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再説長江 線索徵集 主題活動 長江百科  
 
千湖之省話湖泊
央視國際
  

    一、雲夢與雲夢澤

    很久以來流傳着一種説法:遲至隋唐以前,江漢-洞庭平原是一個連成一片的浩瀚的內陸 湖,它産生於史前時期,名叫"雲夢澤"。後經長江、漢水及湘、資、沅、澧等河流的泥沙 淤墊,逐漸分割,才形成後世的江漢-洞庭湖群。本世紀70年代,譚其驤、石泉兩位歷史地 理學家通過對歷史文獻的梳理分析,直探本源,得出重要結論:大雲夢澤説是不符合歷史真 相的錯誤見解。同時期自然地理學者的研究也否定了古雲夢澤跨江南北的謬説。但至今不加 分析地採用古人謬説的仍大有人在,並見諸近幾年的論著。這裡有必要略作分析。 本小節主要參考譚其驤:《雲夢與雲夢澤》,載《長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石泉 、蔡述明合著:《古雲夢澤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雲夢"與"雲夢澤"是兩個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絡的地理概念,前者指春秋戰國時期楚 王游獵區,後者專指狩獵區中的湖沼。《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第88~8 9頁。"雲夢"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早期文獻,淵源可上溯到春秋,如《左傳》中有雲阝國之"夢",又有"江南之夢"。《左傳》宣公四年和昭公三年。《尚書禹貢》中"雲土夢"。"夢"是楚國 方言,本義為澤藪,引申義指澤藪四週可供狩獵的大片山林原野。"雲"據石泉先生考證為 地名,指鄖國、雲中等,所以在先秦文獻中,"雲夢"往往與田獵活動聯絡在一起。《墨子 公輸第五十六》:

     荊有雲夢,犀凹麋鹿滿之。

    《戰國策楚策》:

     於是楚王游於雲夢,結駟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雲,凹虎嗥之聲若雷霆。有 狂凹兒 車依輪而至,王親引弓而射,一發而殪。王抽旃旌而抑凹兒首,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游也。 "説的是楚宣王在雲夢狩獵,獵隊共有上千輛套着四匹馬的車子,旌旗蔽天,放起野火就像 天空出現了雲霓,受驚的虎凹兒的嗥叫聲有如雷霆。突然,一隻發狂的虎凹狂奔至車前,楚王彎弓搭箭,一 發而中。楚王揮舞旌旗,高舉凹兒頭,仰天大笑,説:"快樂啊,今日之游獵!"

    《呂氏春秋》卷二十三(直諫)篇雲:

     (楚文王)畋於雲夢,三月不返。

    屈原在《楚辭招魂》篇裏也提到他隨楚懷王的獵隊在雲夢裏馳騁,懷王親自射中一頭青凹兒。

    "雲夢"又可指澤藪,這在戰國文獻中就有記載,如《周禮職方》:荊州"其澤藪曰雲 夢。"但形成一個專指湖沼地貌的"雲夢澤"概念是在漢魏六朝時期。孔安國注《尚書禹 貢》"雲土夢作"時,已有"雲夢之澤"的提法。到晉杜預注《左傳》定公四年"入於 雲中"句,更簡明地提出了"入雲夢澤中"的概念。如按石泉先生所考,此注疑為唐人所羼 入,非杜原注,那麼,至遲劉宋初年已完成了這一專用詞語的演進。劉宋《永初山川古今記 》中已有"雲夢澤,一名巴丘湖"之説。轉引自《太平寰宇記》卷146荊門軍長林 縣"雲夢澤"。"雲夢"與"雲夢澤"詞義的區別,要求我們分析先秦文獻時,注 意它們在文中的實際含義,不可混淆為專指湖澤的概念。

     基於此,先秦"雲夢"與"雲夢澤"的地理位置與空間範圍也有區別。雲夢範圍比雲夢澤 廣大,它不僅有平原,而且包括丘陵山地。雲夢澤只是這個著名狩獵區內的湖沼。此其一。 其二,雲夢澤沒有跨過長江,只限於荊江北岸江漢平原範圍內。漢代司馬相如《子虛賦》明 確指出平原廣澤"緣以大江"。

