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胡兆量,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他認為中國文化環境有著極大的特殊性。 第一,也是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中華文化講究勤奮。這也正是中國古話中“天道酬勤” 所指 。第二,華人的哲學比較注意綜合,比較注意平衡,陰陽平衡,中庸之道。這些哲學思想都在現代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和體現。
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度增長,每年經濟增長速度,最高超過15%,最低也在4%以上。24年時間平均9%以上的增長速度,等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三倍以上,這在全世界是從未有過的,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那麼我們是怎麼取得如此高速度發展的呢?當然首先是個開放問題,沒有開放就沒有高速度,這是政治前提。第二是經濟問題,因為我們是後發展的國家,有一個後發效應問題,也就是説我們可以利用先工業化國家的技術、經驗,少走彎路。除此之外,是否還有其它潛在因素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呢?
2003年6月10日,北京大學人文地理學專業博士生導師胡兆量教授將做客《百家講壇》,從一個新的思考角度----文化與經濟的關係出發,對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內在規律做出新的探索,增添新的內容,首先,教授認為中國文化環境有著極大的特殊性。 第一,也是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中華文化講究勤奮。這也正是中國古話中“天道酬勤” 所指 。第二,華人的哲學比較注意綜合,比較注意平衡,陰陽平衡,中庸之道。這些哲學思想都在現代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和體現。
那麼華人傳統文化又是怎樣與現代商業經濟聯絡起來的呢? 胡兆量教授把它歸納成四點:一 華人講‘人’。這個人就是人跟人的關係,在商業上主要體現在商人要與顧客搞好關係,也就是“顧客第一”。二 講德,道德在商務上表現在高質量的服務,服務第一。三 講信,信用關鍵就是質量,質量第一。四 講和,和氣生財,在現代商務中,合作第一。
根據胡兆量教授的總結,中國文化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價值:① 潛在價值,有些文化資源價值是在事後才發現的;② 持後價值,一些文化資源往往是慢慢表現出來;③ 整體性價值,有些建築物雖然還在,但其周圍環境已遭破壞,文化作為一個整體損失也會不小。所以我們還要力求對文化資源進行整體保護、保護其周圍環境,將我們的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出來,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起到引航的作用。
全文
我們開始講文化與經濟.我們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文化,跟我們國家經濟,高速度增長的關係;第二個呢,文化跟經濟走向世界的關係;第三個呢,講文化的保護問題。
這是一張表,講的是我們開放以後,每年的平均增長速度,最高的能夠超過15%,一年的速度,最低的呢,也在4%以上,平均9%以上。23年時間,平均9%以上的速度,是全世界從來沒有過的,等於世界平均增長速度的三倍以上,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那麼我們怎麼取得高速度發展的呢,當然首先是個開放問題,沒有開放就沒有高速度,這是個政治前提。
第二個是個經濟問題,就是我們是後發展的國家,有一個後發效應的問題;第三個就是文化問題。那麼我們現在看看後發效應,在經濟學上有個規律,就是後工業化的國家,它的增長速度,一般可以超過新工業化的國家。我們知道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它開始工業化的時候,它經濟增長一倍用了58年時間;美國第二個工業化國家,它經濟增長一倍用了47年時間;日本明治維新以後,經濟增長一倍用了34年時間;韓國二次大戰以後,工業化它用一倍的時間,是11年時間,這是上個世紀的60年代,我們改革開放以後,9年增加一倍,而且連續兩次,現在看起來,要連續三次增加一倍,連續9年增加一倍。這説明我們的工業化,遠遠超過前面幾個國家,這是一個後發效應,這個原因就是後工業化國家,可以利用先工業化的國家的技術、經驗、資金十倍,可以少走彎路。
