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期預告
秘魯
首播: 周六 CCTV-3 20:35
重播: 下周日 CCTV-1 16:27
欄目信箱
網上調查
您會在什麼時段收看
《正大綜藝》?
1.CCTV-3 周六20:35
2.CCTV-1 周日16:27

視頻瀏覽器下載
首頁 編創手記 拍攝動態 我的世界真奇妙 世界真奇妙 往期回顧
 

 
每期查詢:    
 
 
      

《世界真奇妙》 (721期)

  一説到貴州,人們很自然的便會想起:“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這句俗語。然而,也就是在這片土地上,我們的侗族同胞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形成了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侗家鼓樓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山腳下的侗家村寨,古樸而寧靜,千百年以來的民族文化,在侗家人的生活中承襲延續。侗家人日常的生活都會圍繞着鼓樓開始,有了鼓樓,才有了侗寨,因此,人們都説侗寨有三寶,這第一便是鼓樓。鼓樓就是侗家人濃縮的心靈家園,整個村寨都會以鼓樓為中心來佈局建造,而侗家的能工巧匠們在建造鼓樓的時候,沒有任何的圖紙,整個藍圖都存在於侗家人的心中,也正是這樣,才有了這裡燦若雲錦的民族文化,才有了這裡流傳千百年的侗族傳説。 

  相傳,侗族源於我國上古的百越族係,在秦漢時期由百越西中的一支從長江支流沅水向西南遷徙,其中的一些人就來到了這裡。 

  今天的侗家人依然沿襲着千百年以來的傳統,用歌聲來傳情達意,用歌聲來展示心聲。男女對歌幾乎是他們生活交往的全部方式。也就是在歌聲中,侗家人的生活才會更顯得豐富多彩。 

  “飯養身,心”,侗鄉就是歌聲的海洋,侗族大歌更是每個侗家人從小就會哼唱的音樂。在每一個侗家村寨裏都會有一個或幾個師,她們是寨子裏最受尊敬的人,因為這些歌幾乎會是每一個侗家人的老師,她們用歌聲傳承着民族的歷史,她們用歌聲編織着美好的願望。 

  蜚聲世界的侗族大歌打破了國際上關於中國沒有復調音樂的斷言,而更耐人尋味的是,這種復調式音樂竟然來自於侗家人在山間田地裏勞作時,對蟬鳴的模倣。

  人們常説,鼓樓、大歌和風雨橋是侗家人的三件寶貝,也正是有了這三件寶貝,侗家人的生活才變得多姿多彩。 

  如果説,鼓樓是侗家人濃縮的心靈家園,大是侗家人文化的精髓,那麼風雨橋就是她們之間不可或缺的紐帶。

  凡有大流傳的村寨,必有鼓樓和花橋,風雨橋也叫花橋,橋上建有長廊,不僅是侗家人的交通要道,還能夠為過往行人遮風擋雨。這座位於黔東南黎平縣地坪鄉的風雨橋始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全長56米,橋上分別建有三座閣樓,中高大,兩端閣樓稍低。這三座閣樓,屋檐層疊,形狀像侗家的鼓樓一樣,極富特色。 

不僅僅是夜幕中的風雨橋,其實在侗鄉古樸的村寨裏、在山道彎彎的鄉間小路上、在侗家古榕下、小河邊……幾乎任何時候,到處都能聽到宛如天籟的美妙歌聲, 侗族人善歌,侗歌的種類也很多,除了最出名的侗族大歌,還有古歌、禮俗歌、坐夜歌、琵琶歌、牛腿琴歌等很多的民歌形式。侗家人的歌聲清澈悅耳,歌聲情意綿綿,充滿了夢想充滿了希望。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被這如清泉般清澈悅耳的音樂所感動,一次又一次被這世世代代演繹着古老滄桑的無字文明的歌唱所折服。 

侗族青年男女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社交,就開始“行坐夜”了。“行坐夜”也稱“行歌坐月”,就是指“談情説愛”的意思。很多侗寨有專門的“月堂”年輕人聚會,在夜幕中,寨子裏的小夥拿着自製的牛腿琴、琵琶等樂器,踏着斑斑點點的月光,一面拉着琴弦,一面哼唱着“邀約”,琴聲歌聲撥動了姑娘的心弦,小夥子彈琴,姑娘仍在做手中活,但她們都在仔細聽,並且心中在想著以什麼歌來回答最好。在不同的季節裏要唱不同的歌,在問答式的對唱中,最容易看出誰懂得的事理多,見識廣。侗族青年男女就是在歌聲中相識、相知,最終結成了美滿幸福的家庭。

 
欄目組信箱:zhengda007@mail.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