     對於雲夢澤在江北的具體位置及形態,則説法不一:譚其驤先生認為:"雲夢澤"只限於 江北,春秋時分為兩大塊,一在今天門、應城兩市一帶,一在今江陵以東與城陵磯至武漢長 江段西側氾濫平原之間的江陵、潛江、監利、沔陽、洪湖西北部一帶。到了戰國"雲土夢作 ",漢口北岸天門、應城那片雲夢澤已被耕墾。秦漢時期,隨着荊江三角洲及潛江附近漢 江三角洲的推移,雲夢澤主體向東向南移動到監利、石首江北部分及洪湖西部,到三國時, 主體更東移到監利以東、洪湖西北,澤區逐漸收縮,淤淺。延至魏晉,著名的雲夢澤藪完全 解體,演變為許多湖泊陂池。

     石泉先生認為江漢平原湖泊眾多,"雲夢澤"只是特指其中幾個。同一歷史時期江漢平原 往往有不止一個雲夢澤異地並存,但其中只有一個最著稱;而不同時期,最有名的那個雲夢 澤,又常不在一個地方。每個雲夢澤面積都不是很大。具體而言,春秋戰國時,江漢平原有 兩個"雲夢澤"。一是在今鐘祥、京山之間的"雲杜夢",它最古最著名,漢初消亡;一是 在今鐘祥西北境?quot;江南之夢"(此"江"非指長江,而是指今蠻河),著稱於漢魏六朝, 時又稱"華容雲夢澤"。漢代又出現了一鱸潑臥螅叢誚癜猜健⒃潑我淮?quot;安州雲夢" ,它最早見於《漢書地理志》,著稱於隋唐、北宋。

     漢魏以後,人們或已不了解"雲夢"古義,或不細閱文獻,對"雲夢澤"的解釋越來越偏 離其本來面目,將"雲夢"與"雲夢澤"概念混一,雲夢澤的範圍越釋越大,被説成跨江南 北,擁有整個兩湖平原。始作俑者是杜預,他在《左傳》昭公三年"江南之夢"句下注雲: "楚之雲夢跨江南北"。如按石泉先生所考,此非杜注,是唐人羼入的,那麼,北魏酈道元 《水經注》已有了大雲夢澤雛形。他把先秦至漢晉時的各種有關雲夢澤的説法綜匯在一起, 作了"跨川亙阝顯,兼苞勢廣"的解釋。唐初 孔穎達在其《五經正義》中説,《左傳》"言江南之夢,則江北亦有夢矣",從而推斷出, "則此澤跨江南北"。李吉甫《元和郡縣誌》則更明確地把洞庭湖看作古雲夢澤的一部分, 形成了流傳很廣的謬説。到明清,又形成了"雲"在江南、"夢"在江北和"雲"在江北、 "夢"在江南兩種對立説法,還有江北江南隨處可稱"雲"亦可稱"夢"的解釋,眾説紛紜 ,不一而足。從此,大雲夢澤説始佔壓倒優勢。其中,明末清初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 更具體描述了大雲夢的範圍:

     今巴陵(今湖南嶽陽市)、枝江、荊門、安陸之境,皆雲有雲夢,蓋雲夢本跨江 南北,為澤甚廣。

     稍後的胡渭在其《禹貢錐指》中對雲夢澤範圍的解釋又有所擴大:

     東抵蘄州(今湖北蘄春),西抵枝江,京山以南,青草以北,皆為雲夢。

     他心目中的雲夢澤不僅包括兩湖平原,而且延伸到鄂東沿江平原江北部分。雖然清顧棟高 《春秋大事年表》,齊召南《水道提綱》等文獻對雲夢澤的指認與胡渭有出入,但大雲夢澤 説已經深深紮根於這些學者心中,並嚴重影響到後人對"雲夢澤"的正確認識。

    二、"洪湖"水,浪打浪

    百里洪湖,宛如一顆晶瑩的寶石,點綴於萬里長江中游,鑲嵌在江漢平原南端。它與煙波浩 渺的洞庭湖隔江相望,仿佛一對姊妹湖。

     洪湖在湖北省南部洪湖、監利兩縣之間,東、西均通長江,是現江漢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 。