你譬如説,我們今天用的電腦,英國花了300多年時間開始用電腦,我們很快就開始用電腦,我們可以節約很多很多的時間,這就是後發效應。但是我們今天重點要講,是文化問題,因為現在全世界都在開放,都在改革,為什麼惟獨中國快呢,中國佔世界第一的這個速度,這就跟中國特殊的,文化環境有關係。那麼中國文化環境主要的特點是什麼呢?根據我們的分析,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中華文化講究勤奮,中國人特別勤勞,在我們古書上講“克勤於邦,克儉于家”,講君子以自強不息,這都是古人的教導。這就是反映我們文化的特點,勤奮表現之一,就是我們中國人特別喜歡儲蓄,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有華人的地方儲蓄率就高。這是1995年,世界銀行的一個統計,儲蓄率新加坡49、中國42、泰國吧,泰國也受中國文化影響37,你看到了日本、德國就下降了,到了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就更下降了。這還是在七年以前,今天我們的儲蓄率,已經翻了一番,達到80%以上,世界的絕對冠軍。銀行有了錢,是要去投資的,投資就要促進經濟的發展,這是經濟學上的一個基本規律。華人特別喜歡儲蓄,那麼我們有個俗話,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就是講勤奮,這個鳥兒也是勤奮吃得飽,叫天道酬勤,就是老天爺幫助勤快的人,酬謝勤快的人。
我們還有一句很重要的定律,叫努力不一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能成功,這也是一條基本定律。我們看這張畫,它畫的就告訴我們要想成功,只有一努力,二努力,三還是努力才能達到勝利的頂峰。勤奮還表現在一個方面,就是愛好學習,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這個華人子弟在全世界都一樣,認真學習,刻苦學習,這是一位美國賓州的教授,叫史蒂文森,他對於3500名小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説明,華人在美國的華人的學生,要比白人的學生每週用在學習上的時間,要多一倍。華人每週40個小時,而白人只有20個小時,其中數學,華人所花的時間,等於白人的兩倍,華人要花11.4個小時,而白人只花3.4個小時,日本孩子剛好在中間,處在白人跟華人的中間,這就説明華人勤奮學習,所以學習的成績出類拔萃,華人在美國平均的知識水平,教育水平是最高的。我還看到,有一位中學教師有個談話,他説班上有兩位學生,一個白人的學生,一個華人的學生,都沒有交作業,這個華人的家長呢,就給老師寫個條,怎麼寫的呢?他説我的孩子得了感冒了,不能完成作業,我明天一定讓他補交;這個白人的家長呢,也給老師寫個條,怎麼寫的呢?他説老師你留的作業太多了,你剝奪我的孩子休息的權利,你假如再留這麼多的作業,我就要讓孩子轉學了。這老師一看兩個條就知道,為什麼華人的孩子學習得好,白人的孩子學習得不好。它就是家庭的影響,這個文化背景差別很大。
我們再看世界上三份權威的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的統計,那紅的是1985年,這個藍的是1995年。十年期間,這個華人的文章突然地上升,從百分之二、三、四,增加到二十幾、三十幾,原因就是在這個階段,大批的華人子弟漂洋過海,到美國、歐洲深造,勤奮學習,發表了許多優秀的科學論文。説明我們華人在科學的道路上非常勤奮,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這就是我們社會、我們經濟發展的最主要的動力。因為他們在海外學習了知識會回來,會報效社會,報效祖國。那麼勤奮作為文化來説,它是一個現象,文化最主要的是藝術,是哲學。
