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追逐太陽的航程》上部 第六集 挑戰酷熱(探索發現2006-195)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4日 21:13 來源:CCTV.com

  

“經緯坐標”: 2005年12月4日 加那利群島海域 西經13度 北緯28度

2005年12月4日,哥德堡號行駛在大西洋上的西班牙加那利群島海域,此時我們隨哥德堡號中國之旅已經航行了兩個月零兩天。

中午,北部海面上出現了一個小白點,通過衛星定位系統,我們得知那是瑞典帆船卡尼拉號,她正在向我們靠近。我們的大帆船居然碰上了另一艘大帆船,而且都是瑞典船,説起來有點“他鄉遇故知”的意思。

將近下午四點鐘,卡尼拉號已經追上哥德堡號,並與我們保持一兩百米的距離並行。大家紛紛聚集在船舷邊,向卡尼拉號的船員們揮手問候,比前一天看到陸地還要興奮。

卡尼拉號的船員們用歡呼和揮舞手臂來積極地回應。

水手長尤列夫帶領大家唱起了船工號子,一時間,整個哥德堡號變得精神抖擻。

歌詞大意:

我的一些夥計們剛喝過了酒

我自己也喝了不少

我坐在我的舊箱子上思緒萬千

我登上了英國人的霍特司博小船

我喝得醉醺醺

繞過起錨機,舉起制轉桿,舉起制轉桿

我知道我又要出發了

繞過起錨機,舉起制轉桿,舉起制轉桿

各就各位,夥計們,準備好

我們就要起航了!

我們請教了老工程師比亞爾才知道,在瑞典,卡尼拉號也是一條非常有名的帆船,它隸屬於哥德堡市的一所名叫“奧凱羅”的高中,其船員大都是一些不滿十八歲的學生,這個學校學生不多,所以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用大量的時間乘這條船去遠航,三年中,他們會訪問歐洲、北美和南美許多國家,這樣的中學不僅瑞典獨一無二,在全世界也是少見的。

比亞爾説,卡尼拉號與哥德堡號不同,它的船體是鋼制的,船身瘦長,桅桿更加高大,風帆趨於小型和多面化,這樣的帆船不僅速度更快,轉向更靈活,而且操作也更加容易。從這些特點來看,卡尼拉號採納的是十九世紀以後的設計潮流。

而哥德堡號的設計理念來自更早的十八世紀,並且嚴格按照它的原型老哥德堡號進行打造,它的風帆巨大,船體也相對笨重,就設計理念來説,哥德堡號比卡尼拉號落後了不少。但是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木制帆船,這種來自260年前的雍容與美麗是獨一無二的,哥德堡號所承載的文化和歷史使命,更是任何帆船都無法比擬的。

眼看夜幕就要降臨,在與我們並排行進幾個小時後,卡尼拉號駛遠了。

像第一段航程一樣,每個星期天晚上,船員們都會在甲板或炮艙裏舉辦一個小聯歡會,按照船長岡那爾的話説:要使哥德堡號成為一艘快樂之船。而這一次船員們聚在一起表演節目,除了為大家營造快樂,還有一個重要目的:競選光明使者,因為再過兩天,到12月13日,就是瑞典的傳統節日光明節。

光明節是一個被瑞典人很看重的節日,瑞典地處地處北歐,晝短夜長,12月13日更是瑞典一年中黑夜最長的一天,所以瑞典人將這一天定為光明節,每到光明節,每個村鎮和學校都會選一名最漂亮的姑娘作為光明使者,以祈禱光明。

按照傳統,光明使者一定是個女子,但是這一次大家決定打破俗套,讓男船員也參加競爭,每個人表演一個節目,以掌聲的熱烈程度來決定人選。

為此,我們和巴西姑娘雷納塔合作,也準備了一個兩分鐘的英文小品。我們把一個會叫的烏鴉玩具包在毯子當作嬰兒,講的是一對俊美的夫婦生了一個很醜的孩子,夫婦倆互相指責,最後才知道,兩個人婚前都整過容。

12月13日晚上八點半,船員們都來到前甲板上,等候光明使者的出現。

光明使者在幾個姑娘的簇擁下走過來。

雖然那天競選的結果是一位男船員,但是大家覺得光明節畢竟是一個嚴肅的慶典,所以最終將光明使者的人選定為巴西姑娘雷娜塔。

雷納塔頭戴蠟燭王冠,身著白衣白裙,腰上係著一根紅絲帶,雙手合什,顯得莊重而典雅。

歷史上,光明使者確有其人,她叫盧西婭,出生在公元三世紀末的意大利西西裏島上。相傳,盧西婭美麗而忠貞,為了反抗執政官的逼婚,她不惜刺瞎自己的雙眼。這個淒美的故事流傳至今,在西方,人們尊盧西婭為聖盧西婭女神,將她視為聖潔與光明的象徵。

