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法治頻道 > 舉案説法 > 正文

[今日説法]他為什麼離去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2日 20:01)

  

 


  2004年12月27日早晨8:00多鐘,家住天津塘沽區悅海花園的張建華像往日一樣呆在家中。突然門鈴響了,進來了一名警察。這位警察直截了當地説,張建華的孩子死在了小區的院子裏。這消息對張建華無異於晴天霹靂。一個多小時前,才背著書包去上學的孩子怎麼會突然離開人世呢?張建華一家人半信半疑地隨著警察來到小區大院,現場已圍了許多街坊鄰居。

  透過重重人群,家人一眼便認出躺在血泊中的死者的確是他們的孩子張瀟藝,一家人頓時感到天旋地轉,這孩子怎麼會死在家門口?警方迅速展開了調查。根據現場分析,很可能是墜樓身亡,警方立即調取了電梯裏面監視器拍攝的錄像資料。畫面資料裏顯示,早上6:56,張瀟藝獨自一個人走進了電梯,然後上了頂樓。警方從死者身上還發現了四份遺書,每一份遺書的落款都是“張瀟藝絕筆”。結合其它線索,警方最後得出結論,張瀟藝是自殺。

  張瀟藝,年僅十三歲,剛上初二,是家裏惟一的孩子。在父母眼裏,小藝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他怎麼會走上如此決絕的道路?張建華一家人困惑不已。他們仔細翻看著孩子的遺書,試圖從中找到一些線索。但令他們不解的是,在四頁遺書中竟找不到一句跟父母道別的話,而是充滿陌生的名字和奇怪的言語:我崇拜的是S.H.E、守望者,他們讓我享受到了一種快樂的感覺。我有三個知心朋友,尤第安、泰蘭德、復仇天神……

  原來小藝在遺書裏提到的崇拜者和知心朋友,全是遊戲《魔獸爭霸》中的人物。這個遊戲是他生前最喜歡的電腦遊戲。遊戲講的是在魔幻世界中,各部族在自己的英雄帶領下發生一場又一場的戰爭。那麼這些遊戲人物究竟有什麼力量,居然能讓孩子臨死前還唸唸不忘?這個遊戲與孩子的死到底又有什麼關係呢?

  張建華説,小藝在遺書裏面提到的守望者就是這個遊戲裏面的一個英雄,是他最崇拜的人物。小藝根據《魔獸爭霸》的情節自己編寫了一部小説,名字就叫《守望者傳》,大約八萬字。他在小説中這樣描寫道:你殺了賽娜,殺了不少好人,我要替天行道。於是我們又打了幾個回合,周圍的岩石、樹木、草叢被我們震的滿地都是。顯然,在小説中小藝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力挽狂瀾的英雄人物,擁有著強大的力量。而這個虛擬世界中的英雄,在現實世界中又遇到了什麼樣的事情呢?

  原來,自從小藝考上了重點中學後,家人對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初中二年級以後,小藝的學習成績明顯下滑,這引起了張建華夫婦的憂慮。他們很快發現,孩子放學後總不按時回家,而是去網吧玩遊戲。他們還發現了小藝根據電腦遊戲編寫的那部名為《守望者傳》的小説,已經寫滿了七個本子。原來孩子每天不做作業,全是寫了這些東西。張建華一氣之下撕掉了其中的三本,並且嚴厲斥責了小藝,讓他必須找老師承認錯誤。

  按照父母的要求,第二天張瀟藝把自己到網吧玩遊戲的情況如實的告訴了班主任梁老師。梁老師讓小藝將每天的回家時間記錄下來,再簽上家長的名字,第二天帶給老師檢查。如果回家時間和放學時間相符,就説明小藝按時回家了。老師的方法簡單易行且十分有效,這之後小藝果然沒有再去網吧玩遊戲了,每天幾乎都能按時回家。

  2004年12月中旬的一天,小藝又忍不住去了網吧,直到晚上九點鐘才回家。那天小藝説了許多自責的話,説想遠離網吧又很難控制自己。顯然,虛擬世界中的英雄在現實世界裏卻要背負十分沉重的精神負擔。作為父母的張建華夫婦,在這段時間裏是否曾經試圖了解小藝的內心世界呢?對此,張建華承認平時和孩子溝通比較少,因為他覺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普遍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因此也沒太在意。

  家長沒有與孩子進行溝通,那麼老師是否曾經與小藝做過交流呢?班主任梁老師説,有一次他問小藝癡迷上網到了什麼程度,幾天不玩行不行?小藝肯定地説,行。現在我們已經無法知道這個13歲的少年在那些天內心經歷了怎樣的矛盾與掙扎,只能透過遺書中冰冷的文字來窺探其中的情感:我又一次來到了第一次死亡的地方,天使憎惡我,賽娜也不願見我,我被審判打入地獄,希望我能復活。可是我知道我罪孽深重,我得到了我應有的懲罰。

