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節目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打造法則         



張維迎:WTO —— 中國企業面臨的問題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好!歡迎收看《商界名家》。

  北京大學光華新年論壇關於WTO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話題引起了廣泛關注。今天我們為您選播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維迎教授的主題演講。

  張維迎,1959年出生於陜西省五堡縣,雖然他離開陜西在北京工作多年,其間還到英國牛津大學留學了5年,並獲得了經濟學博士學位,但是到現在他講普通話和英語,還帶著濃濃的秦腔味道。張維迎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師從著名經濟學家,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主攻産業組織和企業理論。張維迎教授在企業理論和有關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內外學術界和企業界有著廣泛的影響,被公認為中國經濟學界企業理論的權威。

  好,現在請大家張維迎教授作演講。

  張維迎:

  簡單説,我個人對中國加入WTO之後國家的競爭力表現非常的樂觀,但是對中國的企業的競爭力表示非常的悲觀。為什麼這麼講?加入WTO之後,而且我們一定要做出一個重要的區分,這就是國家的競爭力與企業的競爭力不再是同一個東西,過去我們在談到競爭力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國家的競爭力和企業的競爭力混為一談,但是以後不是這樣。加入WTO之後,國家的競爭力主要表現為我們這個國家吸引資源、要素、技術的能力,而企業競爭力要表現在一個全球化的市場當中你的賺錢能力,盈利能力。

  根據台灣、日本、南韓等國發展的經驗,我估計,中國國家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可以持續15到20年,也就是説在未來的15年到20年裏面中國的經濟對全世界的企業資本、人才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中國的經濟保持7%以上的增長速度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中國企業目前所具有的競爭力大體只能秩序三到五年的時間,如果在三到五年之後中國的企業不能發展出新的競爭力,那麼我想中國的經濟可能是被外國企業所主導的一個經濟,而不是被中國企業所主導的經濟。

  為了理解這一點,我們首先要理解一下中國的企業過去有什麼樣的競爭優勢支撐著我們企業在發展在賺錢。我總結了一下有五方面的競爭優勢。前兩個方面主要與國有企業有關,後三個方面,特別是後兩個方面與民營企業關係更大。

  第一個方面,廉價資源。在中國過去的企業無論是國有的,和民營的,享受的很重要的優惠就是廉價資源,我們使用著大量的稀缺的資源,資金,人才,但是我們並不為這些資源資金人才負他們足夠的成本。舉例來説一個房地産公司可能是賺錢的,但是他主要是由於通過政府劃撥得到土地,它只要賣起房子賣出去就可以賺錢。另外資金方面,國有企業也獲得了大量的免費的資金,即使我們過去資金在過去的改革當中還是資金付費,但實際上我們國有企業拿到銀行貸款的時候並沒有想著要償還貸款,就像今天上午講到的。在好多企業貸款時沒有想著要還這個貸款,所以不存在信用文化的問題。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的人力資源。中國的好多的企業如果能盈利的話,我估計主要是靠剝削高素質的人才。有一個人他可能值二十萬,但是我們國有企業只付給他二萬塊錢,但是由於人事管理等方面的限制,這些優秀的人才他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市場價碼,可以賺錢。民營企業從此也佔了一些光,因為國有企業付他五萬塊錢,所以民營企業就付他五萬塊錢,也可以賺錢。最典型的一個情況就是像八十年代工企業也非常具有競爭力,為什麼?因為他們利用生産飛機的原材料生産洗衣機、電風扇,但是他們對這些原材料並沒有付他們真實的價格,甚至連普通的價格也沒有付。所以他們能前賺錢。

  第二賺錢的理由,政府的壟斷和地方政府的保護,我們的任何企業都要得到政府的批准,但是你一但進入這個市場以後你就會覺得這裡面有好多好處,就是壟斷租金,你能幹的事別人不能幹,所以你就可以賺錢,在一個地方上,為什麼那麼多企業都能生存,就因為地方政府保護的這些企業不允許外國的外地的優秀的企業進來,不允許高質量的産品打敗這些劣質産品,所以生産假冒偽劣可以賺錢。由於在過去十幾年來雖然有大量的外國公司進入中國,但是中國政府的規則是一個非常不透明的,非常不穩定的規則,使得外國企業進來以後,像進入了迷宮,他們根本摸不著在中國如何做生意,這也為我們中國企業提供了大量收取導遊費的機會。我們中國企業可以高定某一個幹部,所以外國企業只好跟我們合作,所以在人家賺錢的裏面我們可以分一些勺,我們叫我們收取的小費。

