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節目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打造法則         



城市品牌與競爭力——重慶篇(下)


  主持人: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我們《商界名家》的城市品牌和城市競爭力的系列節目,我們今天還是來談一談重慶市,首先我還是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嘉賓,在我身邊的是重慶市委常委,重慶市副市長黃奇帆先生,中間這位是信威通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衛先生,還有我們和記奧普泰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若濰先生。

  在昨天的節目當中,我們留下了一個尾巴 不如説在重慶市,有一些潛在的競爭力可能是我們在過去看不到,或者沒有意識到,但是一旦這些經濟發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時候,這些潛在的競爭力就會真正變成一種競爭優勢,但是假如我們沒有注意到它,或者忽略了它,可能往往會給我們造成比較被動的局面,我們先來看一個片子。

  光電産業被稱為21世紀的朝陽産業。重慶市是國內公認的三大光電研發基地之一。擁有在業界赫赫有名的信息産業部第44所,第26所,重慶大學,重慶郵電學院等科研機構,以及一大批光電企業。然而,重慶的光電産業起步較晚,光電人才和技術資源沒有得到有效整合。重慶的光電人才成為外地光谷建設重點吸引的對象。一些外地官員和企業負責人經常光顧重慶,以優厚待遇吸引重慶的研究機構和光電人才到外地發展。有些城市甚至準備出資數億元,將重慶的某些研究機構整體搬遷到外地。據估計,重慶市每年流失的光電高端人才達70人以上。即使是在重慶市決定將光電作為重點産業大力發展的2000年之後,外地到重慶挖取光電人才的現象也經常發生。信息産業部44所,26所等科研機構的專家是他們挖取的重要目標。中國工程院院士,重慶大學黃尚廉教授對此表示了深深的憂慮。重慶的人才大量流失,這個體制不行的話,人才留不住。而且重慶這個環境,這是西部的一個共同的毛病,,觀念落後,體制落後,然後這個環境不是很好。

  主持人:我們今天場上也有來自信息産業部24所的幾位朋友,我對面的這位朋友就是來自24所的副所長研究員,郭明先生,您先來給我們介紹一下,當年您是不是經常會遇到有人來挖您。

  郭:無論是24所、14所,電子3所包括咱們重慶的高科技企業人才,應該説多年以前,一直到現在,都不斷地發生這樣的事。

  主持人:來挖您的人,給您出的最高的條件是什麼。

  郭:這個屬於商業秘密,不便透露。

  主持人:但是他們給你開的條件您覺得怎麼樣?

  郭:很有誘惑力。

  主持人:我覺得可能誘惑力還是不夠,要是夠的話,可能今天您就不會坐在這兒了。

  郭:我不這麼看,其實我周圍的包括咱們電子3所的同事在這裡,我覺得我們這一批人能夠紮根在重慶這個地方十幾年,我覺得這個開價是一個誘惑力,這是肯定的,但是我覺得更多的,我們還看重另外兩個東西,一個就是我們的感情,我在三線幹了十年,在山溝裏幹了十年,我們感受我們這樣一支隊伍,一支非常有戰鬥力的隊伍,我們的員工非常的好,他是能做很多的事情的,但是沒有做好,是有種種的因素在裏面,所以我還是希望把我個人的發展跟咱們企業的發展聯絡在一起,大家一起發展。

  主持人:假如有人開價説,我連你的隊伍,連你的研究所一塊兒挖走,一塊兒搬走的話,您那時會不會要考慮一下。

  郭:那肯定要考慮,不過我要請示老闆。

  主持人:謝謝,在我們的郭先生旁邊的這兩位也是我們信息産業部44所的兩位所長,一個是老所長楊賈德先生,還有一位是我們的現任的所長黃軍波先生,歡迎你們兩位。兩位不用謙讓,你來談一談這種情況是不是你們經常會遇到的,像我們郭先生遇到的情況。

  黃:應該講光電子熱的前兩年,44所在面對人才這個危機方面,確實出現過比較大的危機。

  主持人:您手下最大的危機曾經到的什麼程度呢?

