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見證 親歷》:《暴風驟雨》——東北土改紀實 > 正文
字幕: 紀念《中國土地法大綱》頒布六十週年
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
——毛澤東
解説詞:
趙德尊黨的“七大”代表,他在學生時期就參加了革命。1945年9月根據中共中央指示,參加了赴東北幹部團到達瀋陽。1947年7月根據東北局決定,率東北代表團參加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的全國土地會議,並在會上作了發言,介紹了東北土改的成功事例,同時也講述了在東北土改過程中如何及時正確地糾正右傾和左傾的錯誤,為正確地制定《中國土地法大綱》積累了經驗。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
解説詞:
日軍投降 |
國民黨搶佔東北 |
八路軍挺進東北 |
中共中央按照黨的“七大”所確定的任務,及時地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並把“發展東北我之力量並爭取控制東北”作為“目前全黨全軍的主要任務”之一。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毛主席説咱們黨建設都是在全國,過去都搞一些根據地,但是都是分散的,而且是不夠大。現在要抓住這個機會創建東北鞏固的東北根據地,這個我們就有取得全中國的條件了,所以動員延安的幹部、黨校的幾個大學趕快奔赴東北。
解説詞:
延安和各解放區的黨政機關幹部、戰士以各種方式,從四面八方奔赴東北,有許多人連東北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南滿咱們要和國民黨對陣,要爭奪。國民黨人家是“美械化”部隊,有幾個軍。這樣我們以北滿為根據地,背靠沙發(蘇聯)要和他對戰,這樣我們就首先被分配到北滿。陳雲同志在北滿分局,我們就到黑龍江。而且東北局彭真他們,組織部根本對東北不清楚,就把我分配到黑龍江。黑龍江在哪兒呢?不知道。
採 訪:馬玉行 76歲 佳木斯市文化局 原主任 土改隊員
一過張家口,喇嘛部隊,就蒙古人那個喇嘛,也是大地主了。再加上喇嘛部隊,跟他們打了三仗。當時也很困難,有的是挂花了,有的給打散了。後來就一步一步招集,結果呢走在路上迷路了。他們第一個是迷路,大沙漠裏面找不著道了。內蒙的沙漠也很大啊,那怎麼辦?後來他們找那個坦克車印,就是蘇聯紅軍進東北的時候,從內蒙來的那幫部隊,壓出的坦克車印,他們順著坦克車的印走。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東北黨校、七大代表、陜北的幹部代表團就是拼命地走,而且正好是咱們華北的部隊首先拿下了張家口。我們到那兒,人家要請我們吃飯。首先得有酒啊,人家勸酒啊。就勸我一杯,我一杯就倒了。沒喝過酒,叫一杯倒。人家三杯倒,我一杯就倒了。也沒吃飯,就抬回賓館去了,起來以後帶著幹部繼續奔東北來。這樣我們是走路啊,咱們還是先到了,從古北口出關。這樣東北是中央派陳雲、彭真坐飛機,坐的飛機一落地。到山海關外頭,一下子飛機倒著,尾巴落地,尾巴又起來了,大家都摔出來了,陳雲同志和我們講起來,大家都笑,這樣總算是到東北了。
解説詞:
當時所説的北滿地區包括松江、合江、黑龍江、嫩江、牡丹江五個省和一個哈爾濱特別市,共轄80多個市、縣,面積40余萬平方公里,人口近一千萬。這裡背靠蘇聯,依託這一地區,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北滿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生産木材、煤炭和糧食,工業也有一定的基礎,可以保證軍需民用,支援戰爭;這裡有許多靠近鐵路線的中小城鎮和山村,迂迴餘地大,在鄉村建立根據地是完全有可能的。東北抗日聯軍曾經長期在這一帶活動,黨的工作、群眾工作基礎都比較好。加之以哈爾濱市為中心的鐵路運輸四通八達。因此,把北滿地區建成鞏固的根據地,就可以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資源。鑒此,黨中央、東北局十分重視北滿根據地的建設,派遣大批幹部和部隊進入北滿地區,創建北滿根據地。
採 訪:王新志 哈爾濱市黨史研究會秘書長 編審
《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這個條約裏,他就承諾將來要把政權交給國民黨。
解説詞:
1945年的冬季,東北的形勢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是國民黨在美國的幫助下,通過海、陸、空三路,將大批軍隊運到東北,從而形成敵強我弱的局面;二是國民黨政府發動外交攻勢,向蘇聯施加壓力,蘇軍答應將收復的地方移交給國民黨政府。
