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金開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全國中央副主席。金開誠一生潛心於文學藝術的研究,曾著有《文藝心理學》、《文化古金談》、《藝術欣賞之旅》、《中國書法文化大觀》等論著。
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6月17日將特邀金開誠為您講述《書法藝術之美的理解與欣賞》,敬請關注。
內容簡介
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藝術造型。中國書法藝術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民族傳統藝術。有人説它是和繪畫相通的,因為“書畫同源”;有人説它和建築相通,因為都要強調平衡和穩定;也有人説它和舞蹈相通,因為一個個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麼優美;還有人説它具有詩美,因為它像詩歌一樣很能夠啟發人的聯想和想像;也有人説它具有音樂美,因為它和音樂一樣,具有內在的節奏和韻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種説法,説書法它具有人體結構和人體的儀態之美。那麼,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可以這麼説:中國書法藝術就是漢字的藝術造型。
中國書法究竟依靠什麼來把這個相當抽象的文字符號變成一個生動多變的藝術形象、賦有美學價值的藝術形象呢?筆者認為除了使用中國特有的筆、墨、紙這些硬體之外,主要靠的是藝術家自身的藝術創造力。這個藝術創造力量,有兩個軟體組成:一個就是它的非常活躍的藝術想像能力、藝術想像;還有一個就是苦練出來的操作的功夫,主要靠這兩個軟體。
美感的生成有時候很可能包含相當複雜的心理內容,但是其中也有兩種心理因素是相伴而生的,那就是“驚”和“喜”的結合。“喜”就是審美娛悅;“驚”就是對藝術家創造力量的驚異之感、敬佩之情。軟體最主要表現在書法家自身具有的一種中國特色的想像力。在各類藝術創造中活動當中,我們都習慣於運用一種放射式的感悟和聚焦式的想像。大書法家他時時刻刻用書法家的眼光來觀察萬事萬物,往往有比較精彩生動的創作感悟。立足書法、放眼萬物、隨出感悟。
中國歷代優秀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沒有一個人不強調功夫在真正的藝術創造當中的作用。這種強調對於保證千百年來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中國書法,千百年來經過那麼大的發展,始終是前進的、是健康發展的,就跟那麼多人強調真功夫很有關係。
全文
大家好。我講的題目是《怎樣理解和欣賞書法藝術之美》。有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書法藝術是漢字的藝術造型。中國書法藝術是土生土長、地地道道的民族傳統藝術。它只不過是白紙上寫黑字,可是卻有千變萬化的生動形象,看起來又那麼有味道,就是那個形式非常簡單、內涵非常深奧,所以很特殊。就有很多人要理解它、要解釋它,這個究竟是一種什麼藝術?於是就有種種的説法。
比如有人説它是和繪畫相通的,因為“書畫同源”。有人説它和建築相通,因為都要強調那個平衡和穩定。也有人説它和舞蹈相通,因為一個一個字就像舞蹈家的舞姿那麼優美。還有人説它具有詩美,因為它像詩歌一樣很能夠啟發人的聯想和想像。也有人説它具有音樂美,因為和音樂一樣,具有內在的節奏和旋律,韻律。更加有意思的一種説法説書法它具有人體結構和人體的儀態之美,説我們人看書法寫得好壞,根據自己的人體結構和我們的表情、姿勢來看這個書法。這些説法都有一定的啟示作用,但是還沒有抓到書法藝術最根本的特徵。
