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快報 > 正文

中國人口達13億 30年少生3.4億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06日 09:25)


1月6日零時02分,一個體重3660克、身長52公分的男嬰在北京婦産醫院誕生,至此,中國人口已達13億。

  CCTV.com綜合消息:2005年1月6日零點零2分,中國內地第13億個小公民誕生在北京婦産醫院,至此,中國內地人口已達13億。[直播回放] 中國13億人口日直播特別節目 中國13億人口日全國電視電話會議

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為中國大陸第13億個小公民頒發榮譽證書和禮物。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來到北京婦産醫院看望母子二人。

  這個小公民為男性,體重為3660克,身長52公分。目前母子情況良好。母親藍慧,31歲,是某公司職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主席顧秀蓮等人在第13億個小公民誕生後,來到北京婦産醫院看望了母子二人。

  國家人口計生委主任張維慶為中國大陸第13億個小公民頒發榮譽證書和禮物。

  國家人口計生委發言人席小平:“我宣佈,2005年1月6日零點零2分,我國第13億個小公民已經誕生了。”

  30年少生3.4億 中國為世界作出巨大貢獻

  中國實施計劃生育政策的30年來,人口少生了3.4億,專家指出,中國為減少世界人口增長做出巨大貢獻。

  國家統計局最新測算數據表明,到2005年1月6日,中國內地總人口將達到13億。經過30年的艱苦努力,中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過快增長,由於中國控制人口和實行計劃生育,使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的到來各推遲了4年,測算數據表明,30年間中國少生了近3.4億人,相當於世界人口4年人口的增長總量。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 3.4億是刨除掉了估計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帶來人們生育觀念轉變,而導致的生育下降,所以3.4億完全是純凈的計劃生育工作所導致的少生的人數。”

  在專家提供的一份聯合國人口統計表格中,記者發現除了一欄是發展中國家的生育指標外,還有一欄數據叫做發展中國家中國除外,記者注意到在包括中國的情況下,每個婦女的平均生育3.1個孩子,如果不包括中國在內這一數字則上升到了3.5。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翟振武:“可見有了中國和沒有中國這個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中國在這裡面的低生育水平對降低整個發展中國家平均生育水平甚至對降低整個世界的平均生育水平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於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我國從70年代平均每個婦女生5.8個孩子,到現在平均只生1.8個孩子,人口生育率大幅度降低。據了解,聯合國相關組織每年會對世界人口進行預測,在七八十年代時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會接近100億,但最近的預測表明2050年世界人口只會達到89億。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指出:由於中國因素的存在使世界人口格局産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聯合國系統駐華協調代表馬和勵:“中國人民為此響應政府的號召,為此作出了很多努力,中國人民在其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不是因為中國在這方面作出這麼多的貢獻,在減少人口和減少貧困方面作出這麼多的成就的話,那麼世界的目標也是不可能實現的。”

  隨著我國人口生育率的逐步降低,人口增長正呈現良性發展的態勢,據專家預測,到2040年,中國人口將實現零增長,對解決世界人口快速增長的問題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3億人口給我們帶來的新挑戰

  13億人口日的到來,既標誌著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獲得了巨大的成績,但13億這個數字,也提醒我們社會發展將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

  據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人士介紹,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我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過快增長,實現了人口再生産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增長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長率的歷史性轉變,人口總和生育率(所有婦女的累計生育率)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5.8下降到目前的1.8左右。世界60億人口日和中國13億人口日也因此各推遲了4年。但13億人口是我國前所未有的人口規模,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將面臨著新的嚴峻挑戰:

  低生育水平並不穩定,存在反彈的隱憂。龐大的人口規模一直是中國國情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在過去10年裏,我國人口總和生育率持續低於1.8,已進入低生育率國家行列,但未來十幾年,我國總人口的增長繼續保持強勁態勢。群眾生育意願與國家生育政策之間的距離依然存在,低生育水平面臨著反彈的壓力。