1945年11月17日,蘇聯為履行《雅爾塔協定》,通知我黨退出哈爾濱,並要求我軍不要在由蘇軍駐守的地區同國民黨作戰,準備將城市的政權移交給國民黨政府。因此蘇軍對在哈爾濱的共産黨的活動加以限制,並要求駐哈的黨政機關及武裝部隊全部撤離哈爾濱。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解説詞:
在國內外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的形勢下。1945年12月28日,毛澤東代中共中央起草發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指出:“我黨現時在東北的任務,是建立根據地,是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軍事政治的根據地。”這種根據地是“距離國民黨佔領中心較遠的城市和廣大鄉村”。他明確指出:“將正規軍的相當部分,分散到各軍分區去,從事發動群眾,消滅土匪,建立政權,組織遊擊隊、民兵和自衛軍 ,以便穩固地方,配合野戰軍,粉碎國民黨的進攻。”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反姦清算與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五四指示》。中共中央根據農民的要求,決定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實行的“減租減息”政策逐步向沒收地主土地分配給農民的轉變。為貫徹中央精神,北滿分局召開所屬各省委書記聯席會議。會議結合北滿的實際情況決定:組織工作隊,下鄉發動群眾,進行清算鬥爭。根據北滿分局的指示,黨的各級幹部走出城市,脫下皮鞋,不分文武,不分男女,不計資格,人人都是工作隊員,都深入到農村。東北局動員軍隊的指戰員、黨的幹部、工作人員和學生到農村去。
採 訪:趙德尊 92歲 時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
四天四夜不睡覺,把一百多幹部分配到黑龍江省各個縣,和大家一動員,第二天,一説了以後,一睡覺起來,就是背著包,同志們就走了。
採 訪:董啟來 77歲 哈爾濱市人大 原副主任 土改隊員
採 訪:劉景生 78歲 佳木斯市群勝鄉群勝村 村民
解説詞:
工作人員和農民談心 |
採 訪:郭永澤 80歲 哈爾濱市經管學院 原黨委書記 土改隊員
解説詞:
1946年9月,著名作家周立波來到珠河縣元茂屯,也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參加並領導了當地的土地改革鬥爭。1947年5月,他被調回到省城哈爾濱後,寫出了以元茂屯為創作基地的反映東北老區土改鬥爭的長篇小説《暴風驟雨》。在這部長篇小説中講述了共産黨的土改工作隊帶領東北的窮棒子們參加土改、鬧革命的真實故事。這部成功的作品,1951年榮獲蘇聯“斯大林文學獎”。
電影《暴風驟雨》
現在鬥爭大會開始。我跟你韓家是三代的冤仇。要求政府槍斃韓老六。看看這個枕頭好不好啊,這正是結婚用的。趕車三十年了,這才有了自己的牲口。要保住咱們窮人的天下。
解説詞:
元寶村因著名作家周立波創作的《暴風驟雨》而被稱作“中國土改文化第一村”,該村是小説中典型環境元茂屯的原形。昔日的光腚屯如今變成了村強民富的億元村。在這個村子裏有一座小山丘,貌似金元寶。然而解放前這裡的農民守著的是冰冷的元寶,過著光腚挨餓的貧苦生活。
參觀暴風驟雨紀念館:
工作人員訪貧問苦 |
解説詞:
貧、雇、農和積極分子 |
採 訪:高鳳桐 83歲 尚志市元寶鎮元寶村 村民
解説詞:
工作人員幫農民打場 |
採 訪:董啟來 77歲 哈爾濱市人大 原副主 土改隊員
我們要燒柴火,就得自己白天上地裏劃拉點兒豆秸、苞米秸,再就是亂七八糟能燒的東西。劃拉多少,你今天晚間就能燒點兒。燒點兒之後那個溫度,也就是當時熱了,躺下的時候能熱一些,不用説到後半夜睡著了。沒睡著那炕就涼了。所以那時候睡覺你得穿著衣裳,戴著帽子,這樣蓋上被。那時候被子還是從家裏拿去的,比農民咱們還算有被。
採 訪:郭永澤 80歲 哈爾濱市經管學院 原黨委書記 土改隊員
為了使農民能接受我們,能夠和我們真正交上朋友。我們就是(農民)家裏的活,先不講(革命)道理,先不説怎麼做(土改)工作。先替他幹活、掃院子、挑水、劈柈子。女孩子、女學生就接近那些個大嫂,給她抱孩子,幫助她做飯,幫助她干家務活。用這樣的辦法,使他們逐漸逐漸地感覺這些人很不錯,對我們是真心實意啊。
解説詞:
就這樣,貧苦的農民慢慢地接近土改工作隊員了,他們的屋裏也開始有了越來越多的貧苦農民來串門兒。大夥坐在炕頭上抽著關東煙,掰著玉米棒子,無拘無束地嘮嗑。而就在和這些農民嘮家常的過程中,土改工作隊員們發現了在土改工作中必須首先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責編:何偉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