書法藝術的最根本的特徵是什麼呢?可以這樣表述:它是以漢字為獨特的素材,對於這種素材、對漢字進行了深刻地藝術想像、巨大的藝術加工,從而就創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書法形象,書法藝術形象。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可以這麼説:中國書法藝術就是漢字的藝術造型。那麼中國書法究竟依靠什麼來把這個相當抽象的文字符號變成一個生動多變的藝術形象、賦有美學價值的藝術形象呢?我認為除了使用中國特有的筆、墨、紙這些硬體之外,主要靠的是藝術家自身的藝術創造力。這個藝術創造力量,有兩個軟體組成:一個是它的非常活躍的藝術想像能力;還有一個就是苦練出來的操作的功夫,主要靠這兩個軟體。在這裡我想先從美學的和審美的角度,對書法藝術之美做一點理念上的説明。我認為構成藝術之美,包括一切藝術,不僅是書法藝術,構成書法之美它是有多種因素的,多種因素的和諧地結合。但是其中一個最最根本的因素是什麼?那就是這個藝術作品它深刻體現了人的創造力量。創造力量是人類所特有的,是人類作為萬物之靈的一個鮮明的本質特徵。那麼人類對於各種美的創造,就是把它所特有的內在的創造力量加以外化,變成為可以感受、可以審視、可以觀照、可以評估的,而且是在表現特定的藝術形式之中的美學形象,你從這個藝術形象當中,你感覺到這個創作者很有創造力量,這個就是美的。
那麼什麼是審美呢?審美的根本意義就是這種美的形象受到社會性的審視和評估。它使得這個審美者通過這個生動的、乃至於神奇的藝術形象,深入地感知其中所體現的人所特有的創造力量,就是人的本質的力量。那麼現在具體説到書法藝術之美就比較簡單了:那就是人的創造力量在書法創作、書法特定形式當中的一種表現。所以説這個跟其他的藝術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審美活動,書法審美倒是有一些特點,所以説它具有一個相當具有群眾性的一個心裏優勢。什麼樣心裏優勢呢?就是説人在觀賞書法藝術作品的時候,他首先會出現一個潛在的心裏活動,就是把眼前看到的書法藝術形象和你從小認字的時候保存在你記憶裏的標準漢字,或者叫模式漢字的印象進行比較。什麼叫標準漢字?印在識字課本上的楷體字或者是宋體字跟日常我們報刊上所寫的,紙上印出來的,電腦裏打出來的標準漢字,這個東西留在我們記憶當中就是一個很好的參照係。就是藝術形象中,我們對照參照來進行比較來感知美,這個是很普遍的。
你比如看一幅山水畫,那你不自覺地要把這個畫跟自然的山水進行比較,覺得它做了那麼大加工。可這種比較就比較難,為什麼?山水畫跟那個山水比較,這個比較就很複雜。你不像書法,很自然地你看書法跟我從小認的楷體字,它做了那麼大變化,這個很自然就出現了。這一比較,觀賞者他就感覺到,哎呀,這個書法家他怎麼能對漢字做出如此新奇的、如此多彩的、我簡直想都想不到的那樣一種加工?所以他對書法家、書法創作者的創造力量就深感驚異。我們大家都知道,審美會得到美感。一般認為美感就是審美的娛悅,賞心悅目了,實際上它必然伴有其他的心理內容。假如美感緊緊是審美娛悅,那跟感官刺激有什麼區別呢?那就停留在感官刺激的階段上。實際上由於我們大腦的各個部位各有功能,功能不一樣,可是當認識一個事物的時候,它各部門之間、各個部位之間有個神經聯絡,它互相連通,互相引發神經反應,就像一個互聯網。因此你對內容豐富複雜的事物的反應總是不單一的。
比如美,美是什麼東西?美就是一種複合的精神産物。我們得到的美感,什麼是美感?是一種複合的感覺,不是一個單一的感覺。所以美感的生成有時候很可能包含相當複雜的心理內容。但是其中也有兩種心理因素,它往往是相伴而生的,那就是“驚”和“喜”的結合。“喜”就是審美娛悅,看了痛快,這個在意識的表層很容易感知。“驚”就是對藝術家創造力量的驚異之感、敬佩之情,這個在意識的深層,甚至於無所覺察。但是你在觀賞有重大美學價值的作品的時候,産生驚異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藝術創作能夠使觀賞者産生驚異之感,敬佩之情,這什麼意思?這就是對於作者的創造力量的高度肯定,高度肯定他的創造力量,就是高度肯定這個東西是美的。漢字符號變為書法藝術,從根本上靠的歷代書法家的巨大的藝術創造力量。那麼也許有人就要説了,外國人,他也有巨大創造力量,他怎麼就沒把本國的文字變成一個高深的書法藝術呢?當然各國都有書法藝術,但是大家也公認中國的書法藝術是最高深的,這個是世界上公認的。那麼這是什麼原因?這就要涉及到中國書法的一些特殊性。