     據專家考證,洪湖形成於2500年前,約相當於我國春秋戰國時期。五代以前,以洪獅至新 閘一線為界,分為東西兩個小湖,兩湖相距5千米,西部比東部稍大。五代兩宋,湖面縮小 ,沼澤發育。至明嘉靖、萬曆年間,洪湖湖體迅速擴展,東西兩部分聯成一體"洪湖"也 始見載於嘉靖年間童承敘所著《沔陽志》。從明末至清乾隆、嘉慶年間,由於人類的墾殖 活動, 洪湖再次收縮,形成南北排列的上洪湖與下洪湖兩部分。據《洪湖地方誌地理分 冊》稱,19世紀以前,洪湖的面積"僅及現今的五分之一"。隨着垸田盲目興築的惡性發展 ,江漢平原內尤其是四湖地區其他湖泊蓄洪能力削弱,洪水日益雍塞於地勢最低的洪湖洼地 ,大致到道光年間(19世紀中葉),周圍的堤垸潰決,洪湖再次迅速擴大,至本世紀50年代 ,湖面達到100多萬畝,水面遼闊,號稱百里,50~70年代,在洪湖周圍進行了三次較大規 模的圍湖墾荒活動,使洪湖面積迅速縮小。由於有湖堤阻隔,即使在洪水期,湖水也不能抵 達內荊河天然堤,圍墾的結果雖使湖泊面積大大減小,但也減少了大江入湖泥沙量。特別是 1955年,在洪湖縣的新灘口建閘以後,使洪湖由一個吞吐型湖泊變為一個半封閉性湖泊。蔡述明:《洪湖沼澤化與成土過程及其開發利用方向》,載《洪湖水體生物生産力綜 合開發及湖泊生態環境優化研究》,海洋出版社,1991年版。

     現洪湖湖面南北長44.6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28千米,湖水位24.5米,面積約413平方千 米(包括淺水水草叢生區域),平均水深1.35米,最大水深為3米多,是長江中下游沼澤型 淺水湖泊的典型代表,在長江中下游淺水湖泊中名列第八。

     洪湖具有調蓄、灌溉、航運、水産、旅游的功能,是江漢平原四湖地區的"水庫",每年 調蓄入湖水量8108立方米,灌溉"四湖地區"下區近100萬畝(6.67萬公頃)農田。它 不僅是調節四湖總幹渠水位的總開關,而且又是江漢平原重要的水産基地。野菱、野蓮、野 藕、蘆葦、芡實等水生植物遍佈,淡水魚有74種,分屬18科,常見的有鯖、鰱、鳙、鯉、鯽 、烏鱧、鳊及名貴的鱖魚、甲魚等,年産量近1500萬公斤,還盛産水蝦、田螺。

     洪湖水草茂密,氣候溫和,魚類豐富,還是野鴨、飛雁等候鳥棲息覓食越寒過冬的理想場 所。越冬水禽有39種,僅野鴨就有18種。在品種繁多的野鴨大家族中,有春去冬歸,來自北 國的黃鴨、八鴨、青頭鴨、中鴨,可在冬春捕獲;也有在這兒"安家落戶"的蒲鴨、黑鴨、 雞鴨,可常年獵取。洪湖野鴨一次可獵取成百上千隻,常年産量多在30萬斤以上,佔湖北野 鴨産量一半以上。野鴨製品--毛扇、羽絨衣、野鴨精等暢銷國內外。

     洪湖不僅有着十分豐富的水生資源,而且還有着極為秀美的湖光山色。春天,碧攢攢,綠 叢叢,魚游淺底,漁歌互答;夏日美麗純潔的荷花裝點洪湖;金秋時節,一望無垠,滿湖飄 香;隆冬臘月,廣闊的湖面,野鴨群集。

     洪湖兩岸,更不乏探勝尋幽之處:既可以仔細考察一番五通廟原始公社遺址;也可以飽覽 螺山、黃逢山等地從春秋至元明的大量古墓群;而附近的赤壁古戰場,可體味東漢末年"火 燒烏林"的壯烈情景;如果身臨"跑馬嶺"、"射鳳臺"、"打金場"、"繡花堤",又可 追念元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陳友諒馳騁疆場英姿!