在船員們唱的歌曲中,這首《桑塔路琪婭》是中國人非常熟悉的,原來,它就是用來歌頌聖盧西婭的。在瑞典,當選光明使者就意味著成為一個民族慶典的中心人物,但是這一次,他們卻把這份榮譽給了雷納塔這個外籍女子。

這些都是船員們在工作過程中丟棄的繩頭和帆布片,老工程師比亞爾將它們一一地撿起來,收集到這個紅色的雜物箱裏。幾個月以來,收集廢品已經成為比亞爾的日常工作之一。

這些看起來可以扔掉的東西,為什麼比亞爾卻如此珍惜呢?原來,它們最初就是比亞爾一手造出來的。十幾年前,比亞爾投身哥德堡號的重建工程,專門負責建造桅桿、纜繩和風帆等關鍵部位,當時,那些傳統的製造方法已經失傳,為了重新找回三百多年前的技藝,比亞爾和他的同事攻克了重重難關,在比亞爾看來,每一寸纜繩都浸透著建造者的心血。

比亞爾今年58歲,論年紀,他是哥德堡號數一數二的長者。在這條船上,比亞爾的任務是:貢獻出自己豐富的航海經驗,並領導木匠和帆匠們進行工作。

事實上,船上任何部門有了問題都會去請教他,因為比亞爾懂得太多,這樣一來,他成了船上最忙碌的人,平均每天要工作12到16個小時,一個快60的人,精力和體力都好得出奇。

比亞爾出生在瑞典一個航海世家,他20歲時開始作海員,27歲就當上了船長。此後,作為船長比亞爾參加了近二十次重要的帆船比賽,他的船有十二次奪魁,其中包括沃爾沃環球帆船賽的兩屆冠軍,因此,比亞爾在瑞典航海界是個很有影響的人。

十多年前在一次帆船賽上,比亞爾發現一個小姑娘是個可造之才,於是常常把她帶在身邊進行培養。照片中間這個小姑娘只有14歲,她就是今天哥德堡號的女水手長麗莎。

麗莎從小就與航海結緣,她記事起就可以在父母指導下操縱一種專門為兒童設計的小帆船,14歲開始隨大帆船遠洋,後來曾經四次駕帆船穿越大西洋。而在航海界,麗莎最重要的老師就是比亞爾。

麗莎姑娘本來是一位職業護士,但航海卻總讓她無法割捨。幾年前,哥德堡號建成下水並開始籌劃中國之旅,比亞爾給麗莎打電話,問她是否願意在哥德堡號上擔任水手長,麗莎欣然應允。

在哥德堡號,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比亞爾、麗莎師徒並肩勞作。

一次比亞爾對我們説:他們師徒之所以走到同一條船上,除了對航海、對哥德堡號的熱愛,另一個原因就是可以去中國看一看,比亞爾説,他已經為去中國尋找了十年的機會,這次終於可以夢想成真。

2005年12月17日,早晨八點鐘左右,船員們還像往常一樣交接班和忙碌。

不經意間,一片烏雲迅速地壓上了天空,看樣子馬上就要有一場暴雨,有人立即警覺起來。

一些資深的船員知道,熱帶海域的暴雨來得非常快,動不動就把你澆一個措手不及,而且它的到來常常伴隨著颶風,來勢兇猛,常常令許多小型船隻招架不住,甚至導致船毀人亡的慘劇。

當班的水手長麗莎向手下十幾個船員下令,將所有的纜繩拉緊,並收起幾面大帆。這樣,整個帆船受風的面積就會減小,狂風暴雨來臨時,就會大大減少桅桿被刮斷甚至船隻傾覆的危險。

在這種情況下,船長岡那爾親自坐鎮指揮,他穩穩地站在那裏,表情肅穆地關注著眼前發生的一切,有時候大聲地向水手長們下達指令,表現出一個船長應有的沉穩與自信。

所有值班的船員都按照船長和水手長的指令,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完全沒有慌亂,相反,看起來都有點興奮。

當豆大的雨點開始敲打哥德堡號的甲板時,迎接暴雨的各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船員們開始高興地慶賀起來。