  黃:到了一個研究室幾乎走完了。這種危機我們是這麼看的,一個是由於市場本身,對人才的需求,體現了光電子的活力,你要説這些人是沒有人要的人,那這部分人就表明不了光電子在市場經濟中的活力。第二個可能更多的是在我們自身,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留住人,讓他們發揮作用來反思,不能一味地怪別人把我們的人給挖走。我們也可以看到這麼一個事實,在挖走人的同時也有人來,比如説我就是去年從成都到的重慶。

  黃奇帆:

  從人配培養和吸引的角度來講,一個地區的人才,一個單位的人才被挖走,或者挖人家的人才,這是市場經濟中經常發生的事情,作為一個地區,或者一個企業,一個研究所來説,最重要的是在怎麼選拔人才,怎麼使用人才,怎麼激勵人才,怎麼培養人才,培訓人才,這四個環上把機制搞好,那麼不僅用待遇留人,而且用事業留人。

  主持人:重慶市可以説集聚了非常多的人才,也積聚了非常多的科研力量。但是前些年,一直有一句話叫做孔雀東南飛,在留住人才方面,吸引人才方面,的確是面臨著一個人才流失的局面,但是我不知道我們的觀眾注意到沒有,我們今天這兩位嘉賓,實際上都是從外地來到重慶的,而並不是重慶的,陳先生是從北京過來的。

  陳衛:我是重慶人,北京回來的,應該説是美國回來的。

  主持人:從美國回來,到北京又到了重慶。

  陳:先回到北京,再回到重慶。

  主持人:您是純粹的北京人。

  陳:應該説是純粹的北京人,

  主持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孔雀東南飛的情況下,為什麼會出現一個孔雀西南飛,這個原因是什麼。

  陳:我們這個公司之所以有重慶這個公司,實際上也是因為孔雀東南飛的現象,以前在這邊有一些大的公司,但是它當初可能也有一些剛才郭先生面臨的情況,都在孔雀東南飛,我們也有這種情況,後來我們在這邊就成立了一個公司,機制改了一下,一半是國有的,一半是這些員工的,用了這種機制我們的人員就都留下來了。

  主持人:那陳威先生呢,您的故事給我們講一下。

  陳威:我這個稍微簡單一下,我就是重慶人,一個喜歡家鄉,一個大家談得比較多,就是講孔雀東南飛。但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另外一個現象,我們叫做鳳凰落西南。因為什麼情況呢,就是現在重慶真正看到的,到重慶來創業的人相當多,我們今天兩位比較榮幸地坐在這兒,給觀眾們談自己的感受。實際上重慶這個環境對於某些比較特殊的行業來講,很有吸引力,因為我是做無限通訊的,可能從這個圖案可以看到,重慶的地理地貌是兩江加上山,所以從傳統的有線通訊的話,挖溝埋線的成本非常高,重慶這個地方對無線通訊的需求就顯得更加迫切。基本上講,重慶市政府在裏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當年我是95年回到北京,96年到重慶,重慶市政府當即就幫助我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驗基地,在重慶邊上一個百市磯的地方,所以説在全國別的地方,你説要很快地對於一個新的技術給你提供實驗點,一般比較困難,但是在重慶這個就完全不一樣了,

  黃奇帆:剛才兩位講到的話題,扯出了一個規律性現象,就是人往高處走,一般來説,會往生活方式生活水平高的地方走,或者事業發達的地方走,但是又有一個規律,就是資金是往回報率高的地方走,資本是向有錢賺的地方走。

  主持人:正像剛才陳先生談到的,他來重慶的第一個原因是因為重慶有市場。

  黃奇帆:那麼一個地區只要有市場,有回報率高的項目,有發展前景,資本,資金,錢是會流到這個地方來的,而掌管資本資金的企業領導,和他匹配的那些技術人是跟著這個資本流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對人才流動這件事,政府要有信心,企業家要有信心,你只要把自己這個地方發展了,經濟搞得好,高科技的事業,前景工作做得好,那麼你這個地方就會有人才來,因為有資本來的地方,一定會有人才來。

  主持人:人才跟著資本走,而資本會跟著市場走,所以最終是市場決定人才的流向,

  主持人:人才跟著資本走,而資本會跟著市場走,所以最終是市場決定人才的流向,對於這兩點,兩位陳先生有沒有自己的體會。

  陳衛:吸引人進來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怎麼留住這個人,在這裡發揮他的作用,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使他的産出率最高,這一點,這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那就是靠公司的管理機制和文化來確定的。

  主持人: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在重慶發展象你們這樣的高新技術産業,和在北京或者在上海相比,它們未來的空間到底有多大呢?