     説到洪湖,最想瞻仰的是永垂史冊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中心-- 瞿家灣,尋覓當年洪湖赤衛隊跟隨賀龍轉戰洪湖的戎馬足跡。

     洪湖瞿家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 。當年,賀龍、周逸群等同志就在這裡指揮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和地方赤衛隊、遊擊隊轉戰百 裏洪湖,馳騁大江南北,打敗反動派多次圍剿,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瞿家灣位於洪湖縣城西北35千米,1927年就有了中國共産黨的組織,1929年7月,正式成 立 "洪湖遊擊隊"。1931年,湘鄂西蘇維埃政府由監利周老嘴遷至此,1932年,紅軍撤退洪湖 後,這個只有千餘人口的小鎮曾遭受反動派的多次嚴重破壞,但在地下黨組織和當地人民群 眾的英勇保護下,一些重要的革命舊址仍然存留下來,解放後幾經維修,已基本恢復舊貌。

     如今瞿家灣街道和建築風貌仍如當年。小鎮東南臨洪湖,港汊交錯,蘆葦飛翠,荷花飄香 ,魚躍淺灘,鴻雁翔集,瀕湖遠眺,水天一色,漁舟獵艇游弋於萬頃碧波之中,風光明媚喜 人。昔日硝煙瀰漫的戰場,今日變成秀麗多姿的水鄉。

     "洪湖水,浪打浪",悅耳動聽的歌聲,唱遍全國,吸引人們親自看一看這顆江漢平原的 明珠。

    三、徜徉東湖詩畫中

    如果把武漢比成一個妙齡少女,那麼城區中十個大小不同的湖泊,就像十顆寶石裝點在她的 身上。而位於武昌東郊的東湖,則是最耀眼的一顆。

     碧波萬頃,平滑如鏡的東湖,有32.7平方千米,是杭州西湖的五倍多,儲水近1億立方米 ,景色優美。在一個大城市中有如此大的湖面,為全國所少見。

     東湖由郭鄭湖、水果湖、湯菱湖、小湯菱湖、小潭湖、團窩、雁窩等湖泊組成,並通過沙 湖港、青山港與沙湖、楊春湖、戴家湖等相連,構成一個小型湖泊水系。東湖水系全流域面 積約為190平方千米。東湖原為敞水湖,通過青山港與長江連接在一起。湖水夏漲冬枯,基 本上受長江水位漲落的控制。自青山港建閘後,東湖由天然湖泊轉變為人工控制的內陸水體 ,全湖水位變化平緩。東湖雖屬淺水湖泊,但它在整個江漢湖群中相對較深,最深處近6米 ,平均深度為2.46米。

     有關東湖的成因,以往研究者説法頗多,有的認為"係由斷層破裂而成";俞建 章、郭鴻俊:《武漢三鎮地質志略》,《國立中央研究院地質研究所叢刊》(8),1948年 。有的指出,江漢平原一系列湖泊係從統一的古雲夢澤分隔開來;楊懷仁、 陳欽鑾等:《長江中下游(宜昌-南京)地貌與第四紀地質》,《1960年全國地理學術會議 論文選集》(地貌),科學出版社,1962年版。有的指出,"南東湖是斷裂湖,北 東湖即為壅塞湖"。吳保祿:《東湖的成因》,《武漢晚報》,1963年3月25日第3 版。蔡述明先生在經過長期研究後指出東湖是一個壅塞湖。蔡述明:《武 漢東湖湖泊(第四紀)研究》,載《古雲夢澤研究》。

    燕山運動時,由於受到南北向擠壓力的作用,使湖區古、中生代地層發生褶皺,形成東西 走向的背斜和向斜,伴之發生北東-南西向斷裂。由於岩性的差異,侵蝕能力的不同,出現 了地形與構造的倒置現象,基本奠定了湖區的地貌骨架。中新世時,經過長期的剝蝕,形成 如今殘丘頂面的剝夷面。從早更新世開始,長江流水作用加強,長江從上游帶來了大量碎屑 物質,在湖區沉積下來。晚更新世時,長江河口曾發生海退,長江刷深河槽,形成湖區第二 級階地。晚更新世末,發生海進,侵蝕基準抬升,湖區沉積了河流相的粉砂-砂質粘土。進 入全新世時又發生海退,形成湖區第一級階地。全新世以來,湖區階地被分割成為波狀起伏 的崗地。