我們華人的哲學有一個特點,就是比較注意綜合,比較注意平衡,陰陽平衡,中庸之道。這個畫家畫的這幅畫也很有意思,這個鐘就代表華人的哲學,華人意識的特徵:平衡,講究平衡,講究大局,這是我們華人的一個很重要的文化特徵。北京大學一位老先生季羨林先生,講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他講西醫,在這個西方文化裏,常常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中醫呢,往往是頭疼醫腳。比如針灸的穴位就是如此,因為中醫講綜合,講聯絡,講全局,西醫就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你哪病就治哪。這個綜合的觀點,在日常生活中間都有反映,譬如説我們寫地名,寫日期,我們跟西方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呢,都是從大到小,中國北京,西方剛好倒過來,從小到大,這是一個漫畫家畫的,中國人跟西方人書寫的,規則不一樣,我們注意整體,他們注意局部;我們簡單化來看是年、月、日,西方呢是日、月、年,他把日放在前面,這就是書寫的規則,我們是先寫國家、城市、街道,西方呢,先寫街道、城市、國家,也是倒過來的,因為他們注重小的,具體的,我們注重大局。講名字我們講姓在前,名在後,他們呢,剛好相反,名在前,姓在後。比如説我叫胡兆量,我到西方去講課,我就不能這樣説,我就説我叫兆量胡他懂了,否則就錯了,他就給你搞錯了,剛好相反,這就是一種生活上的表現。
那麼我們的這些思想,跟新一代科學有什麼關係呢?有一位日本的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叫江崎玲教授,他在《讀賣新聞》上寫了一篇文章,講20世紀的科學尖端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三個,第一就是量子力學,第二是生命科學,第三是電腦、計算機,那麼這三大成就跟我們中國的哲學思想,都有關係。量子力學的權威奠基人,是丹麥的彼爾教授,這個彼爾教授説:陰陽是我們徽章,是代表我們學會的最深奧的思想,這是彼爾教授的話,那麼還有一位叫馬丁教授,他是研究生命科學的,他説這個八卦、六十四卦,跟遺傳密碼是對應關係,它們中間有聯絡,馬丁教授説,電腦之所以能夠發展,它的基礎是二進位制,因為二進位制非常簡單,所以它的運算非常高速,那麼這個二進位制的發明人,是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這個數學家他説,我為什麼能夠想起二進位制來,我就受到陰陽的啟發,因為陰陽就是二進位制,你們看看,陽陽陰陰陽陽,陽陽陰陰陽陽,這個符號翻譯成數學,就是110011,陽是1,陰是0,這個110011就是二進位制,陰陽就是二進位制,所以我們的哲學,跟自然科學有關係。
當然我們最後呢,還要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哲學,我們的倫理跟經濟的關係。因為全世界現在都已經有一個定論就是華人會經商,華人在世界上都很會賺錢。這是一個西方的學者,總結這個華人為什麼會經商,他最後就發現認為華人能經商,主要跟華人傳統文化有關係。就是説華人傳統文化跟現代的商業經濟是有聯絡的,怎麼聯絡呢?他把它歸納成四點:第一點,説華人呢,講仁,仁義道德的仁,這個仁呢!就是講人跟人的關係,“人間”關係,那麼在商業上呢,這個仁主要體現在顧客第一,就是你首先要跟顧客搞好關係,商人要跟顧客搞好關係,這是仁的概念。傳統的仁的概念,跟現代的商業概念,顧客第一它是對應的。那麼我們傳統文化裏面講德,道德,這個在商務上面呢,這個德主要反映在服務,你服務質量不高就是沒有德,德就表現在高質量的服務,就是服務,服務第一,這就是商業道德;那麼我們傳統文化呢,講信,信用,誠信,信譽,信譽在現代文化裏邊,關鍵就是質量第一,沒有質量就沒有信譽,假冒偽劣,就沒有信譽。
那麼我們傳統文化還講和,和氣生財的和,和在現代的商務中間,就是合作第一,這個合作包括企業內部的關係,企業內部上層跟下層,同層同事之間的合作,上下之間的合作,也包括企業外面,跟兄弟企業的合作,還包括企業跟政府的合作,跟社會階層各個階層的合作,都要把它處理得好好的。和為貴,中國人講和為貴,和是現代商務的很重要的概念,我在講這個課的時候,香港有一位總裁,跟我講過這麼一個故事,他説在美國做生意,非常容易打官司,動不動就到法院去告宣判。他説在香港很少打官司,發生矛盾了,就把對方請來吃一頓飯,在飯桌上談判談判,就解決了,真正地上法院的很少,中國人喜歡和氣生財,有事情呢,大家通融就把它解決掉了,這是中國人的一個概念。
那麼我們再來説這種哲學思想,對於我們的改革開放,也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因為我們的改革開放,用通俗的話説,就是摸著石頭過河,這一點一點改革,是漸進式的改革,我們改革開放到現在24年了,改了多少,根據經濟學家的估算,大概是改了一半,就是這條路還很長,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改呢。我們的改革開放,是哪個地區成熟,先改革哪個地區,哪個部門成熟,先改革哪個部門。在平衡的情況下,在安定的情況下,在和諧的環境中,逐步逐步改革,能夠接受多少改革多少,思想搞通多少,改革多少,是一點一點地改革。這是跟我們的平衡觀、中庸觀是有關係的。