  這兩個因素支撐我們企業很很重要甚至主要的因素,大家經常談到國有企業,特別老的國有企業負擔非常沉重,老的職工非常多,但是我們把一些優惠的東西考慮進去以後,他們也不會吃虧,我們看看我們的銀哈系統有那麼多的勞動力,那麼多的網絡佔用那麼大的土地,基本上沒有佔用什麼費,所以靠廉價資源獲取了競爭優勢,靠政府的保護獲取的一定的競爭優勢,可以生存下去。

  第三個原因,主要對我們的民營企業可能更重要。就是吃苦耐勞,在外國一個人一天工作8小時,一週工作5天,每週還有20幾天的休假,在中國民營企業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一週工作7天,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當然有競爭力,所以溫州的産品賣到美國競爭力,因為美國人生産不起這些東西。在好多新興的高科技的民營企業也是一樣的,我們看大量的企業不分白天晚上都在工作,一天十幾個小時。當然有一些企業晚上主要是進行招待,開卡拉OK,這也很忙。所以我們經常説企業領導人應該到學校學習一些東西,進行一些系統的現代系統的管理知識的訓練,這些人説我們太忙了,可能大部分忙在飯桌上,在卡拉OK的包間裏面。

  第四個理由我們的家族管理。在民營企業發展初級階段,由於社會沒有信任,由於真正經理隊伍沒有形成,民營企業主要靠家族血緣關係,同學關係,朋友關係來招聘管理人才,管理企業。好處是什麼?好處信任度高一些,這時候成本我們經濟學家稱之為代理成本的關係。

  第五産品優勢。這中國企業都存在一些優勢。儘管肯德基這樣的公司都打入中國,但是中國企業優勢還可能維持十年二十年,所以四川省在北京賣産品非常困難,但是四川參觀在北京非常紅火。

  我們看一下未來,在加入WTO之後,這些優勢可能都不會存在,除了最後的一條。

  第一條廉價資源不再存在,過去是二十萬人你支給他兩萬,以後二十萬了你就要付他二十萬,這樣一算好多企業就要虧損了,過去中國企業不重視人才,我擔心未來中國企業想重視人才但沒有機會了,因為你沒有能力付的起那麼多起招的起人才。其他資源包括土地,資金也進入了市場化,所以廉價資源的優勢不再存在。就回到剛才講的例子,我們八十年代的軍工企業很有競爭優勢,但是到90年代都垮了。同樣現在現在的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由於廉價資源獲得的競爭優勢到二十一世紀都可能要垮掉了。

  第二個行業壟斷,加入WTO之後對中國帶來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政府由規則的制定人和改變人變成規則的執行人和接受人。我們政府習慣制定改變規則,但不習慣遵守接受規則,WTO以後,政府無論願意不願意給你一個很強的承諾,你必須遵守承諾,WTO的規則也要變成國家的法律的一部分。地方保護也變得非常困難,國家保護也非常困難。像汽車行業為什麼長不大,就是因為保護,我們有一些民營企業進入汽車行業,但是老不到國家經貿委經濟委的批准,第一輛私家汽車生産出來了,但是沒有辦法投入市場。未來這些規則變得越來越清晰,外國人也不需要中國要做他的導遊。他知道那些可以賺錢,所以原來合資企業在特殊情況下形成的是所謂雙嬴,現在可能要變成單贏,就是外國企業會相當一部分會退出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在短期內也有一些企業可能會獲得一些好處,我知道的外國的保險公司要進入中國的話,最多持股不能超過50%,他一定要找一家中國的保險公司與他合作,或者中國的信貸企業。我知道的一個例子是這家外國的很大的保險公司在中國找的一個合作夥伴是沒有任何的保險業的經驗的,也不是做保險的。我就納悶,為什麼他找這些沒有任何保險資質的企業合作成立保險公司,我想唯一的答案,因為現在有規定所以他只好跟你合作,但是一旦這個規定幾年以後廢除了,他就會退出跟你的合作,如果你找一個現有的保險公司要退出來難一些,找一個沒有保險公司的企業退出來就比較容易一些。未來的政府規則越來越透明。