先説這個特殊的硬體,硬體裏邊的第一項仍然需要講漢字。漢字,我剛才講過了,整體上講它不是象形字,但是它是方塊字,方塊字就佔有了一定的面積。你別看這個面積小,有了這塊面積就有文章可作了。其次它的筆畫形狀比較多樣,點、橫、豎、撇,一共有八種,這叫“永”字八法。這八種筆畫形狀在永遠的“永”字裏都有了,八個形狀。還有它這個筆畫之間的連接方式比較多樣、比較多變,它對這一小塊面積的空間切割也比較多樣。還有一點就是它的字體發生多次變化,“篆隸正草”四個大變化,這個中間還有很多小的變化,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使得漢字作為一種素材,它比較富有藝術的可塑性,便於加工成為一種生動多姿的藝術形象,這是漢字作為一種藝術素材的天然優勢,這是第一項硬體。
硬體的另外一些:筆、墨、紙,這也有特殊性。筆是根軟的毛筆,寫出來的線條可粗可細、可方可圓,方筆圓筆,可枯可潤,什麼叫枯呢?筆上的墨快要幹了,寫出來筆道開花了,開花有啥好?寫得蒼勁,如果寫好寫得蒼勁;可枯可潤,“潤”就是滋潤,可直可抖,平直的筆畫還可以抖筆,抖筆顯得格外蒼勁,所以是變化無窮,這是筆。
紙是宣紙,這個宣紙可是有非常奇妙的功能。它具有托墨、吸墨、化墨的功能,只要你善於運用,就能取得非常神奇的表現效果,這是其他紙張所不能比擬的。墨的濃淡可以隨意調配的,你給鋼筆墨水不行,鋼筆墨水一會兒濃了、一會兒淡了,不行。它這個可以隨意調配,結合著巧妙的用筆,可以使“墨分五彩”。這墨是黑的,怎麼可以五彩?五彩就是“渴潤濃淡白”。“渴筆”就是枯筆,“潤筆”就是滋潤的,“濃墨”、“淡墨”還有“白”,這個“白”就是寫好了一張字留下的白,它是一個藝術的白,不是一張紙本來的白。所以中國古人講:墨出是字,白出也是字。我們現在講:黑出是藝術,白出也是藝術。所以説這都是中國書法成為一個高深藝術的一些硬體它有特殊性。硬體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軟體。
軟體我剛才講了,它主要的就是紙,具有中國特色的一種想像力。想像在心理學上跟我們日常生活裏所講的不一樣,我們日常生活裏我們講某某人很善於出主意想辦法,那個人就富有想像力。心理學上講的想像純粹是一種形象的活動。它就是利用我們投到記憶裏邊的事物的種種形象,我們從小到大看見過種種事物形象,把它留在腦子裏了,現在對它進行分解、綜合、交配這些心理加工,從而就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來,這個就叫想像。善於造出新的形象的、自己沒有見過的、是我造出來的,這個就叫想像。
比如文學創作裏邊經常用這個辦法,典型人物,把幾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點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這個就叫想像。或者説繪畫,收其峰打草稿。這幅畫畫的山峰,不是某一個山峰的照貓畫虎,它是吸取了很多山峰的特點、優點畫出這個山峰來,這就是想像。那麼這種想像能力是世界各國的正常人都有的,不是你中國人特有的,可是中國人的想像卻有一點自己的特色。因為中國傳統文化它常常強調世上的萬事萬物都是相通的,所謂“萬物與我為一”。其中最大的相通就是“天人相應”。大自然、人類社會,你看起來它是彼此獨立、各行其道,實際上它確實彼此密切聯絡、緊密呼應,是相互影響的。現在這個思想很走俏了,在全世界都走俏,為什麼?因為把這個思想用到環保和生態平衡裏去。中國人怎麼能在兩三千年以前就能認識到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緊密聯絡呢?那麼我們中國人的的確確深受傳統文化“通”的觀念的深刻影響。