    在東湖北面平原地區,整個第四紀趨於和緩下降,由於下降幅度為沉積物所補償,因而未 能出現巨大的凹陷湖泊。全新世初期,由於長江多次氾濫,東湖北面形成了自然堤,攔截自 湖區殘丘和階地入注長江的水流,遂壅塞而形成今天的東湖。參據《武漢東湖湖泊 (第四紀)研究》。

    東湖形成之後,經歷長期變化而成今天的面貌,總的趨勢是湖盆逐漸縮小,淤淺。1916年 到1953年,東湖面積已縮小了6平方千米。如今的東湖,由於湖盆北面為砂質粘土岸易受衝 刷,南面迫臨殘丘,多為石質岸,因而北岸淤積比南岸快。現在,由於人為控制了水位,遂 使淤積趨於和緩。

     東湖在地質構造上,屬淮陽山字型前弧西翼的一部分,位於東西略偏北走向的褶皺帶。由 於擠壓十分劇烈、湖區存在一系列斷裂帶。湖水沿着斷裂谷地,深入陸地,形成眾多的湖汊 ,構成了東湖湖灣交錯,湖岸曲折的特點。據測算,全湖大小岬灣達120多個,湖岸曲折係 數為著名的洪湖曲折系數的2倍以上。這種曲折的湖岸,為風景區的建設提供了很好的自然 條件。

     東湖山水之美,在我國歷史上早有記載。元末明初的江南才子丁鶴年,早年定居武昌湖濱 ,留下了不少以湖光山色為背景的佳句。

     南浦幽棲地,當門罨畫開。 青山入雲去,白雨渡湖來。 石潤生龍氣,川光媚蚌胎。 芙蕖三百頃,何處著炎埃?

     就是詩人對東湖陰晴雨霧不同天氣的形象描繪。但是,多年來 ,由於種種原因,東湖並未開發利用起來,它的周邊在60年前仍是一片荒原,蒿草蓬生。後 來有人把東湖周邊荒地買下,投資建設,才初具今天東湖公園的規模。這個人叫周蒼柏。

     周蒼柏出身於武漢的工商世家,曾獲美國紐約大學銀行係商學士學位,歸國後,很快在銀 行界嶄露頭角,逐漸成為叱吒風雲的大銀行家。

     大革命失敗後,周蒼柏目睹社會上政治腐敗、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的現狀,深為武漢有些 市民沉湎於抽大煙、賭博、酗酒玩樂而感到痛心失望。他決心在有生之年,運用自已的財力 在東湖建成一個讓城市居民正當游樂休息的公園。他在心中規劃 着它的藍圖,決心先着手搞一個農圃。

     從1929年起,周蒼柏開始在東湖邊購置一小塊一小塊荒地,作為辦農圃的基地。漸漸地這 一小塊一小塊荒地連成了大片。

     農場的土地有了一定的規模後,周蒼柏將它命名為"海光農圃",併為之傾注了大量的心 血和個人積蓄。他聘請了一些有真才實學的農業技師來規劃、管理,為首的是郎星照。又找 了幾十名技術工人。於是,溝壑被填平,多餘的小湖汊改築成了道路,又鋪上小橋,野草叢 生或亂石成堆的不毛之地逐漸出現了綠色,就像蓬頭垢面的灰姑娘一下煥發了亮麗的青春。 植上了9萬株小樹苗的"海光農圃",三面環水,湖光山色。真是青山隱隱水迢迢,換了人 間。

     解放前夕,大批達官貴人逃離大陸,而周蒼柏卻堅持留在大陸,靜待解放。50年代初幾位 中央首長有一天一起前往海光農圃參觀,對海光農圃的景色、設施都表示甚為讚賞。周蒼柏 當即表示,那我把它交給國家吧!