  過去政府好多規則是放在兜裏,關係好的人給你掏出來看一下,關係不好的人你根本看不著。另外就是多變,過去我們講,我們政府的政策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其實比月亮還糟糕,為什麼?因為月亮可以預測,所以生産月餅的企業知道什麼時候是八月十五那就會籌備産品。但我們的政府是有時候初一是圓的,有時候是八一,有不確定性。所以這對我們企業預測未來宏觀形式帶來很大困難。所以在這方面國外企業和我們變得更為平等。

  另外吃苦耐勞以後慢慢也不在存在,在人們收入提高以後,他們更追求的生活的品質,他們要去旅遊,要跟家人團結,要去遠郊住他們的別墅,他們不會再一天十幾小時的工作,這時候勞動力的成本就會大幅度攀升。

  另外一點家族管理,這是有信任但是沒有能力,因為你很難在一個家族裏面找到你所需要的這些所有的優秀人才。外國企業進來以後,他們不僅有信任,也有能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跟他們競爭了就變得非常困難。職業經理人都是通過外國企業帶進來了,外國企業進入中國第一步可能帶進來他們本國的母公司的人,然後從台灣、新加坡雇傭員工,然後再推廣到內地。這就是講的外企公司的本地化的問題。

  這樣來説我們中國企業就要考慮,未來什麼是我們的競爭力?在過去的學術界強調的是一個産業的特點,就是經濟學家把産業進行了劃分,有些産業能賺錢,有些不能賺錢,那些能賺錢就具有一定壟斷性的,市場集中度比較高的,所以我們找到一個好的産品就可以賺錢,好比房地産能賺錢,好,我們都做房地産,如果説搞飛機運輸航空能賺錢,那我們搞航空。但是大量的經驗研究表明,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的利潤率的差距遠遠大於行業之間利潤率的差距。這也應了一句話叫做行行出狀元,這裡可以叫行行能賺錢。所以現在學術界把企業的研究轉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不是行業的競爭力,企業內部所擁有的資源和能力。

  一個企業要在競爭的市場當中比其他的企業搞的好,才能賺錢,你怎麼能比其他企業搞的更好,這裡強調的是你的資源,你的能力一定要有獨特性,如果你沒有這個特性,你所有的別人都有,那你就很難賺錢的。大家就看到一點了,中關村很多,但是中關村真正賺錢的企業很少,因為中關村的經濟類似一個農民經濟,就是説一個農民今天種辣椒賺錢了,結果明天全村人都開始種辣椒,所以辣椒就賣不出去了,所以中關村所謂電腦行業的企業都告訴我,他們賺的是搬運工的錢的,不是賺的企業所具有的獨體的資源帶來的利潤。

  如何做到你有獨特性,第一偷不去,第二買不來,三拆不開,四,帶不走,五,溜不掉。

  什麼叫偷不走,你有一種東西別人模倣的時候非常困難,所以你具有的東西別人不具有,這可能是你的技術,也可能是你的企業的文化,一個品牌。當然能不能偷走依賴於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産權制度,在美國偷不走的東西在中國是很容易偷走的。這就是由於中國的法律制度産權特別知識産權的缺乏一個足夠的保護,如果我們不考慮其他的,僅僅這一點,我們也看到在中國如果要真正競爭,有相當的難度,你可能花了相當的資金從事的一項技術改革,好比你創造了一個軟體,你這個軟體出來之後所有的人都在免費使用它,你的競爭對手還在賣它,他偷偷從你這兒拿走樣本,進行複製進行銷售,好比方正的電腦製版系統就有好幾個企業在仿製方正的産品。這就是中國企業保證競爭力變得非常困難。

  第二點買不來。就説這樣的資源沒有市場,市場上得不到。所有在市場上能得到的資源都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比如人才,我們經常説,人才是核心企業的競爭力,如果你有別人沒有的人才就是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如果你有的人才別人也有這個人才,就不是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所以我説一個企業在未來他有優秀的人才是由於他有核心競爭力,而不是因為他有人才,所以他有核心競爭力。我們原來有廉價的人才,未來不再有了。所以你要知道哪些東西你在市場買不了的,或者買來的質量不合你市場的質量。