  當時張建華夫婦根本沒有注意到孩子這樣的現象,對即將到來的悲劇也毫無察覺。2004年12月25日一早,小藝離開家,一直到晚上都沒有回來。這急壞了張建華夫婦,他們四處尋找都沒有結果。直到第二天下午,他們才從塘沽區天百弘基商場的頂樓發現了小藝。這個時候孩子已經連續玩了將近36個小時的電腦遊戲。張建華説,他當時氣得只想動手打他,可小藝説的話又讓他難以下手,他低著頭説:爸爸今天我錯了,我實在控制不住。

  張建華説,看著孩子又累又困,那天晚上他們不忍心太多地教訓孩子。於是讓孩子吃了點東西就休息了。他們説那天晚上沒有看到小藝任何不同於以往的舉止,而這時距孩子自殺只有不到十二個小時了。他們做夢也沒有想到,這竟是他們和孩子度過的最後一個晚上。

  轉天,也就是2004年12月27日清晨6:00多,孩子像往常一樣吃過早飯,背著書包走出了家門。電梯裏的監控器記錄了他最後一段路程。6:56,小藝走進電梯按下了24層的按鈕,電梯到了頂層。他猛然地抬頭,門開了,他走了出去。


  當時孩子就是沿著樓梯走上的頂層,他究竟用了多少時間走完了這十幾級臺階,他每走一個臺階都想了些什麼,是什麼力量讓他毅然決然地縱身一躍,這一切疑問都無從解答了,留給父母的只有這樣的遺書:我是個垃圾,真正的垃圾,什麼都幹不好的垃圾,光會叫他們失望。立下的誓言有許多都完不成,我相信會有轉生的,會有天堂、地獄的,來生如果我還是人,我一定會是個最好的孩子。

  孩子就這樣走了,隨風而逝,留給了父母巨大的悲傷、思念和困惑。至今母親仍然不相信兒子是死了。一有時間,她就站在窗邊向遠處望去,盼望著她再也盼不回來的兒子。

  主持人:您覺得張瀟藝是個什麼樣的孩子?在他身上究竟發生或者是出現了什麼問題?

  李玫瑾:我認為他在這個階段已經出現了一種心理障礙,叫做網絡成癮綜合症。網絡成癮綜合症是1994年美國一個精神病的醫生,在對這個病人的臨床(治療)過程當中總結出來的現象。有一個資料顯示,目前我國青少年有網絡依賴症的人數佔到總上網青少年人數的

  15%,人數可能已經超過了244萬。

  主持人:所以像張瀟藝這樣的孩子在我們生活當中並不少見,家長怎麼樣能夠判斷出來自己的孩子開始有網絡依賴症了?

  李玫瑾:我給總結出七點:第一 不管遇到何種情況,每天的生活中只想做上網這一件事情,失去其它的生活追求和興趣。二 可以為上網而改變更重要的人生的任務表,不去上學,不去上班等等。三 已經向他人表態不再上網,但是仍然找機會偷偷去,不敢讓別人知道。第四 下網之後,腦中一直浮現和網絡有關的事情,第五 上網後總在做同一類的虛擬事情或者是無意義的事情。六 出現相應的生理功能紊亂,不如因上網時間過長而食欲不振,頭暈眼花,胸悶氣短。七 出現相應的心理障礙,因為上網而撒謊、自責、情緒低落或言語障礙。如果你發現你身邊的親人或者發現我們的孩子出現其中的一些行為,他就已經開始有網絡成癮的現象了。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是網癮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主持人:在上網成癮不能自拔的時候,我相信有很多的解決方法。但是為什麼這個孩子選擇的是自殺?

  李玫瑾:當他粘上網絡以後,他也會自責。他會出現一種心理衝突,既想擺脫又身不由己。他畢竟年齡很小,心理髮育還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還沒有達到像成年人的水準,所以他有的時候會感覺到很矛盾。心理專家、醫學專家、社會學者都在研究怎麼能夠戒除網癮。比如有人開設行走學校,讓孩子們整天走路,用體力的高度勞累來代替對網絡的依賴,又有人想出一對一式的心理輔導。德國專門針對網絡成癮少年採用的辦法是,不是把孩子網絡隔絕開來,而是給孩子佈置一些網絡作業,讓他把上網不要作為實現成功的手段。

  在這個個案當中,還有一點值得一説就是網吧的管理。因為張瀟藝在自殺前,在那個網吧呆了36個小時。一個未成年人在網吧呆36個小時,網吧可以視而不見。但是這種現象從目前來看還是比較多見,我們在管理上還是有很大的漏洞。


張建華

  主持人:據了解,當時張瀟藝上網的網吧在孩子出事之後已經被封停了,而在張瀟藝死後的第20天,也就是2005年1月16日,由共青團中央、中央綜治辦聯手在全國舉辦了一個大型“為了明天 青春自護 遠離網癮”行動,希望能夠號召所有的孩子們自覺地行動起來告別網癮。由這個活動我們也可以看到網癮現在已經成了我們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同時也是需要社會各方面積極想辦法,努力來幫助孩子們解決的問題。

責編:西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