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揭買房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房地産金融界人士最近透露,隨著廣州人買樓按揭的普及和房地産市場形勢的複雜化,“斷供”現象不斷出現,必須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據一手樓按揭量最大的建設銀行廣東分行提供的數據顯示,總體“斷供”的比例約在1%左右。由於房屋按揭涉及金額多數均以10萬元計,因此有人保守估計樓房斷供牽涉的資金應以千萬元甚至以億元為單位計算,問題的確不容小視。
收入銳減供樓太吃力
出現樓房按揭斷供的原因日趨多樣,市場風險是一個持續因素。從事家電零售的張先生幾年前通過按揭購買了一套豪宅,當時月供幾千元沒有太多壓力,但隨著生意失敗,再加上房屋貶值已超過四成,張先生感到供樓非常吃力,無奈之下只好打算斷供。
據銀行界人士透露,出現斷供的市民中,類似張先生這樣的情況比例很高,特別是在1997年以前房地産市場發展過熱時辦理的按揭,由於當時房價偏高,現在市場供大於求,樓價跌了,有的甚至貶值30%,投資者覺得升值無望,於是便放棄供款。
戀愛不成賭氣不供樓
隨著現在年輕人購房越來越多,因非理性消費出現的斷供也時有出現。中行廣東分行消費信貸科一位負責人提到,有些年輕人把供樓與個人感情色彩混合在一塊,比如説兩個人談戀愛了,於是共同辦理樓房按揭,後來感情破裂了,結果樓房誰也不要,你不供我也不供。來自發展商方面的消息也證實,這種情況近來有增加的趨勢。
還有些市民覺得樓盤不如預料中的那麼好,又或者與開發商産生糾紛,於是乾脆賭氣不供樓。最糟糕的是,由於開發商盲目投資,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産生爛尾樓盤,長期辦不出房産證,引起群發性的拖欠供款。
客戶斷供損害了銀行
樓房按揭“斷供”,對供房的業主來講是個不小的損失。先不説供房人支付的首期款“付之東流”,還要累計歸還銀行的本金、正常利息和逾期利息等費用,而且銀行在逾期一定時限後往往會訴諸公堂,按照農行廣東省分行按揭中心甄女士的説法,這種案子“業主一般會敗訴,因為他違反了合同”,由此帶來的額外的訴訟費用又要由供房者承擔,甚至還要追究法律責任。市民在銀行的個人信用紀錄也會因此受損。
銀行其實也是按揭“斷供”的受損者。購房市民往往是因為看了銀行為開發商提供的按揭服務才購樓的,無形中把銀行的信用加在開發商的信用上,一旦樓房出現問題,市民往往質疑銀行。特別是遇上樓盤爛尾,“開發商一跑了之,銀行也沒辦法”,只好“有苦往肚裏吞”。如此一來,銀行的利息收入必然減少,而且往往容易出現爛賬,貸款面臨更大的風險。
確屬特困供樓好商量
對於斷供的處理,擁有“話事權”的銀行處理起來“有理有節”。銀行方面稱,對於那些確有經濟困難的供房人,會根據其實際情況,向他們推介房屋置換、轉按揭等償債方式。中行有關人士表示,原來計劃供10年的,可以幫他把時限拉長至20年,以此減輕供房人的還款壓力。廣州市辦理二手房按揭份額最大的農行也表示,如果銀行方面了解到供房者確有特殊困難,而且個人有還款意願,可以進行個別處理,如幫助他們適當延期或轉按揭。
對於已付的按揭貸款的本金及利息,若因開發商的原因致使合同被解除,購房者則可以直接要求開發商退還自己的付款及相應的利息。
按揭有風險量力而行
金融專家特意提醒購房市民,在買房時要有按揭風險意識,量力而行。供房人要根據自己的收入情況留有餘地選擇住房和按揭方式。即使要中斷按揭,也最好與發展商、銀行方面達成轉讓方式、條件的一致協議,將損失降到最低。(羊城晚報/記者吳江 吳延暉 實習生熊樂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