  陳:我們公司的特點是,在北京也有幾個部門,在重慶也有一些部門,主要的生産銷售都在重慶這邊實現的,我覺得在北京那邊也是一個現實,因為在北京還有一大批更高檔更前沿的一些技術,比較容易跟蹤。重慶這邊我們覺得有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一個是人才環境,我剛才講過,比如説他比較忠誠,比較刻苦比較敬業,然後政府這邊的環境,有些事情在北京那邊可能不能受到那麼大的重視,因為北京畢竟高新技術相對來説比重慶多得多。

  陳威:我們這樣的企業是做光電子通訊的,我們提出了一套自己完整的自主産權的無線通訊系統,我們産品實際上是針對經濟不發達,特別是一般的低端用戶的産品,大家可能聽説無線市話這麼一個産品,那麼特別是西部地區,這個電話普及率還不到20%,如果採用我們這樣的系統以後,一般的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用這樣的電話,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提高他的勞動生活率,舉個簡單的例子,就是我們高速公路上,如果你錢比較多一點,你可以開奔馳汽車,你錢少一點,你可以開一個夏利車,甚至開一個奧拓車,但是無線通領域裏面,這個選擇就很少了,要麼你就打全球通的,要麼你就打CDMA,這種類型的電話對普通老百姓來講,還顯得太貴,我們現在想通過我們自己新的技術,利用我們自己在國內,在重慶這一個比較低的勞動成本,在這個基礎上産生一種低成本的實用的無線通訊工具。使得我們中國的老百姓能夠在高新技術的基礎上,得到更多的享受和利益。

  主持人:重慶就像是個大碼頭,實際上是整個西部地區的一個大碼頭,是西部地區的一個橋頭堡,在這個概念上來講,到重慶去發展高新技術産業,有沒有這樣一種思考,就是我們要瞄準廣大中西部的地區,他們的需求和他們的市場?

  黃奇帆:這個話可以這麼説,實際上信息産業,跟機械工業傳統加工業有很大的不同,傳統加工業,誰如果搞總裝,誰可能就是龍頭,是技術合成的龍頭,比如轎車總裝的系統,一般是比較高的,但是在電子工業裏,誰搞總裝,誰是搬運工,誰是低端産品,誰是勞動密集型的産品。所以説做多少多少臺電視機,多少多少臺PC電腦,實際上它只是産業鏈裏面最末端,最沒技術含量的,但是不是先西部就不做這個事,實際上一樣要做,因為這個代表了勞動密集型的一個市場,如果西部的企業在産品生産上是低端加工,但是在經營平臺和物流平臺自己掌握,這個利潤就高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可以從這個角度發展,但是另外一個角度,我們作為技術開發來説,又希望在電子産品上能夠向高端走,零部件的技術一般比整機技術含量高,軟體技術又比零部件技術含量又高,那麼我們西部人才應該往高端,儘量地去推進。那麼,通過知識産權的自主開發,能夠掌握高端的技術産品,掌握了這個,也能佔領市場,所以兩頭都要幹。

  主持人:未來重慶的高新技術産業應該説一個什麼樣的格局,

  黃奇帆:重慶的電子産業往哪兒發展,如果講集成電路為電子産業,那整個中國的半壁江山在上海,如果講計算機製造和軟體製造,那麼中國重要基地在北京,如果講家電這一類的産品,那在深圳廣州,重慶如果在這三個領域去追去趕,怎麼做也做不好,做不上去的,在光電子領域又是世界信息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又是我們有歷史的基礎,技術的基礎,所以在這個方面如果選擇得當,成為我們突破口的話,很可能是重慶,高科技産業信息産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戰略。

  主持人:我們今天也請來了重慶市高新區管委會的主任王小若先生,我們也請王主任,就這方面談一談重慶市的遠景會是什麼樣子的。

  王:我們將在北部新區建一個光電産業園,我們想在利用石橋部高科技這個基礎來做好兩件事,一個把高新區作為我們光電子産業的一個孵化器,一個作為一個加速器,我們的目標在今年我們要做到電子行業,就是IT,包括光電子的,我們今年要做到20個億。那麼我們想在2005年我們將做到100個億,這就是我們的目標。

  主持人:一個非常大的發展規劃,謝謝您。

  主持人:我們下面還是請我們現場的觀眾朋友來提一些你們自己關心的問題,或者你們自己的一些看法。

  觀眾:黃市長你好,我想可能您對於上海或者重慶市都比較了解,但是從我的感覺,上海的本地的名牌産品,可能還不一定有重慶多。但是上海的經濟發展卻比重慶快得多,我想這是為什麼?

