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欄目簡介     主創人員     欄目動態     往期內容         



2002年9月19日 歐美小説情節演化模式(上) (張世君) 


  主講人簡介

  張世君,女,重慶市人,1951年11月22日生。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博士,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導師。

  張世君教授出生在重慶市中區一個工人家庭,貧困的家境養成了她吃苦耐勞,健全自由的天性。心中牢記母親的口頭禪“叫花子養兒——一輩不強二輩強”,奮發讀書向上。靠著她哥哥打撲克牌贏來的書籍,從此有了書看,也與書結緣。她在做了教授以後,鼓起勇氣在45歲的時候去報考博士生,要給自己一個挑戰。48歲穿上博士服,她的心中有種説不出的快樂和滿足。她熱愛教書,熱愛寫作,熱愛創造的生命。至今已經出版了6部學術專著,4部文學作品。

  歐美小説情節演化模式(上)

  歐美小説的發展,從近代到現代,經歷了幾百年的時間,主要是從16世紀到20世紀這麼一個過程。相比較而言,西方小説的發展,沒有我們中國古典小説開初的時候,沒有我們發展得好。我們出現了《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的時候,西方的小説還剛剛起步,還出現只是《十日談》這樣的短篇小説。但是隨後呢,西方小説就得到大踏步的發展,而我們中國的小説就滯後了,可以説原地踏步了兩百年,由於明清政府認為小説是小道,這樣官方不支持這種小説的出版。因此很遺憾,就使得我們的古典小説的發展,最先的勢頭非常好,以後就被西方的超過了,呈現這麼一種情況。

  西方小説從16世紀到20世紀的發展情況,張世君教授閱讀了100本小説來梳理出它的情節發展模式,梳理出了5種模式。首先就是旅程模式,旅程模式是西方小説16世紀到18世紀主要的小説樣式,以流浪漢小説為主的。這種小説,總是以人物旅途經歷為主,描寫人物的旅途經歷為情節的線索,這麼樣的一種小説結構,稱為旅程小説,具有這種特點的就稱之為旅程模式。旅程小説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描寫戶外空間,人在路上。它和後來的《紅與黑》或者《安娜卡列尼娜》重視人物心理描寫不同。旅程小説不寫心理,它主要是以事係人,就是寫人的行動,寫人在旅途單槍匹馬的活動。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淡化家庭,流浪漢小説從來不寫家庭。旅程小説還有一個特點,從客觀生活看,它是非常樂觀的,整個小説具有喜劇的色彩。旅程小説是和悲觀主義絕緣的。它的語言也是喜劇性的, 這種喜劇色彩最突出地表現了一種文化精神,就是狂歡化精神。狂歡化精神可以説就是一種俗文化品格,

  到了19世紀,就出現了第二種模式,叫傳記模式。這種小説19世紀它是按照傳記的規則,來寫人物的故事。作為傳記模式一個最大的特點,它非常重視時間結構,它跟流浪漢小説重視空間戶外空間不同。傳記小説重視的時間是什麼時間呢?人物的生存時間,它不以人物的自然生命的長短來定論,而是人物過了哪幾種生活,有過哪些經歷作為生命的長度和立傳的內容。這種小説體現了一種悲劇精神。這種悲劇精神表現在哪呢?實際上主要是它的結局是悲劇的,就跟流浪漢小説結局是喜劇的相反。個人的這種傳記小説,結局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為主。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