    周蒼柏與夫人董燕梁

     偌大的一個海光農圃,蒼柏先生當時僅留下兒女小時候度假去住的那所三開間的平房,其 余的土地、房舍、設備全部無償贈送給國家。此段選自朱永珍:《中國之鶯:周小 燕傳》,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版。讀者也許沒聽説過周蒼柏,但他的女兒,被 譽為"中國之鶯"的周小燕你一定不會陌生。

     海光農圃交公後,人民政府對它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和擴建工作,遂成為今天的東湖風景 區。幾十年來,東湖一天天變得越來越美麗多姿,它以從未有過的秀色呈現在游人面前。

     東湖美就美在有山有水,遼闊的水域環抱着翠綠的小山,從湖東邊的洪山之尾向南數起, 有南望山、珞珈山、喻家山等。從湖心亭舉目四望,那深藏在林蔭之中的各類建築物和磨山 植物園的倒影,都在萬頃碧波之中時隱時現,婀娜多姿,氣象萬千。

     東湖風景區主要有聽濤、磨山、落雁、白馬等游覽區。

     聽濤區在東湖西北部,湖岸疏柳如煙,荷池翠蓋如雲,崗巒起伏,亭閣相望,湖濱平坦的 草坪與廣闊的湖面相連,蜿蜒多變的港汊泊着眾多的游艇。

     由北門過荷風橋、落羽橋之後,是一人工小島。我國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巨大雕像,迎面 而立。屈原像端莊凝重,清癯飄逸,作昂首視天,款款漫步之狀,仿佛詩人正行吟澤畔,高 誦長吟《天問》。葉劍英元帥曾題詩云:"澤畔行吟放屈原,為伊太思有嬋娟,行廉志潔泥 無滓,一讀騷詩一肅然。"

     在屈原像的身後是三層高的行吟閣,此閣為四角攢尖頂,層層飛檐,上覆翠瓦,頗富民族 風格。除此之外,還有橘松亭、滄浪亭、湖畔客舍、屈原紀念館,構成了一組以屈原為主題 的古典建築群。

     湖邊長丘,建有聽濤軒,氣勢開朗。軒之南端有一長埂,直伸湖中,長埂盡頭建有先月亭 。每當皓月臨空,銀光如瀉,一湖清輝。

     在湖中心狹長的蘆洲,建有湖光閣,亦稱湖心亭,高19米,兩層八角攢尖頂,檐皆外展, 卓俊俏麗。登臨閣之上層,一覽全湖,無限風光。蘆洲前後,沙鷗隱現,冬季則鴻雁翔集, 另有一番野趣。

     沿湖北行,在一座小山崗上,聳立着九女墩紀念碑。相傳,在1855年前後,太平軍在武昌 保衛戰中,有九位婦女參加戰鬥,英勇不屈,直至犧牲。戰鬥結束後,當地群眾悄悄地把這 九位沒有留下姓名的女英雄合葬在這裡。為防止清王朝的毀壞,把九女墳改名九女墩。一百 多年來,烈士長埋荒土,英名長留史冊。解放後,人民政府在此建墓立碑,碑上刻有董必武 、宋慶齡、郭沫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

     磨山是沿湖群山中的主要山脈,三面環水,六峰逶迤,長達4千米,民間有"十里長湖, 八里磨山"之説。山上松林蒼翠,曲徑環繞,奇石崢嶸,古洞幽邃。

     為了充分利用東湖的自然條件,人們又着手在磨山建設一些具有楚國文化色彩的景點。這 個龐大的建築體系,以構思絕倫的"楚天閣"為軸心,楚樂宮、楚城門、九龜祭壇、天問館 、離騷壁、漁父村、楚市及曾侯乙編鐘陳列室均在其間。當人們飽覽嫵媚的湖光山色之後, 還可以欣賞幽雅而深沉的楚國古樂演奏。

     因大雁南來北往在此停留而得名的落雁區,泊洼交錯,空曠遼闊,環境清幽。

     湖東的白馬區因白馬洲而得名。此洲四面環水,洲西有魯肅的馬冢。相傳三國赤壁之戰 ,魯肅以吳國讚軍校尉之職,助周瑜破曹后,轉回夏口村,騎白馬過洲,馬陷泥中而死,葬 馬於洲,稱白馬洲,也稱陷馬洲。沿湖丘崗綿延,叢林飛翠,現已辟為療養區。