  主持人:謝謝,這好像也是一個經濟現象。

  黃奇帆:這主要因為上海十年吸引了500多億美元的外資,這500多億美元的外資,差不多要四、五千億人民幣,然後這些外資背後跟他合資的中方的投資,匹配在一起,是一個上萬億投資的概念,那麼這個上萬億産生的經濟活力,發展擴張,應該是使整個上海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覺得我們重慶吸引外資的程度,跟上海比差距比較大,上海一年可能有40億美元的外資到位,重慶一年可能是三億、四億美元的外資到位,只是上海的10%。那麼今後十年重慶在這個領域,對外開放領域,可能是我們要努力推進的一個方面。

  觀眾:我想問一下,和記奧普泰的陳總,我們知道您的總部設在重慶,但是又有一種説法,就是您的高層領導經常呆在北京,是不是有一種想法,將來有一天,或者把總部遷往北京。

  陳若濰:那不可能的,實際上因為我們這個公司現在在這邊發展得非常健康,我們現在的産品原來只是面對國內,實際上我們下個月就有400多臺産品要發到國外去,這都是在重慶這邊開發生産出來的東西,所以我們只會逐步步去加大在重慶的重點,人員、包括投資會逐步越來越多,只會這樣,我每次來,實際上我從十年前第一次到重慶來,以後每年至少來十幾次,比如上周來重慶,這周又來了,來得非常頻繁。

  黃奇帆:他屬於重慶和北京的兩棲式人才了。

  陳若濰:因為你家在北京,那是一個現實,所以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公司員工也整天跟我説,你看南方花園附近的房子非常好,又非常便宜,整天有人動員我買一棟房子,我也是在認真考慮這個問題。

  主持人:你在北京會得到什麼,你在重慶會得到什麼。

  陳若濰:北京那邊更像一個研發的機構,重慶這邊有研發,更側重於生産,是從這麼個角度來安排的。

  觀眾:重慶市有沒有這樣的規定和想法,把我們的科研院所,或者説高科技企業中國有的那一部分,劃出一部分股權出來,作為技術人員的股份,或者説期股,有沒有這種打算呢?

  主持人:謝謝,這位朋友問的問題,正好跟我要問的問題有點像,你看現場的兩位和科技界的企業家都是外來的和尚,所以我們也很關心重慶本地的和尚怎麼辦?一般都説外地的和尚好唸經,本地的和尚怎麼辦?

  黃奇帆:這個事情現在重慶的研究所,包括一些工程設計院,有中央下放的,也有重慶本地的,那麼現在它是實現兩部轉折,這個過程是分兩個概念,第一個事業性質的應用研究所,把它轉化為企業制,把它逼近市場,第二個,在企業轉制的過程中,裏面職工部分股權賦于給他,這個是我們現在提倡的。

  主持人:好謝謝您,謝謝。好,郭先生,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從您開始的,看來最後您也要表示以下您的態度。

  郭:可以説是一個問題,也可以説是我的一種感受吧。去年8月10日,包市長帶隊考察高新技術企業。當時我就跟他提了一個問題,我説不僅我們老的企業傳統企業,要重視它的體制創新的問題,也同樣應該把我們這些高新技術企業,把這個制度的創新,要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基礎來抓,這將是我們創建百年老店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

  主持人:好非常感謝。我們今天的話題是從郭先生開始的,最後結束也結束在郭先生那裏,到這時候,我想可能各位才知道他為什麼沒有離開重慶,沒有離開24所真實的原因,那麼原因還是像剛才黃市長提到的,在重慶找到了市場,找到了這樣創造一個新的企業的機會,同時也有一種新的機制,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慶的人才的流動才能成為正常流動的態勢。

  我想我們昨天談的話題,更多的是談的重慶的過去,但是我們今天,談的更多的是重慶的未來,所以當我們談未來的時候,似乎覺得有一些霧裏看花,看不太清楚,但是我想,未來之所以對我們充滿了誘惑力,也正是在於我們可能非常難以準確地預測,未來的十年以後,我們會是什麼樣子,我想有一句話,可能非常適合我們今天的重慶,面對新的世紀,我們會有新的挑戰,但是同樣會有新的機遇,非常感謝各位參加我們今天的節目,也非常感謝我們場上的嘉賓謝謝。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