、保溫豬圈,綠色的蔬菜,滿圈的肥豬,讓我們越看越有信心。他趁熱打鐵,組織兵站官兵幫助我們建起了5個地下溫室,栽種了10多個品種的蔬菜。

  溫室建了,菜種送了,為讓更多的藏族群眾掌握科學技術,張部長又讓兵站辦起了“雪山種植夜校”,由官兵為群眾講課。村民們都感動地説:“張部長一心為群眾著想,是個真正的共産黨人!”

(解放軍報 2004年06月17日 第1版)

  
(編輯 曹勁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