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節目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打造法則         



樊綱:中國只能做贏家(上集)


  主持人:您好,觀眾朋友。大家講,大家談,《大家講談》,現在開講,這裡是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一個知識與成功結緣的地方。

  2001年,隨著中國申奧的成功,美國遭受恐怖襲擊,APEC會議在上海成功的召開,以及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一錘定音,這些歷史事件的發生,中國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那麼中國的經濟能否長期保持一枝獨秀呢。中國的企業能不能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後迎接來自國際大公司的挑戰呢。中國的經濟改革,到底應該遵循怎樣的發展道路才算合理呢?今天我們請到了中國著名的經濟學家,樊綱先生和大家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讓我們有請樊鋼老師。

  (掌聲)

  主持人:樊老師今天來到這裡,引起大家強烈的關注,包括那些閃爍著亮光的眼睛們,我們注意到現場有很多樊老師的精采照片,我很喜歡最後一張,我們把攝像機對準這一張,樊老師這是您什麼時候照的。

  樊綱:16歲剛過一個月吧,在北大荒。

  那個時候您在北大荒幹什麼呢。

  務農啊,當時叫做農業工人。

  主持人:您務了多長時間的農?

  樊綱:八年吧。

  主持人:務了八年的農。

  樊綱:從16歲一直到24歲,然後一直到一九七七年考大學。就是整個青春年華你一直是以農民的身份度過的。後來聽説您報考了經濟學是這樣的嗎,

  樊綱:我考大學的時候報了三個志願 三個志願填的都是經濟學。當時叫做政治經濟學。

  主持人:當時經濟學是一個很熱門的專業嗎?

  樊綱:當時確實不是一個很熱門的專業。但是 第一我當時考不了理工科,因為我沒有上過高中,甚至沒有上過初中。所以只能靠讀過的那一點兒雜書,文史哲經的雜書來考文科。另一方面當時自己讀了一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書,《資本論》什麼的,開始對經濟學感興趣,這還真不是隨便報的。確實因為對它開始感興趣,然後就確定三個志願都報的都是經濟學。

  主持人:樊老師後來拿了哈佛大學經濟學的學位。

  樊綱:那倒不是,我是在讀博士學位期間,在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讀博士期間,到哈佛大學聽課學習,是作為一個交流學者。

  主持人:您是哪一年回國的?

  樊綱:一九八七年,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七年在哈佛。

  主持人:五年之後,樊老師就成為中國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之一了。樊老師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中國的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問題。讓我們大家熱烈歡迎。

  樊綱:謝謝,謝謝同學們給我的掌聲。。。。。。

  剛才主持人也提到中國今年(2001年)還有一系列的喜事吧,其中包括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那麼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呢,很多人有一種喜慶的心情。

  但是,前兩天一個記者採訪的時候我談到,沒有見過任何一個民族像中國這樣以一個喜慶的心情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不在乎它所帶來的壓力,風險,帶來的挑戰。我想這個原因之一在於我們中國人願意成為世界市場的一個有力的競爭者。願意成為一個在世界民族之林當中一個有發言權的民族,一個有實力的國家 一個民族。。。。。。

  因此這些日子,包括這幾年在討論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多數人都在問這個問題,我們怎麼樣能夠更好地競爭,我們怎樣能夠在更加激烈的全球化市場競爭當中,能夠逐步地發展,逐步地壯大。因此,競爭力的概念就成為一個大家非常熱門的 不管是MBA的課堂裏 還是企業的研討話題 在我們的各種政策研討會上,我想競爭力都會成為一個非常中心的概念。大家現在很多情況下一提到競爭力 往往就是和一些非常重要的東西聯絡起來。

  比如 一提到競爭力就説要有技術高新技術, 要有資本,要有人才,要有各種管理經驗等等。這樣一種説法不是不對,有技術、有資本、有人才、有好的管理經驗教訓等等。如果用這些東西能使你的競爭力提高,而且這些東西往往確實是能使你的競爭力提高。

  那麼,它確實和競爭力概念是聯絡起來了,但是 如果競爭力的概念只是這些東西的話。只是這些技術、大資本,高技術,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等等的話,那麼似乎我們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一些弱小的企業,似乎就沒有競爭力,就不能有競爭力了,對不對。因為什麼呢,因為發展中國家,因為發展中地區,落後地區,這些弱小企業 我想我們中國多數的企業,包括諸位可能在座的 正在工作的一些企業,在世界競爭面前,仍然只算是弱小企業。那麼,這些定義 它們所處的地位就是比起那些發達國家,發達地區,那些跨國公司和先進企業來講,就是缺技術,缺資本,缺人才,缺管理。那麼怎麼發展,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即使我們很多的弱小企業,包括一些民營的中小企業等等,他們卻很有競爭力,東西賣得非常好。賣得非常便宜非常有競爭力。