所以在各類藝術創造中,各類創造活動當中,我們都習慣運用一種放射式的感悟和聚焦式的想像,這是中國創造思維的一大特色。這兩句話什麼意思呢?什麼叫放射式感悟、聚焦式的想像?那我們就拿書法家做例子、結合書法家來談。你要知道書法家所寫出的字、書法形象實際上都是一種化合物了。它是什麼呢?首先從書法學學書法,那也不是單一的某一種法書,它是要學很多種法帖,然後把這些模範書法掰碎了再糅合,創造出一個新的形象來了。這個新的形像是更能表現我自己的個性的,是更符合我自己的審美情趣的一個形象。所以每個人的字,一人一個樣,這已經是一次化合,這個已經是一種相當有創造性的一種想像了。但是大書法家的努力還不限於此。大書法家怎麼樣?他時時刻刻用書法家的眼光來觀察萬事萬物,而往往有比較精彩生動的創作感悟,這就叫放射式的感悟。立足書法、放眼萬物、隨出感悟。
中國書法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王羲之看鵝在水裏遊、在岸上走。他看鵝的形體姿態跟書法有關係,他把鵝的線條吸取到在書法裏。唐代大書法家張旭,草書了,他看當時的最有名的舞蹈家公孫大娘舞劍器魂托舞,他有悟于書法。大書法家懷素在旅途中聽到嘉陵江水的水聲,有悟于書法,對書法有感悟。著名的篆書家李陽冰,他甚至聲稱他對天地間萬事萬物都有所得,這就叫放射式感悟。然後你把這些感悟,都作為奇妙的添加劑,統統用到書法創作的化合過程中,也就是想像過程當中來,你把它都用到書法創作中來,使得他創作出來的書法形象,成為更加高級的、更加精密的化合物,這就叫聚焦式想像。同志們可能會説,你把書法家的想像你説得這麼神,我在王羲之書法裏我也沒看到鵝的形象,張旭的書法我也沒看到公孫大娘跳舞,懷素書法我更加聽不見嘉陵江水的水聲。你要知道這個書法家的想像他並不是把萬事萬物的形象生硬地、簡單地搬到書法創作中來。這種簡單、生硬地照搬,它只能造成藝術的分裂。它是怎麼樣呢?他是通過精深的形象思維,把各種事物具有美的特徵的線條、結構、姿致、風度、神情、韻律等等因素經過提煉,轉化、熔鑄到書法藝術當中。這樣的藝術想像才叫做精深。它和簡單地拼湊、堆積、雜糅大不相同。張旭他曾經説過兩句話,非常值得後人重視:他説,開頭我看見公主和擔夫爭路,公主出來了,儀仗隊,對面過來挑擔的挑夫了,路窄就發生矛盾了,擁擠了。張旭看到了,他從這種雜亂現象當中,他悟出筆法之意了。這個筆法跟這個線條有關係,他有一種感悟。然後他看見公孫氏、公孫大娘“舞劍器而得其神”。這一個“意”字,一個“神”字,這兩個字説得真是太好了。説明書法家的想像,他所吸取的東西不是形象地照搬,而是那個神韻。因此“提意取神”就成為歷代書法家努力學習的藝術奧秘了。
第三個問題就講功力與線條。我們剛才講了想像能力很重要,是創造力量的重要組成。但是它不是惟一因素,因為你還要把你腦子裏想得好好的形象、美的形象,你把它外化出去,你把它變成實實在在審美的對象,這就要操作了,在書法裏就要書寫了。書寫就要功夫了,不練功,你手上沒功夫,你的心裏想的和手上不相應。你想得好好的,一寫出來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兒。你再活躍、再優美,寫出來的字還是不成樣子。我們前面講了中國筆、墨、紙好得很。你得會用,你要不會用,一張宣紙是特別容易弄得一塌糊塗的。書法藝術有四大要素,就是筆法、墨法、結體、佈局。結體就是一個字的結構,千變萬化。每個人寫的字結構都不同,同樣一個字,一個“張”字,一百個姓張的寫出來一百個樣子。佈局就是整個一幅作品的佈置、安排。前邊兩個講究筆法、墨法那就是為了保證書法線條它要有質量,這個東西是最要苦練功夫。你説一個人很聰明、想像力很豐富,對書法有好處?有好處。書法創作,剛才講了想像力是創造力量的一個重要組成,但是這個線條你再有想像力也沒用的,你就得練,練出質量來。你可以拿這個建築物比喻。書法線條好比建築物所用的建築材料。一幢摩天大樓,設計宏偉壯觀,簡直是好得不得了。你拿什麼材料做?你用大土坯造得起來嗎?你用青磚瓦片、木材梁柱你造得起來嗎?你造不起來。你用豆腐渣,那就成了豆腐渣工程了。它這個東西要高級的建材才行。這個書法線條就等於是書法最適合使用什麼樣的材料。