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傑弗瑞 勞埃德教授長期在劍橋大學執教,先是在國王學院,隨後在達爾文學院。1983年起,擔任“古代科學和哲學”講席;1989年起,擔任達爾文學院院長;2000年10月年屆67時從這兩項職位上退休。目前,勞埃德教授擔任東亞科學史基金會主席。勞埃德教授在世界各地做過訪問教授,其間還在哈佛、普林斯頓、普林斯頓研究院、耶魯等著名大學作過講演。勞埃德教授已撰寫12部著作,還有三部即將出版。這些著作許多已被譯成多種文字。勞埃德教授發表上百篇論文,此外還有上百篇的書評和學術評論。勞埃德教授1983年當選為不列顛研究院院士,1997年,勞埃德教授因“對思想史的貢獻”而被英國王室授予Sir爵位。
古希臘與中國古代的疾病歷史
在此講中,勞埃德教授重點考察了中國與希臘兩大文明中科學與社會和政治氛圍之間的關係,從而把前面各講中的論點貫穿起來。勞埃德教授不主張一種決定論的觀點,以為社會和政治環境就決定了科學。科學與社會是雙向的,科學家在影響社會的同時(如小宇宙-大宇宙理論),也受到社會的體制機構和價值觀的影響,形成了中國的科學官職的較早設立,和古希臘一直不存在官方的科學研究機構。
中國古代的科學機構是政府部門,其優點是穩定性和延續性,有了這種官方支持,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從很早開始就在成規模、系統化地進行著,官方的資助,為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系統。但這種官方機構易於僵化,並且要求人們順從權威。與之相比,希臘科學家沒有國家保障,並且缺少私人庇護,大多以教師為業,並且靠學生的學費來維持生計。這就要求他們在公開場合鍛鍊自己的論辯技術和批判精神,從而為自己贏得名望,招攬更多的學生。這種面對面的激烈批判,是以當時希臘的政治和法律辯論為楷模的。它刺激了創造性思想的誕生,鼓勵人們向常識和傳統觀點挑戰。它的缺點是,希臘科學家之間難以達成共識,發展出一個人們一致接受的、指導進一步探索的基本框架。與現代科學相比,古代科學是非常脆弱的,古代科學家認知的領域比今天要小得多,方法單調得多。設立國家機構,就將面臨著停滯的威脅;若沒有吧,科學研究又難以為繼,不成氣候。中國古代的科學研究經常面臨僵化的威脅,而希臘的科學研究最終因缺乏保障而告中斷。儘管如此,兩大文明都投身於探索未知世界的宏大研究綱領之中。
勞埃德教授也告誡聽眾,看待古人的研究,不能從現代人的角度。這樣人們往往只注意到研究的不精確與出擊,而忽視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古人的研究在哪些方面是具有突破性的,用勞埃德教授的話説:“古人並沒有想做現代人的事,可他們絕不愚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