  因此 這就值得我們思考了,思考這個競爭力的概念究竟是什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發展戰略,採取什麼樣的措施才能提高,才能逐步提高我們的競爭力。而且立足於現實 發揮我們的現實競爭力,從現在開始在市場上立於不敗之地 這就涉及到另一個發展經濟學的概念,就是所謂的"相對優勢"的概念,它不一定是絕對的優勢,但是它是一種相對的優勢,

  概括起來,大概有三個方面的"相對優勢"

  第一個優勢就是生産要素的比較優勢,對於我們來講,技術可能是貴的,資本可能是貴的,但是勞動力可能是相對便宜的,這個成本可能相對是低的。這就是通常所説的要素的比較優勢,這個可能大家講得比較多一點。

  第二方面,就是所謂的本土市場優勢。儘管我們是發展中國家,儘管我們是落後國家,但是畢竟我們是一個開放的市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我們這個市場,越來越是國際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另一個方面,又是我們的本土市場。在這個本土市場上,我們的企業,恐怕有一定的所謂的本土市場的優勢 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我們對人文歷史,包括語言文字等等,有先天的優勢。我們對於消費者,當地生産者的需求,他的偏好有更多的直觀的了解。對於當地的經濟體制、經濟政策、人文環境,包括人際關係,哪兒有前門,哪兒有後門等等可以有更多的了解

  第三個方面就是所謂的後發優勢。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因為我們相對落後。因此,我們可以低成本,甚至是免費獲得許多的知識信息,或者是許多別人用大量的投資,創新的這種投資,換來的一些技術。通過觀察,通過模倣,然後通過我們的觀察學習,通過學到別人經過多年的市場的競爭積累起來的經驗和教訓,通過市場的各種波動,各種黑幕,各種醜聞等等積累起來的關於管理市場的經驗。這些都是前人在發展當中,在發達國家發展過程當中所積累起來的東西。比如説法規,比如説各種營銷的策略等等,我們可以用較低的成本,可以不用花費很多實際的學費 經濟危機的學費來獲得這些知識,獲得這些經驗,獲得這些教訓,獲得這些體制。

  那麼在這裡面,如何把這三方面的相對優勢(發揮出來)?我舉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現在大家非常推崇的一個著名企業,聯想集團的例子。聯想集團現在是一個高科技的公司。但是它發展的歷程實際上就是利用了這三方面的優勢。我們可以想想,它們自己總結,聯想人自己總結它有三個發展階段,銷、産、研。在最初的階段,它為國際各大品牌在中國做代銷,做代理,賺的是什麼錢,賺的就是本土市場優勢,對不對?利用我們對本土市場熟悉的優勢加上勞動力比較便宜,它在全國各地設點,實現代銷,把這一塊先吃住,然後進行生産。生産什麼?首先是組裝。組裝電腦是什麼意思?是電腦這個高科技産業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它利用的是生産要素的比較優勢。然後在這個過程中,通過給人家做銷售,通過給人家做生産,做組裝,跟這些國際大公司進行交往,可以説是用低成本學到了它們的管理營銷技術。甚至是人家花錢給你去培訓,學到了這些東西,然後逐步逐步自己進入了研發階段,創造了自己的品牌,也就是發揮了後發優勢。節省了研發的成本和學習成本。所以,就是説當你看到這個大企業發展起來的時候,它後面都有一定的道理。

  作為後來者,作為發展者所研究的特殊對象,也就是相對落後的經濟,相對弱小的企業。它所成長的歷程,你會發現,它都離不開這些相對優勢的發揮。而不是一下子達到未來那種所謂的高級的競爭力狀態,要發展中國的經濟,一方面要發展高新科技。另一方面,要看到國際上的新興的科技産業的發展,也都很著急要大力發展高新科技産業,這毫無疑問是正確的,我們需要發展這樣的高新科技産業。但是也需要用一種現實的觀點來看待中國的産業結構。現在有一句話叫做提升産業結構,提升産業結構確實是對的,但是也不能脫離現實,脫離我們現在相對競爭力的範疇。所以發達國家,它的産業結構是它發展到一定水平所産生的結果。而那種結構來講對它可能有競爭力,但是對於你來講,可能就沒有競爭力。比如大家説,西方發達國家 比如美國,現在越來越多的一些製造業,像傳統製造業越來越成為夕陽産業。它的經濟越來越依靠高新科技産業,還有越來越依靠服務業。。。。。對它來講是對的,它勞動力成本那麼高。

