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徐葆耕,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1937年生於北京,1955年入清華大學水力發電專業學習,1960年畢業留校。1981年晉陞文學副教授,1990年晉陞教授。1981年創作電影劇本《鄰居》,1994年因西方文學課程獲北京市教學優秀一等獎,次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主要著作:《西方文學:心靈的世界》、《釋古與清華學派》、《紫色清華》;
創作:電影劇本《鄰居》(合作)、《普通人家》、《孤帆遠影》等。
古希臘神話的現代性(下)
在古希臘神話裏,有一個大力士叫赫拉克裏斯,他有12大功勳,他可以雙手撕碎一個猛獅。高爾基説,這是人類第一個勞動模範。赫拉克裏斯的出現,表示人已經有了一種能力,覺得自己可以和自然界來抗衡。有了這樣一種想法,人就開始想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但當人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候,卻發現根本不行。實際上,人對這個世界還是非常不了解,還有一種神秘的自己不知道的力量在支配你,你沒有辦法抵制這個命運。
那麼關於希臘神話的藝術創作的思維方式,也有現代價值的。關於神話與詩的創作藝術思維規律,在希臘有柏拉圖的迷狂説和亞裏士多德的模倣説,這分別被看作西方的兩大文藝思潮,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兩大源頭。柏拉圖説,你如果進不了迷狂狀態,最好不要寫詩,神智清醒的詩,一遇到迷狂的詩就暗淡無光了。但是,我們並不是排斥理智,理智對於詩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我們從審美的角度可以看到,整個的文學藝術界,實際上存在着返回神話的一個潮流,因此,我們常常喜歡一些帶有神話色彩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