  第三點拆不開。這個我們強調的是企業的資源和能力具有互補性,有了這個互補性,分開就不值錢,合起來才值錢,所以員工也走不掉,帶走一部分資源也沒有用,也保證了偷不去。互補性資源最簡單的就像鞋,你的左鞋和右鞋就是互補的,如果一個小偷只偷走你的一隻鞋是沒有用的,所以你要照顧好你的鞋的話,只要靠好一隻就行了。但是這有一個前提,你的鞋跟別人不一樣,如果你的鞋跟人家一樣的,小偷從你這兒有了左的,在別人那兒頭了右邊的,那就不行了。這個人在你企業能創造的價值在另外一個企業同樣可以創造出來,所以這個人今天在你企業了明天就可能被人家偷走了,所以你要留住他,你就要付給大相當於他在你企業創造的價值,所以這時候所有他創造的價值都帶走這時候留給你的什麼都沒有。

  第四點強調一下資源的組織性,就是帶不走。好多的資源可能是像個人,個人的技能,好比MBA你拿到了學位,這時候你的身價就高了,你可以帶走。這樣的資源本身不構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帶不走的東西包括互補性,或者它是屬於企業的,好比專利權,如果專利權屬於個人的,這個企業就不具有競爭力,所以在國外的企業無論誰創造的發明,只要是企業僱員創造的,它就屬於企業,不屬於個人。但是在我們國家大量的技術發明可能都屬於個人,但是一個原因也是與産權保護不利有關。我們知道現在好多的企業的工作人員兼職很多,兼職就是帶走資源的一個辦法,他在你企業搞的錢搞的發明創造,他到另外一個企業或者自己辦一個企業把它生産出來賣錢,當然我們好多民營企業佔了這方面的光,就是在國有企業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員,國有企業沒有付給他應有的價碼,所以他就開始往出帶,在當時的情況,政府為了提高知識分子待遇,就鼓勵兼職,結果就要國有企業資源流出去了,我們民營企業得到了好處,但是這個資源到了你手之後,仍然可以通過這種兼職的方式流出去,這樣你也沒有競爭力。

  最後溜不掉。在企業今天頭不走的話,拆不開的東西明天在市場就可能被頭走,這時候就要求你的企業繼續創造上面所講的四點。這就是對我們企業的要求,實際上一個企業家真正做的不是管理的工作,而是要創造不斷地競爭的這個任務。

  這是從理論上講的一個企業要構成它的核心競爭力的要滿足這樣幾個條件。

  我特別要強調企業競爭力依賴於市場不完善,如果一個市場完善的就不存在企業的競爭力,過去我們講産品市場不完善帶來一些企業的競爭力,就是只有少數的企業或者壟斷企業就可以賺錢,現在我們更強調要素市場,資源市場,只要存在不完善的時候你才能夠賺錢。但是非常無情的是,現代技術的發展,導致市場越來越完善,所以昨天你與政府有關係,這也別人都偷不走,今天你政府的人手裏沒權了,所以你的競爭力就不存在了。所以歷時證明競爭的加劇,市場的擴大,導致消費者享受的利益越來越多,而銷售者得到的越來越少。我們看到網絡也一樣,網絡給我們帶來的新的機遇,給我們帶來賺錢的機會,我以前説過,網絡掙錢是越來越困難。這也是為什麼全世界的企業都在尋找新的競爭力。大概最後歸結到一點,就是目前為止最難被容易偷走,不容易被拆開的就是知識,所以大家強調知識的重要性,特別是企業的互補性企業的重要性。所以並不因為企業生産組織裏面知識含量越來越高,因為東西都容易市場化,只有知識不容易市場化,當然有一部分知識容易市場化,他們做的諮詢工作就是怎麼使得一部分知識進行市場化,但是企業家怎麼要掌握的就是沒有辦法市場化的資源,這也是我們所以需要企業家組織生産創造企業的原因。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現在有一個很好的想法,我賣給你,我能不能賣給你?你説讓我看看,我説不能看,你願意不願意付價格,不願意。我好,你看一下,你看了以後你知道了你會不會付價格,你也不會。所以沒法賣出去。這樣我就一定要把我的思想變成一個産品,然後你可以看的見,摸的著,而你偷不走,這時候我才可以賺錢,這就出現了我們的企業家。