  它的傳統産業已經沒有優勢,正在開始向外轉移。而這一些傳統産業,這些勞動密集型的産業可能正是我們發展中國家現階段最有競爭力的産業。

  紐約時報,頭版的位置,曾經登了一個大照片。非常著名的 後來很多人談起這個照片,一位中國人騎著自行車在打手機。中國人也得把自行車換成汽車吧,不能老騎著自行車打手機吧。當然從環保角度,那是另一個問題。所以説即使我們趕上了現在的高新科技浪潮,我們過低的物質生活條件這種課仍然要補。 (中國)900美元的生活水平,仍然要追趕(國外)三萬美元的生活水平。就整個市場的擴展來講,我們也應該給予這些傳統産業以足夠的重視。就是中國能在今後這些年裏,真正變成全世界的製造業的中心……我們可以一方面用現有的人才發展高新科技,但是中國人太多了。另一方面,還有五億農民等著離開土地。這個五億農民,當然從前景來説,今後四五十年,一共大概有五億農民(要)從土地上轉移出來,加入工業 加入城市。這些人可以把全世界的製造業都給接過來。可能還不夠呢!

  (掌聲)

  關於專業化競爭的發展戰略。這個可能指的不僅僅是發展中國家,但是對於發展中國家,對於弱小企業來講,專業化競爭可能具有更大的意義。國際管理學上討論國際競爭力的時候,有的學者曾經提出一個概念,説優勢也不是先天給的,優勢是創造出來的。但是優勢怎麼能夠創造出來?在一定意義上靠著專業化的鑽研,專業化的競爭,才(能)發展出來的。

  瑞士當年開始發展的時候,歐洲已經發展起來了,它還是一個農業國。但是它怎麼樣,它就是多年的積累 多年的經營,除了銀行業以外,手錶業,多年的手工業的發展,創造出來一個手錶業,迄今為止仍然是世界領先的,就是靠長期積累,長期的經營,才培養出一個企業所謂核心的競爭力,獨特的地方。我們過去這些年因為市場經濟剛剛開放,剛剛發展,機會比較多,投資哪兒都賺錢,因此也形成一大批在中國多元化經營的這些企業和企業集團。

  但是時至今日,市場經濟越來越激烈,專業化競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世界幾百強,幾百強,大家都羨慕,這幾百強裏絕大多數都是靠著幾十年上百年兢兢業業,目不斜視,專搞一類産品一種産品才發展到今天,才有了它在壟斷競爭意義上的這種市場的競爭地位。有了市場的壟斷地位和主宰市場的這種力量,才會成天想著怎麼去兼併別人,而不是成天戰戰兢兢地怕被別人兼併,被別人淘汰。

  所以現在確實到了很多的企業,要尊重經濟規律市場的規律,清理副業,突出主業的時候了。

  那麼講這些問題,都是一個基本的主題,我們作為落後國家作為弱小企業,當然我們可能有一些好的大企業。今天可能講的主題不是針對它們,針對我們絕大多數的企業。在面對國際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 面對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從現實出發,必須從分析我們自己的弱勢和優勢出發,來制定我們的發展戰略……

  這些基本的現實,要求我們只能走捷徑,只能做贏家。只能充分發揮我們的相對優勢,來避免我們的相對劣勢,來克服我們的相對劣勢,才能使我們的經濟持續發展下去。應該説現在我們確實有很多值得樂觀的(能)發揮我們競爭優勢的地方,我們就看到了我們非常樂觀的前景。

  有人告訴我,很多的外商,從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往自己的國家發貨。其中有20來位阿富汗的商人,在往回運東西。我説,如果連阿富汗人都買得起的東西,這東西一定有競爭力,而且就是那些襪子,那些鞋,那些衣服,那些玩具,那些文具用品,那些小東西儘管小,它從頭到尾都是我們中國人製造的。今年的出口其它地方都在下降,浙江增長了20%,而且在全國的出口結匯中,佔到85%,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

  民營企業就是利用我們的比較優勢、相對優勢,創造出來這些東西,確實使我們看到了實實在在的中國的力量。説句實在話,包括一些發展中國家怕就是怕這些……那就是競爭力,那就是中國現實競爭力的組成部分,我們可以一方面有高級的東西,我們可以有導彈,我們可以有衛星……將來還可以有飛船,我們又可以做世界的襪子,做全世界的鞋,中國才真正成了贏家,我想我要講的主要部分就到這裡,謝謝大家!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