突然,一根纜繩被刮斷了,此時,橫桁上還有幾個船員在工作,瘋狂舞動的

帆布隨時都要把他們掀到海裏。水手長麗莎命令船員趕緊收纜繩。

眼前的激烈場面,一時間讓我們的鏡頭應接不暇。

經過大家齊心協力,那片失控的船帆終於被綁在橫桁上,橫桁上的船員也脫離了險境,大家長舒了一口氣。這時候,雨已經下大了。

一些船員不肯回船艙避雨,他們寧願淋在雨中,盡情享受著暴風雨帶來的那種痛快淋漓。

一些船員回到船艙,他們脫下自己濕透的衣服,激烈勞動後的輕鬆與暢快溢於言表。

熱帶海域的暴風雨來得急,去得也快,20分鐘後,雨停了,人和船都安然無恙。後來我們找到幾個船員進行採訪,他們説起剛剛與暴雨展開的那場搏鬥,每個人都歷歷在目。

另一位當時也在橫桁上志願者説,那時候他只有集中精力抓住一切能抓住的東西以免摔下去或被打到,腦子裏已經沒有“危險”這個概念了。

黃昏時分,尤那斯為大家唱起他在這段航程中寫下的一首新歌。尤那斯是瑞典皇家歌劇院的一名職業演員,這樣的航海之旅是他有生以來頭一回,他説,連日來他每天都涌動著創作的激情,正是這艱苦的航程為他帶來了靈感。

自從哥德堡號駛入北緯10度線以來,大家開始越來越關注衛星數據上的緯度顯示,它就像一個倒計時的電子鐘,正在分分秒秒地不斷減少。與此同時,大家都切身感到了從赤道襲來的滾滾熱流。甲板上酷熱難當,有時候起一點風,連風都是熱的。

大家都脫去了厚重的衣服,甲板上常常出現一片光著的脊梁。

一些西方船員有留長髮的習慣,熱浪襲來,他們成了最遭罪的人,而老帆匠施丹埃瑞克長鬍鬚,看上去好像比別人又多了一重負擔。

一天到晚,我們身上都是粘粘的,活動不了幾下就會大汗淋漓。

因為酷熱,人也變得慵懶,大家都咬緊牙關去完成手中的任務,期待儘早下去休息。

有一天碰到船長,船長説他非常害怕大家因為酷熱而生病,儘管已經關照各水手長減輕船員們的工作量,但他仍不敢掉以輕心,幾乎每天都要和隨船醫生商量如何為大家減輕一點酷熱之苦。

我們看到,大家在用各種辦法來消暑,塑料的食品盒,以及平常用來沖洗甲板的水管,現在都被改成了淋浴。

有人信奉:心靜自然涼,所以,不值班的時候最好是呆在一個地方別動彈。

以船長為首,大家都試圖通過改變髮型來使自己涼爽一些,頭髮長的打起了小辮,短的也把頭髮一簇一簇紮在頭皮上

當然不管有多熱,船上的日常工作還是要有人去做,這些船員正在忙著刮甲板。刮甲板是大帆船上的一項傳統工作,為了保護木甲板不會乾裂,要定期涂上麻油,時間一長,甲板的表層會變黑,因此甲板不僅要時常沖洗,而且還要定期將變黑的油層刮去,再涂上新的油層。

當太陽直射在甲板時,刮甲板便成了一項非常痛苦的工作,大家可以親眼看到自己的汗水滴落下來。

但即使是這樣,外面仍然比船艙裏要舒服一些,因為包括船長的寢室和辦公室,船上沒有任何空調裝置,船艙裏産生的那種悶熱效果讓人更加難受。

據説當初在建造新哥德堡號時,也曾經討論過安裝空調的問題,但由於全船隻有兩台馬力不大的發動機,平時還要用來維持生活用電和淡化海水,很難再帶動一整套中央空調系統,所以裝空調一事被否決了。就這一點來講,新、老哥德堡號沒有什麼兩樣,老哥德堡號的船員當年曾在過赤道時與酷暑搏鬥,今天大家可以真切體驗到了。

臥艙裏,我們兩個中國記者的小閣子間比其他地方都更熱一些,因為它處在最靠裏的一個角落。12月中旬,裏面超過了攝氏35度,我們都熱得沒法睡覺。

而真正的“重災區”是廚房,每天下午四點鐘,廚房裏可以達到攝氏45度的高溫。哥德堡號有三位專業廚師,也許是逐漸適應了高溫,他們身體狀況基本良好,但輪班去幫廚的船員一天下來都有中暑的感覺。

理論上,瑞典船員比我們更怕熱一些,他們來自北歐,即使是最南部的地區夏天也很少會超過30攝氏度,所以,這段日子對他們來説實在是無法忍受。

到了晚上該睡覺的時候,船員們紛紛從自己的床位上轉移,找自己認為涼快的地方。

甲板上更是一個挨一個,人都擺滿了。清涼的海風吹來,甲板上只有二十來度,船員們把自己裹在毯子裏,可以一覺睡到天亮。

當清晨的陽光灑滿哥德堡號,愜意與安詳寫在每一張熟睡的臉上。再過兩天我們就要過赤道了,船長曾對大家説:這樣的日子還要忍受一個月,大家要鼓足勇氣,繼續挑戰酷暑!

(CCTV《探索發現》供稿,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紅立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