  從這個角度看一下我們中國的企業是什麼樣的。我總結一句話,中國的企業包括中國其他的組織,像大學,新聞媒體在多數情況下我們都是在提高個人的競爭力,而不是提高企業的競爭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好比大學,如何提高大學的競爭力,就是每一個教授都非常的專業化,他在某一個領域能找到世界的前列,或者至少最後的總前沿,這樣我們大學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但是可能我們的教授並不願意這樣做,好比你專業一個很窄的領域,那你講話,你的聽課人就少,費用就低,所以我們的教授會計戰略管理市場營銷都可以講,這樣他可以自己賺錢,但是學校的競爭力越來越差。同樣我們的新聞單位也是這樣,我們不少的新聞媒體單位的記者,都把最好的稿子賣給其他的報社企業,因為這樣他才有收入,而只是用業餘時間應付本單位的要求。社科院也是這樣,社科院的研究人員,特別經濟方面的研究人員,他們要花大量時間搞研究花園,買車買房子,但是社科院的地位在科學界越來越低。

  我們企業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情況?存在,可能更嚴重。每個人都在想辦法自己討價還價的能力,而不是提高企業的能力。

  舉個例子講,好比一個人花一個小時學知識,但是這個知識對企業創造一百塊錢,就企業特定的知識,他也可以花一小時學對自己有用,但是對公司只可以創造三十元的價值,如果在外國企業他會創造激勵機制使你學三十塊錢的知識,但是在中國沒有這樣的激勵制度,所以中國的員工都在學只創造三十塊錢的知識的,而不是學創造一百塊價值的知識。這樣就使得企業能賺錢的錢都會被員工帶走,我們的企業缺乏足夠的互補性的資源,他在你這個企業創造一百的價值,另外一個企業也同樣創造一百的價值,所以他討價還價的結果他把所有創造的價值都帶走了。一個企業真正要賺錢就一定要使得一個員工在你的企業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他在其他的企業創造的價值。好比他在其他企業最大只能創作一百萬,來你的企業創造一百一十萬,你給他一百零一萬的公司你還可以有九萬的利潤。

  這也使我想到我剛才提到的人力資源。好多人覺得中國缺少優秀的人,其實不是這樣,我總結一句話是,一流的企業是用三流的人才做二流的事,二流的人賺一流的錢,三流的企業是,用一流的人才做二流的事,二流的人賺三流的錢。三流企業是中國的企業,一流的企業是國外的企業,國外的企業並確實他們的人並不像中國人優秀,但是他可以做到一加一大於二,等於三,甚至是四,中國企業幹的事是二加二等於四,甚至等於三,這在過去可以生存,在未來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的。你在這方面依賴於我們企業的管理者要真正的設計出一個很好的激勵機制,調動大家學習對企業有價值的東西,而不僅僅對個人有價值的東西。這方面很重要一點就是企業的品牌,企業的信譽。

  我給大家講一個我們學院的例子,好比我們辦MBA的項目,目前收費每個人19.8元,如果讓每一個教授辦同樣課程,他連9萬都收不上來,他加入收到9萬,那麼這多出來的10.8萬,這是我企業,學校的資源,這是他帶不走的,我們企業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有的企業非常自豪的講,我有多少非常能幹的員工,但是你想一下,如果你企業的價值就依賴於你所數出的員工的話,你早晚要完蛋的,企業的價值一定最後沒有辦法歸結于任何單個員工,歸結單個員工的東西都不是你企業的競爭。剛才講我們北大之所以有核心競爭力,就是北大有一百年來積累起來的品牌,很可惜中國企業真正積累企業品牌的有多少?非常少。

  我們市場上的不講信譽的非常普遍,今天我主要針對企業,還有他有三個非常重要的看法。第一個看法企業信譽的價值,品牌的價值,與社會的收入水平有關係。一個社會收入品牌越高品牌的價值越大,所以在美國品牌價值比在中國大,在日本沒有美國大,但是要比中國要高。中國收入正在提高,過去人們不原以為高質量的産品、品牌付這個價,以後人們更願意了。舉個例子,在三年前,有一些超市開始銷售蔬菜,它賣不出去,為什麼?因為大街上的小攤小飯賣的菜你便宜,就可以打垮你,但是今天不一樣,超市裏的蔬菜可以賣出去,為什麼?是因為人民的收入提高了,原以為值得信賴高質量的産品付這個溢價。

  未來給我們提供了提供了打垮這些小商小販的機會,但是我們面臨著一個比我更有聲望比我們名字更向量的外國的跨國公司進來了,好多中國人民願意在外國企業買東西,而不願意在中國企業東西。就好比像賣房子,那個房子便宜我就買那個。就像《大腕》裏面講的,不買好的就買貴的,貴的什麼意思,貴的是有信譽的,可以信賴的,所以消費者就不願意去花很多時間去選擇的話,就可以去買貴的。

