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快步走向世界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0日 09:16)
高強任衛生部常務副部長一年多,談到中醫藥的作用和前景時卻有著獨特的感受:一是發現很多國家領導人點名邀請中醫到境外醫療,當然也有不少外國友人來中國專門看中醫;二是接觸過30多個國家的衛生部長,他們幾乎都提到加強中醫藥合作的問題,甚至比他想的還具體。高強得出一個結論:“中醫藥學,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在日前舉行的全國中醫藥工作會議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佘靖談到中醫藥對外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時,突出了一個“快”字,引起與會者的一致共鳴。
一快:中醫藥快步進入一些國家的醫療衛生保健體系
1996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批准針灸作為治療方法,目前在多數國家的醫療體系中得到認可;
1999年,第一個中藥復方經美國FDA批准進入臨床實驗;
2000年,中醫藥首次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省通過《中醫藥法》,以立法形式確認其醫療保健地位;
2000年到2002年,中藥先後在古巴、越南、阿聯酋和俄羅斯獲准以治療藥品形式註冊,是國際社會首次針對特定的傳統醫藥進行立法管理和藥品註冊……
20年前,我國政府簽署的衛生協議中很少有中醫藥內容,政府間開展中醫藥交流的國家只有幾個。而今,這一狀況發生了明顯變化:截至2004年底,我國已與美、加、法、英、德等68個國家簽訂了含有中醫藥條款的衛生合作協議或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覆蓋了世界五大洲,政府間在中醫藥立法、教育、醫療服務、科學研究等方面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中醫藥也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格外重視,WHO在亞洲設立15個“WHO傳統醫學合作中心”,其中13個與中醫藥有關,7個設在中國。2003年,WHO在制定的《全球傳統醫學發展戰略》中特別強調了針灸、中藥等傳統醫藥在人類保健中的重要作用。
二快:國際人員交往增長快,海外正規學歷教育起步快
10年前,政府間的中醫藥國際合作項目累計也就80項左右,而到了2002年,當年一年的啟動項目就接近70項。近5年來,共與42個國家和地區及WHO開展了274項合作項目,年均增長率超過30%。中醫藥已成為我國衛生對外交流的優勢領域。如中醫藥防治艾滋病(中坦)、合辦魁茨汀中醫院(中德)、中醫藥治療大腸肛門疾病(中日)、中草藥防治血液病(中澳)、中醫藥治療哮喘(中俄)、中醫藥防治腫瘤和糖尿病(中意)等。中醫藥國際交流由原來分散、自發的勞務和産品輸出,正逐步成為我國對外合作交流的優勢項目。
也許你不相信,多年來,來華學習中醫藥的留學生人數一直居自然科學中留學人員的第一位。僅2003年,全國27所中醫藥大學就新招留學生4112名。其中,以亞洲最多,其次為大洋洲、歐洲和北美洲,他們回國後,成為當地中醫藥醫療、教學和科研的本土骨幹。同時,海外中醫藥正規學歷教育起步迅速,如1989年法國政府批准在公立醫科大學開設針灸課程;美國註冊的中醫學院72所,經教育部審查批准的達30所;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與南京中醫藥大學合作,開設中醫學系,成為西方國家正式設立中醫學系的第一所大學。
三快:中醫醫療規模國外擴張快,中藥出口增長快
據不完全統計,分佈在世界130多個國家的中醫醫療機構有5萬多家,針灸師超過10萬人(僅德、法、英三國就有約2萬名,美國超過1萬名),註冊中醫師超過2萬名。在東北亞、東南亞等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較大的國家和地區,中醫醫療市場更大,當地中醫不僅為民眾服務,也為他們的首腦和政府領導人服務,深受歡迎。在非洲和中東地區,我國政府目前在40個國家的醫療隊中中醫師110人,佔醫療隊員總數的10%,使受援國政府和人民感受到了中醫藥的療效。
近年來,國際天然藥物市場的增長速度明顯高於化學藥品市場,世界銀行的報告認為,2000年世界天然藥物産業約800億美元,到2008年則達2000億美元,中藥産品的國際市場需求已經形成。近5年,我國中藥産品出口總額整體呈上升趨勢,2003年達到7.2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5.5%。中藥除出口到原有的傳統的非洲、美國市場外,近年來歐洲市場逐年增加,年均增長率超過26%。中成藥出口80%集中在新加坡、日、韓等國,中藥提取物的出口80%集中在歐洲和美國。
“快”固然欣喜,但要警惕制約因素“拽後腿”
中醫藥快步走向世界的同時,仍面臨著國外民眾認知度低、中藥在一些國家限于保健品等不容忽視的難點。
中國中醫研究院院長曹洪欣教授對此有深入的思考:首先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決定了各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和國家就有個對中醫藥接受程度的問題,在亞洲就好一些,西方就難一點,這需要一個過程,有待於在東西方進一步互相交流、學習中達成共識;其次是中醫藥人才資源問題,當前國內中醫藥服務領域尚且有日益縮小、優秀中醫藥人才匱乏的趨勢,國際上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更可想而知;第三是中醫藥的國際標準化問題,目前中醫藥缺少國際範圍內統一的療效評價和診斷標準,難以達成共識制約著中醫藥走向世界的步伐。中醫藥姓中不姓西,標準化應以我為主,借鑒現代醫學,而不能一味地強調與國際接軌;第四,政府要高度重視和切實支持中醫藥事業,我們一直強調中西醫並重,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這樣如何給國際社會作出榜樣。
“隨著人類生存環境、疾病譜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傳統醫學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廣泛重視。作為世界傳統醫學的主要組成部分,中醫藥經過近20年的努力,已初步形成多形式、多渠道、多層次的交流合作格局。中醫藥正快步走向世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際合作司司長沈志祥説。
責編:回春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