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本欄目從各地農村信用社系統得到消息,在一些地區,個別農信社發生了存款集中提前支取的現象,也就是大額的定期存款沒到期,儲戶就要求捨棄部分利息,提前支取。今天,記者就此問題採訪了中國銀監會。
中國銀監會合作金融管理部副主任李均鋒認為,農民對這次農信社改革的誤解主要是對改革的全面內容了解的不夠,管理體制改革是一個全面的多方制約的機制,為支持農信社改革,國家要出台資金、稅收、利率等措施來支持農信社的改革工作,這點廣大農民群眾可能還是不大了解。
目前,出現這一情況的有四川、河南、湖南和山東四個省。記者了解到,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一些農業地區的存款人認為,農信社改革方案將農信社管理權交給了省政府,接下來省政府會將管理權交給縣鄉政府,由於擔心縣鄉政府的支付能力,從而引發了集中提前支取的現象。銀監會今天否定了這種猜測。
李均鋒強調,儘管農信社的管理權交給了各地省政府,但中央政府已出臺了多項政策扶持農信社改革,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資金援助和利率浮動。其中,僅央行將拿出的資金或票據就將達1500億元人民幣。農信社存款人的資金的安全是有保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