  這裡聯想到房地産,房地産有好多企業,我總結一下,萬科和其他做房地産公司不一樣在什麼地方,萬科在做企業,其他的房地産幾乎做項目,不是做企業,但是萬科企業做起來了,大家一聽萬科的項目大家願意看,而其他的企業第一此大家可能搜尋買,但下一次大家是不是願意賣。為什麼收入水平高了以後人們就重視信用,重視水平,就因為收入水平越高,時間越值錢,大家願不願意花之前,像老太太買菜,一根一根挑,你騙不了我。第二點信譽也與産業有關,並不是所有産業信用都同樣重要。我多次舉到一個例子,電視機有品牌而土豆沒有例子,大家可能都知道你們家電視機是什麼品牌,但是你們肯定不知道你們家吃的土豆是什麼品牌,簡單一句話,電視機容易騙人,土豆不容易騙人,所以越容易騙人的産品行業越需要品牌。

  我曾經問過劉永行老總,就在你這個行業裏面你的品牌值多少錢,他説只值1%,但是我只想告訴大家,在不同行業裏面品牌價值是不一樣的,越容易騙人的行業品牌價值越高。如果我們以土豆作為最低産業價值的品牌的話,那麼諮詢業,會計事務所可能是最高的,房地産可能介於中間的,可能其他的産品介於0.7%左右的位置,這可以畫一條線來。在美國上市公司有一個企業市場價值與企業有形資産,就是財務報表裏面資産的比例就可以很明顯看出來,越是這樣信息不對稱,容易騙人的産業市場的溢價越高,但是它真實市場價碼會非常好。

  劉永行老總他的企業的品牌價值可能只1%,這可能是過去是這樣,但是我想未來可能會更值錢,這就談到了第三個論點,就是我們過去講價值鏈,我要講信譽鏈。什麼是信譽鏈,就是説任何一個企業品牌的價值依賴於其他的環境。好比我們消費者都原以為有品牌的高質量的東西付異價的時候,就會人願意生産高質量的,而有人願意生産高質量他就想得我怎麼使別人更信賴我,這樣連鎖店就起來了,連鎖店能打垮普通的商店,就是因為連鎖店它的信譽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是一個好多的企業,他的任何一個店裏面,任何一個店欺騙一個客人,他就會使所有的店的生意受到損失。如果連鎖連起來以後,其他商店都得重視信用,信用不好企業就要垮,所以就推到生産廠家,而生産廠家由於他必須重視信用,這樣就推到原材料生産廠家,零部件生産廠家。我想在未來的中國也是這樣的。

  消費者對吃的肉不放心地時候,就會有大的連鎖店出來供應肉,所以就不願意去小的店去買肉,所以大的連鎖店賣肉的時候就不能有壞的名聲,這時候肉店連鎖店一定要跟大的屠宰場建立一個合同,如果屠宰場不講這個信譽的話,他就沒辦法把肉賣出去,肉要好那麼他就必須得買好的豬飼料。所以從這個信譽鏈來看,希望他的品牌在未來越來越值錢。

  我們在看今天企業真正的競爭力就是品牌的競爭。好比耐克在中國可以賣100塊錢,美國賣100多美元,賺的就是品牌,所以品牌會在總分配當中佔的比例越來越大。

  美國品牌的形成是一個歷史的過程,WTO沒有給我們提供這樣的過程,我們毫無品牌的企業要直接面對幾十人甚至上百年全球聲譽品牌的企業,品牌的産品,這才是對我們企業最為殘忍的地方。當時這不是説中國的企業沒有救,還是有救的,這個救就依賴於我們在座的企業家真正的努力,認識到我們生存環境越來越難,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建立起來的互補性知識,互補性資源,在未來的市場來,也許我們沒有能力生産出帶有中國排號的汽車,但是我們可以足夠的通過生産雇傭,好比通用汽車,好比奧迪這樣汽車的零部件來,這當然也是一個信譽問題,如果零部件企業沒有信用,奧迪不會跟你進零部件,所以你還是要講信譽。

  所以回到我剛開始講的一句話,我對中國的經濟是非常樂觀。包括我們在座的各位你們有能力你們的市場價碼就會提高,這是WTO以後對我們每一個有能力的致富,因為企業沒有辦法再剝削我們,因為也使得我們企業的生存更為困難,所以我對中國的企業不是和樂觀。謝謝大家。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