但是,在世界上前蘇聯集團,它們的改革就不一樣了,他們是採取另外一個模式,按照西方的模式,就叫做“休克”療法。什麼叫休克療法呢?突然改革,一天晚上就宣佈市場經濟不要了,公有企業都把它解散了,都民營化了,股票發給每個職工,突然地把它改革,這是他們的文化背景。經過十年,全世界都總結認識到,還是中國的漸進式的改革比較好。因為我們一邊改革,一邊經濟在發展,而且是高速度發展;而前蘇聯集團呢,在改革過程中間經濟滑坡,很厲害,也一直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到1989年改革前的水平,而我們已經翻了好幾番。這段話叫西方的藥方大錯特錯,這是世界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他的一個總結,他説前蘇聯集團向市場經濟過渡是災難性的,原因就是休克療法不對,中國人展示的過渡,那是沒有捷徑可走,只能一步一步地改。
現在我們講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經濟要走向世界,走向世界呢,我們就要跨越這個文化的門坎,要熟悉世界各國的文化。那麼我今天呢,就講兩個教訓、兩個案例,一個就是我們圖上講的錦繡中華搬到美國佛羅裏達州迪斯尼的旁邊,失敗了。失敗的原因就是文化錯位,就是美國的文化不能夠接受這個中國的錦繡中華,因為美國人喜歡這個參與的、喜歡刺激的、喜歡高科技的,在他們眼裏看起來,你這個長城也好,故宮也好,都是靜態的東西,都是不同形式的房子,沒有什麼好看的,不感興趣。所以原來估計,迪斯尼樂園有3000萬遊客,我這個錦繡中華有300萬,我也可以維持下來了,結果三百萬也沒有,賠錢。最後總結就發現,這個錦繡中華里面有兩個,可以吸引美國人的,一個是什麼呢?中餐,美國人覺得你這個中餐還好吃。第二個就是我們的雜技,覺得你這個雜技是精彩的、是世界一流的,很驚險,來看看你的雜技。假如説我們事先對這個中美文化有一個對比,有一個了解,我就辦一個雜技館,就辦一個中餐館,那麼可不就賺錢了嗎,其他的85%都可以省了,投資也不要了,這就是説我們走出去,就要了解人家的文化,不了解就要碰釘子。
我們再看這個飲食業,飲食業非常有趣的,一方面,中餐走向世界,我到歐洲,到美洲大小城市都有中餐館,非常受歡迎,這是一個現象;另外一方面,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打進中國,佔據快餐市場的第一位跟第二位,現在我們大陸的快餐市場,第一是麥當勞,第二是肯德基。這個現象非常有趣,一方面我們出去了,一方面它進來了,這裡邊就是飲食文化的互補,為什麼呢?因為飲食文化呢,首先好吃、美味,從美味來説,中餐肯定超過西餐,中餐的烹調有5000年的經驗;美食西方講究拼盤,紅的、綠的,它互相不干擾的,看起來很好看,它味道就很簡單,那個肉拿來切都不切,所以必須用刀子把它切開。這是為什麼我們中餐可受到西方人的歡迎,美味。但是呢,我們中餐也有它的弱點,這個弱點就表現在標準化不夠,同樣一個菜師傅炒的跟徒弟炒的不一樣,中午炒的跟晚上炒的不一樣,沒有一個標準,沒有一個規格,這就説明一個問題。就是説,我們中華文化有我們的優勢,但是我們要走出國門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吸收人家的長處,互補這樣才能夠發揚光大。
最後一個問題,我講講文化資源的保護問題。我們是一個文化古國,文化資源非常豐富,但是文化資源的保護問題非常緊迫,根據我的觀察,在文化資源保護中間,最重要的是個什麼問題呢?最重要的是一個觀念的更新。它破壞文化資源,它主要是對這個文化資源的價值不認識。那麼我們要研究這個文化資源價值在哪?怎麼讓大家知道,這個文化資源的重要性,他就會去保護去。關鍵就是對文化資源價值的認識。
這個價值呢,根據我的總結,有三點非常重要:一點呢就是它的潛在價值,它的價值是潛在價值;第二呢它的價值是慢慢表現出來的,滯後價值,滯後性;第三點呢,它這個文化資源的價值呢是整體表現出來的,往往不是單體表現出來的。