  據調查顯示,目前絕大多數家庭的生育意願是平均不超過2個孩子。但是,農民的生育意願與生育政策的距離並沒有根本改變,現在的低生育水平反彈的可能性很大。我國的生産力和經濟水平總體還不高,目前農村的生産方式對孩子有更多的需求。到2002年末,我國已婚育齡婦女領取獨生子女證的有6000萬左右,如果放開生育,每年將有大批人補償性生育,勢必對人口發展造成很大的衝擊。

  流動人口規模龐大。全國流動人口數量從1993年的7000萬增加到2003年的1.4億,10年內翻了一番,超過了全國人口總數的10%,約佔農村勞動力的30%。流動人口中年輕人口占絕大多數,其中15至35歲人口占全部流動人口的70%以上。

  據調查,當前人口流動的基本方向是由農村流向城市,由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經濟發達地區,由中西部地區流向東部沿海地區。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流動人口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據專家預測,農村勞動力中還有三分之一可能轉移出來,成為流動人口。對於如此龐大的流動人群,需要社會和政府採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在政策、制度方面加以調整,提供包括生殖健康在內的多種服務,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偏高。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出生人口性別比已經升高到119.9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上升了8.5個百分點,嚴重偏離了正常值(106)14個百分點,其中一胎性別比為107,二胎性別比為151.9,三胎性別比達159.4。不僅農業人口中出生人口性別比較高,非農業人口的出生性別比也呈升高趨勢。

  在許多農村地區,生育男孩是重體力勞動和傳統生活方式的需要,家庭養老模式是産生“男孩偏好”的經濟基礎;傳統文化中只有男孩才能傳宗接代等傳統觀念依然影響著人們的生育行為;社會性別不平等的種種現象也刺激人們産生“男孩偏好”的情結。利用超聲等技術手段進行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等,則是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直接原因。如何通過全面綜合治理,有效地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已經成為全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問題。

  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據中國老齡協會提供的數據,2020年,全國老年人口比重將從現在的7%增加到11.8%,老齡高峰將於2030年左右到來,並持續20餘年。到2l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過4億,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則會達到3億左右,特別引人注目的還有高齡化問題———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到時將可能超過l億,是現在高齡老人的10倍左右。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家庭開始進入養老期,老齡化和高齡化的發展趨勢使獨子家庭的養老支持能力開始受到日趨嚴峻的挑戰。

  應對人口老齡化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類社會保障制度,包括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切實提高保障水平,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堅持穩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時,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的挑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本世紀我國人口將先後迎來三大高峰

  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1世紀,我國將先後迎來勞動年齡人口、總人口和老齡人口三大高峰。這是記者日前從國家人口計生委了解到的。

  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在總人口中,15歲到64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所佔比例最大,為70.15%。因此勞動年齡人口將最先達到高峰。

  另外,據聯合國1998年預測,到21世紀30年代,我國人口總量將達到15億之多,到21世紀40年代也將達到峰值。1月6日,我國人口總量達到13億(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約佔世界總人口的21%,相當於亞洲總人口的1/3,比世界上現有的所有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口總量還多1億。

  我國不僅是人口大國,同時還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不到20年的時間便進入發達國家近百年才出現的人口老齡化狀態,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目前,我國60歲以上人口已佔全世界的1/5。據中國老齡協會提供的數據,我國的人口老齡高峰將於2030年左右到來,並持續20餘年。到21世紀中葉,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可能超過4億,特別引人注意的還有高齡化問題,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將可能超過1億,是現在的10倍左右。

  v相關資料

  中國13億人口日是如何測算出來的?

  國家統計局的資料表明,根據2004年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2004年底中國大陸總人口是129988萬人,據此推算,2004年全國平均每天凈增人口為2.08萬人,因此,到2005年1月6日,中國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將達到13億。

  中國及世界的幾個人口日

  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提供的資料提供了中國及世界幾個人口日的情況。

  世界60億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達60億,聯合國確定這一天為“世界60億人口日”。

  中國11億人口日:據國家統計局測算, 1989年4月14日我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1億,因此這一天被定為“中國11億人口日”。

  中國12億人口日:據國家統計局測算,1995年2月15日我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2億,因此這一天被定為“中國12億人口日”。1995年2月15日淩晨,在北京婦産醫院,一個叫趙旭的男嬰出生,宣告中國第12億個公民的到來。

責編:回春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