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郝吉明,1965年考入清華大學;1970年3月留校任教;1981年獲清華大學工程碩士學位;1984年獲美國辛辛那提大學哲學博士學位,現為清華大學環境與工程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先後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著有《大氣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等多部著作,1996年被評為全國環境保護科技先進工作者,2000年被評為全國環保傑出貢獻者。
交通與可持續發展
郝教授認為交通需求增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另一個原因就是城市人口的急劇的膨脹,城市化給人民提供了機會。隨著人口的增加,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的交通需求在迅速上升。
交通的迅猛發展也給環境帶來可許多負面的影響,這些影響主要包括大氣污染物濃度的上升、可吸入顆粒物的增加,以及一些固體廢棄物數量的急速增長,以及從生命週期的角度考慮,整個汽油和柴油的生産,汽車的製造過程,都會對環境産生很大的影響。環境方面的影響是對交通部門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挑戰。
關於可持續發展的交通體系的規劃,郝教授主張大力發展軌道交通體系、快速公交系統,這些大容量的交通體系能夠緩解因機動車大量出行造成的很多負面影響。郝教授認為評價一個可持續交通體系,包括規劃的方法和技術的方法來做,可持續的交通應該有這麼幾項可持續方面,一個是環境的可持續性,環境的可持續性,一定要把環境的內在因素外在化;另一個是經濟的可持續性,要強調效率和迅速的發展,各種交通方式的社會成本,由自身的運營來支付,各種交通方式要靠自身的增強,自身增長能力來維持這種交通體系,而不是靠單純的政策來支持一種運營,交通基礎設施的使用要有明確的價格標誌;另外,社會也要有可持續性,社會的可持續性,主要是指公平性,一個可持續交通體系,應當充分考慮低收入者的可以使用;另外從交通的類型上,不要讓重型車輛把輕型車輛淘汰出局,輕型車輛當中也包括了非機動的交通工具;另外從治理的可持續方面,也要有政策保證。
關於機動車污染如何來控制的問題,郝教授認為關鍵是在用車污染的控制問題。首先是調整汽車尾氣排放的標準,有效控制機動車尾氣對環境的影響;其次是設定合理的在用車油品的標準,推廣鉛汽油,減低燃料中硫的含量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最後,從經濟和環境的角度來説,還應該提高燃料的經濟性。
郝教授認為一個可持續發展交通體系,提供一個好的環境,這兩者是可以兼顧,可以做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