就是在香港回歸前夕,香港中文大學做了一個問卷調查,調查香港同胞對於中華文化中間這三個長城、國歌、國旗的感受,那麼被問者有78.8%回答,看到長城就有自豪感,作為一個中國人就有自豪感,有個認同感,它的感染力非常強,非常深;41%的人回答聽了國歌,對這個作為中國人有自豪感,還有30.1%的香港人就回答,看到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對作為中國人有自豪感,這裡邊我們就可以看到,長城的感染力是最強的。這是一個文化現象,古建築它是凝聚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的一個支柱,凡是見到長城的人,都會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豪感。我們祖先多偉大,凡是見到長城的外國朋友,你問他,都有一個對中國人的欽佩感。那麼它是非常巨大的,不是一般的貨幣能夠計算的,這我們叫它潛在的價值,這是第一個觀點。
第二個觀點我們講講這個文化産品,它的價值是慢慢慢慢表現出來的。一開始的時候,大家不認識,認為它沒有什麼價值,但是事後看起來這個價值很大。我們這裡呢,講的是一個世界上最有名的畫家梵高,梵高他一生是貧困潦倒,他在世的時候他的畫沒人要,因為不認識他的畫的價值。他在1890年6月,畫了一個畫像叫《加歇醫生像》,這個加歇醫生是他的朋友,好朋友,他畫這個像的時候,他寫了一句話:人們也許會長久地凝視它們,甚至在100年後,帶著渴念追憶它。這是他一百年以前,他寫的一句話,這個事情被他言中了。過了一百年,1990年5月,正好一百年以後,這幅畫在紐約克裏斯萊拍賣行,拍賣的價格是多少呢,7500萬美元,這就是説明,人們對於梵高的畫像,作為文化現象,它的認識是一個過程,經過一百年以後才認識,這個東西是個名畫,是非常值錢的,價值連城。這種現象非常多:很多著名的作家包括曹雪芹,最後也是貧困而死。那麼這裡邊,就有一個規律在裏面,這個規律我們簡單地説,就是古董效應。那麼古董呢,時間越久它的價值就往上翻,很快地往上翻,明朝的一個花瓶,現在可以拍賣到十幾萬美元,上百萬美元。那麼最後呢,就是文化資源還有一個整體性,有些雖然你這個建築物你還在,周圍環境都把它破壞了,那麼風味也沒有了,所以我們保護呢,還要力求整體保護,把它的文化資源,能夠充分地發揮出來。
好,那我們今天講的就講到這裡,看看大家有什麼問題,隨便問。
問:那麼我想提這樣一個問題,剛才您在講文化的時候,講的文化對我國經濟積極的一面,那麼我想提這樣一個問題,因為我國曾經一度淪為半殖民地這樣的國家,那麼你想這與我們中國的文化,是不是有一定的關係呢?謝謝。
答:在最近二百年時間,我們的經濟走下坡路,成為半殖民地,有的地區還成了殖民地,這個跟我們文化中間的消極一面有關係。因為任何一個文化,它有積極的一方面,也有消極的一方面。但是從整體來説,中華文化還是以積極的一面為主,消極的一面為輔。我們改革開放以後,我們就大力地來發掘我們文化中間的積極因素。
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文化中間還存在著很多消極的因素,我們還要不斷地克服,就是今後在前進的道路上,還要不斷地克服我們文化中間的消極因素。過去使得我們淪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這些消極因素,至今還在起作用,我們一定要慢慢把它清除掉,這是確實存在的。我想提一個疑問,什麼呢?就是長城,是世界聞名的文化遺産,這個好處剛才講了很多,我就不説了,但是我有一個問題,就是有的人把長城比作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徵,我請問這合適不合適,我就這麼個疑問,那也就是牽扯到長城,到底我們怎麼估價它的價值?這裡邊呢,問題很複雜,因為長城它的出現,到現在已經兩千多年曆史了,它的功能在兩千多年中間,也是在不斷地變化,它首先是為了防禦,防禦工程是為了軍事目的,這是講的歷史,假如説我們全面地來研究長城,那個就很複雜了。那麼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長城,已經不是為了戰爭的目的,為了防禦的目的,不是了。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長城,就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一個文化建築遺産,表示我們中國人,有這麼大的勇氣,有這麼大的魄力,能夠在崇山峻嶺中間,修出這麼偉大的建築物,這代表我們的智慧,代表我們的技術,代表我們的精神,中華民族的精神。今天我們看到它的功能,就是這個功能,所以我們討論長城,我們討論今天我們看到,我們對這個長城的感想,假如我們談到歷史,那個問題就太複雜,所以今天可以説它是代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象徵,這個就沒有問題。我們送給外國人的禮物,很多都是拿長城作為背景,非常偉大,非常自豪,根據香港人的調查,這確實是存在的。
好,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