     東湖一年四季蒼翠欲滴,鮮花不斷。在風景區內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花卉和盆景園。諸 如梅園、桂園、蘭苑、櫻花園、杜鵑園、唐菖蒲、水生花卉園、盆景園等,均揚名國內外。 最能體現江南特色和東湖風貌的還是菊花、荷花、梅花。

     每到深秋,東湖都要舉辦菊花展覽。由數以千計的大立菊組合而成的菊花牌樓格外引人注 目,據粗略統計品種上千,盆花過萬,風景區內遍地金黃。

     東湖風景區是我國賞梅勝地之一,經過數十年的培養,梅花品種100有餘,成都的"老人美大紅"、"傅粉";昆明的"綠萼臺閣";歙縣的"徽州檀香"、"素白臺閣";上海的 "香雪宮粉";無錫的"銀江";南京的"乙女梅";合肥的"送香";重慶的"金錢綠萼 大羽";北京的"骨紅照水"紛紛在這裡爭奇鬥艷。……難怪有人把東湖説成是全國名貴梅 花之總匯。

     水面遼闊,山巒疊翠;冬梅吐艷,夏荷爭光;磨山尋古,落雁探俗。如此風光漪旎的東湖 景致,其魅力竟然長期落後於杭州西湖,每年接待的游客只有150~200萬人次,僅及西湖的 1/7。東湖不僅游客數量少,而且逗留的時間也少,平均僅為40~60分鐘,游人尚處於自發 而來的分散狀態,省內佔65%,這其中武漢市就佔去了80%,海外游客人數則只佔總數的5 %。

     可以説,東湖旅游業尚於基本封閉的初級階段。這一是因為東湖的"水"文章遠沒做足。 以湖面寬廣而著稱的東湖,其水面娛樂活動仍限於划船、水上快艇等少數一般項目,游泳活 動也受到水質污染的限制,使游人望水興嘆。二是風景區開發尚不夠。在東湖風景區內,未 進行旅游開發的水面佔湖水總面積的一半以上,陸地未進行旅游開發的竟佔71%,外圍的珞 珈山、洪山、還有寶通寺等文物古跡和水生所白鰭豚都未得到很好的開發。三是景點建設缺 少大變化。東湖經過50年的開發,新建了朱碑亭、千帆亭、盆景園、滑道等景點,但許多游 人仍感到景觀缺少大的變化。四是有組織的旅游接待設施和機構也未建立。龍瀅: 《東湖何日勝西湖》,《楚天都市報》,2000年2月15日第3版。更讓人感到遺憾的 是,東湖水質的惡化讓一些常年吃東湖水的武漢人不得不改吃長江水。如何改造和開發東湖 旅游資源,使其重振雄風,一直是東湖管理者的一塊"心病"。

     令人欣慰的是,眼下管理部門正加大景區的開發力度,在1999年制定了東湖截污工程時間 表,在2000年之初,通過了《東湖風景區旅游業總體規劃》,敲定了東湖新世紀發展藍圖。 該《規劃》將東湖的未來定位於"生態旅游"和"文化旅游",並建議投資20.9億元進行大 規模改造,投資主要用於旅游項目及與之配套的道路、電力、環保、綠化等基礎設施。《規 劃》擬定了3項工程,以重塑"江城明珠旅游形象":環湖造景工程(主要改造美化環東湖 道路);旅游廣場工程(包括東湖歡樂廣場、東湖黃鸝廣場、磨山楚文化廣場、屈原名人廣 場、落雁生態廣場、魯迅廣場、花仙子廣場和梅花廣場);旅游燈光工程(包括東湖路、十 里長堤、楚天臺與楚市、黃鸝廣場、梨園廣場、落雁生態廣場六大燈光帶)。專家們相信, 在完成東湖治污工程和三大工程之後,東湖將成為來漢旅游者的必游之處,2005年旅游者可 達373萬人,比目前增加1倍。龍瀅:《三大工程重塑江城明珠》,《楚天都市報》 ,2000年2月15日第1版。

     "東湖暫讓西湖美,今後將比西湖強"。這是朱德同志在1954年3月游覽東湖時的題詩。 從此,"賽過西湖"就成為許多武漢人的心願。相信經過武漢人的努力,山青水秀、風光旖 旎的東湖"比西湖好"將不再是夢。

    (來源:《中華長江文化大系》)

(編輯:東子  來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