那麼有的人就會説你這個比喻不恰當,玻璃鋼、大土坯一望而知,你這個書法線條都是黑色道道,它有什麼質量區別?你有了欣賞的經驗、有了欣賞的水平,基本上也是一望而知。如同你走到長安街上,你看到工商銀行的新大廈,你突出的感覺:它的建材可是高級,比一般的房子要高級得多。這跟書法一樣的,你對於有經驗的、有水平的觀賞者來講,這個線條有沒有質量,一望而知。那麼現在就要問:什麼樣的書法線條才是高質量的?你總要講講,總得有個描述的標準。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這個書法線條要有力度。中國古人他有各種各樣的描述:遒勁,筆法要遒勁,洗練、老辣、圓健、彈力、內勁、鐵劃銀鉤、長槍大戟、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多生動!古人描寫筆法有力很生動,但是還不夠生動,最最生動的,要數已故的胡小石先生。他是南京大學的教授,他對書法線條有兩句話,他説書法線條應該像鐘錶裏常運的發條,他説的是機械錶,不是現在的電子錶,機械錶裏的發條噌噌噌在運動、有彈性,不可如湯鍋中爛煮之麵條。你不可以像湯鍋裏頭的麵條,這麵條而且是煮爛了,一點筋道都沒有。你的書法如果是麵條就不行。所以説多少書法家、書法理論家都強調書法線條要有力度。
書法線條有力度有什麼好處?在審美方面有什麼好處?首先,線條有力才顯得有生機、有活力。你看現在報刊上印出的大字標題,那真夠大的,排得非常勻稱,很整齊,它也很好看。但是你看它那線條,現在放大了看得清楚了,死死板板地,沒有生氣、沒有活力,所以它不是書法藝術。沒説有人練書法從報紙上剪標題作為字帖,沒有的,因為那個不是書法。這個線條必須要含有內力或者彈性,它才顯得活跳圓轉,就像生猛海鮮富有表現力了。寫字要求肥而不腫,瘦而不削,什麼意思?你可以寫得粗、可以寫得肥,但不能浮腫,你不能患上浮腫病,因為浮腫不是胖。那麼你也可以寫得瘦、寫得細,你可以減肥,但是你不能肌肉萎縮。所以就書法線條而言,有力度就是有質量,就是玻璃鋼;沒有力度就沒有質量,就是大土坯。古人形容書法,説它“入木三分”是表述一種觀感,是講書法力的形象,它不是説毛筆真正能夠把木板都刺穿了,不是這個意思。它主要是講筆對墨的控制、墨對紙的滲透都有高度熟練的技巧,達到恰到好處。那個筆法才顯得沉著、深刻、不浮躁、不淺薄、有分量、有厚度。這是一條,有力度就有生氣活力。第二,線條有力再加上結構緊湊,這實際上就是藝術準確性的一種表現,顯然極為重要。關於這個問題,我們拿打乒乓球來做比喻就很清楚看出這個問題。任何人開始打球,他都只能托一托,擋一擋,恰恰給人造成一板扣死的機會。他的球拍的揮動和球的運動線條都是沒有力氣的。是不是因為這個打球人沒有力氣?不是,他是舉重運動員,他力氣大得很,但是他沒有練過乒乓球,他不會打,他沒有準確的動作,他一用力就要出界或者落網。所以他只能小心翼翼,打起來毫無力度。等到成了優秀運動員以後,他打出來的球就不一樣了,那個時候有力了、也好看,而且準確了。準確性是創造力量充分到位的表現。對於美的創造是否成功,它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你説我特別善於創造,但是我每回都不能到位,那你這是廢話,都不能到位你就無所創造。所以我們必須把線條力度和藝術的準確性、創造性的到位聯絡起來看,你才能真正理解它的重大含義。
以上我們講的第三個問題主要講書法線條要有質量,而這個質量只有靠練功才能夠提高。當然練功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僅僅是線條質量問題,還有多種問題。我們今天沒有時間可以展開來講,但是我們看到一個情況:中國歷代優秀書法家、書法理論家,沒有一個人不強調功夫在真正的藝術創造當中的作用。這種強調對於保證千百年來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我們中國書法,千百年來經過那麼大的發展,而始終是前進的、是健康發展的,就跟那麼多人強調真功夫有很大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