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簡介
談松華,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研究員、現為國家教育發展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上海教育科學員、北京教育科學員顧問。長期在高等學校和政府部門從事教育和政策研究。80年代中期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七五”重點課題《上海教育發展佔略研究》, 獲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教育科研一等獎 。1988年起參與組織和起草的重要政策研究報告有:《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和《綱要》實施意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教育體制改革》專題研究。
呂型偉,現任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教育學會顧問、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等。1946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曾任小學、中學校長,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長,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上海教育學會會長,198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亞太地區普教專家稱號。
公平與效率
全球化和經濟化給人類帶來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擴大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作為發展中國家,面對著這種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將會有什麼樣的機遇和挑戰。教育可以成為縮小這種差距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我們加快教育的發展,那麼,我們能縮短知識差距上贏得時間,如果我們教育的決策不是很審慎,也可能會拉大差距,成為拉大差距的一種因素。中國現實的社會公平狀況對教育有什麼影響,教育在這種社會狀況下,應該有什麼樣的選擇。
第一,中國教育,在公平和效率問題上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因為中國現階段存在著教育供求的一種明顯的不平衡,這種不平衡就是社會日益增長的教育需求和社會供求的矛盾。在短期內我們不可能緩解這種矛盾。中國教育要解決這樣一對矛盾,只有加快發展,就必須採取各種有利於教育事業發展的各種政策和舉措。過去我們只靠政府來辦教育,這個供求矛盾是不可能得到緩解,所以要用效率的原則,用市場的機制來擴大教育資源緩解供求矛盾。所以在注重到教育發展過程中間,我們應該盡可能在目前的這種狀況下,保持最基本的教育公平。
第二,公辦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問題。我們國家公辦教育資源還不能適應這種需要。主要是四個方面的關係即: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農村和城市、一般和重點、弱勢群體和強勢群體。90年代中期以後,農村教育的滑坡,到世紀末已經顯示出來了。大面積拖欠教師工資、初中輟學率的明顯上升、危房的明顯增加。這些問題如果不引起教育決策上的關注,那麼這種滑坡會加大城鄉之間的教育矛盾。
第三,民辦教育中間的公平和效率問題,應該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在現階段,教育肩負著兩個方面的任務,一是要造就能夠參與全球國際化、數字化的高層次、高水平的人才。同時還肩負著提高全民知識水平,提高國民素質整體水平這樣一個任務。另外政府要創造一種市場競爭,保持教育市場的一種公平。
現代化與人文精神
在信息時代,什麼都可能全球化。經濟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已是不遠將來的現實。可人文精神是例外,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文不可能全球化。而是仍然會保持各國各民族的特赦。而且,中國要在未來世界中顯示特赦的話,可能就是人文精神、科技、信息都不可能有中國特色。
我們決不排斥,我們要自覺、主動地吸收優秀外來文化,不僅是科學技術,也包括人權、民主、法制等人文精神,也要積極地融入世界人文精神的大系統,但我們決不會丟掉我們歷經數千年大浪淘沙而積澱起來的文化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