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內蒙古阿拉善右旗,其面積達4.7萬平方公里,當於40個香港,是世界高山大河分佈密集的唯一沙漠,擁有世界上高達500米的最高沙山,沙漠中星羅棋佈的湖泊比湛藍的天空還美。從地質學上説,這片沙漠正好處於黑河流域的沖積扇上。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國第三、世界第四大沙漠,總面積4.7萬平方公里,海拔有1200到1700米之高。
浩翰的巴丹吉林沙漠年降水量只有8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000多毫米,然而就是在這樣生態加劇惡化的環境中,也有113個湖泊,當地人告訴我們,最多的時候,總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近千個,號稱是"千湖大漠"。
大漠我們都沒少見,可這千湖大漠還是頭一次聽説。科考隊帶著對千湖大漠的好奇與嚮往,踏上了這次科考中最艱難的路程。這次在巴丹吉林沙漠的經歷令每一位考察隊員都終生難忘。
阿拉善盟的楊繼業書記帶領我們科考隊進行了這次穿越巴丹吉林沙漠的考察。還沒出發的時候,楊書記就給我們打預防針,説沙漠裏地形複雜,路況每天都在變化,加上環境惡劣,突發情況多,需不需要兩位女記者留下。當我們堅決地表示要一起進巴丹吉林的時候,他們開始勸誡我們,上個月才有一批人來巴丹吉林,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都受不了了,全部返回退出了沙漠。甚至連國際職業越野車隊的人也來過巴丹吉林,可是他們也沒能走完,一開始,他們是自己開車,當他們發現這裡的地形實在是沒辦法駕馭時,就換成了當地的沙漠司機,但是因為地形特殊複雜最後換了司機也還是沒能走完全程就撤離了。
當我們一再地表明要進巴丹吉林的決心後,他們也就不再堅持勸説了,因為路況非常的艱險,平時不暈車的人,到了巴丹吉林也會暈,為了以防萬一,他們還是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暈車藥帶著。
由於巴丹吉林沙漠的路況和前幾天的荒漠路況完全不一樣,道路異常難走,科考隊一直乘坐的越野車也不得不全部換成國産的北京212吉普車。司機師傅告訴我們,儘管現在很多國外的越野車宣傳的很好,但是由於越野車的車身太重,如果在完全沙化的浮沙上行走的話,很容易就陷車了。國産的北京212吉普車就不存在這種問題了,它的車身比起越野車來説已經很輕了,再加上軸距短,所以進沙漠,還是我們國家生産的這种老式吉普車最管用。
一大早,太陽還沒出來,科考隊就上路了。經過了一兩個小時的顛簸,我們才剛剛走過了巴丹吉林的邊緣處,真正要進入沙漠的時候整個車隊停了下來,司機師傅開始給輪胎放氣。聽司機師傅解釋説,給輪胎放氣是因為汽車輪胎充足氣時會比較硬,輪胎放氣後變軟,與沙地接觸面也變大,這樣受力面積自然也增大了,車子也就不會輕易地陷入沙子了。
科考車隊在沙漠中顛簸跳躍地翻越一座座沙峰,行駛了一段路程來到了伊克力敖包。
敖包是蒙語的音譯,意思是"堆子",原是以石塊堆成的指示道路和境界的標記。由於內蒙原野遼闊,路途漫漫,周邊的四野平平,難以辨認方位。於是便有人在遊牧交界處或路口以壘石為標記。天長日久,就形成了一種蒙古民族的風俗。古代時,人們常以山嶽為"天"的代表。可是許多草原和荒漠沒有山或離山較遠,人們就"壘石象山,視之為神"。時間久了,敖包就逐步變成為祭祀山神、路神的寶地了。
這個叫"伊克力"的敖包是巴丹吉林裏的特殊路標,在蒙族的習慣中,遠行時繞敖包一圈可以保祐一路平安,所以,來到"伊克力"敖包,司機們都下車來到敖包前敬獻哈達,以祈求一路平安。
巴丹吉林沙漠集合了沙漠的瑰麗,以其高、陡、險、俊著稱。高大的複合型沙丘鏈和金字塔狀沙丘,貌似"山"一般,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隨處可見,景象奇偉壯觀。有的沙峰角度幾乎達到了七、八十度。
坐在車裏,看著吉普車攀越一座座沙峰,車窗外,除了連綿無盡的沙丘,就只能看到頭頂的藍天了,當車爬越到接近沙峰頂端的時候,刺激也就隨之而來了,視野裏除了天空什麼也看不見了,到達頂端後等待我們的是什麼樣的路況?是一個多大角度的沙坡?該繼續向前俯衝還是轉向從沙峰線上走?誰也不知道!前方的路況不像平地駕駛時那樣可以提前看見,都是不可預知的,而且風沙形成的沙峰隨時都發生著改變,就算是熟悉地形也沒有辦法對所有路況瞭如指掌。所以,司機需要在看到前方路況的第一時間裏快速做出反應,是該加油?換檔?剎車?或者怎樣打方向盤?這些全靠他們的機智反應和靈活應變。
每一座沙峰在向上攀越時,大家的心都跟著提到嗓子眼兒上,當越過沙峰向下俯衝時,心又隨著身體的失重而暫停跳動。真是太刺激了,這簡直就是"沙漠過山車",只不過過山車有固定的軌道,也有安全帶,而我們是沒有固定的軌道,常常不知道前方是需要俯衝還是側翻,更別談安全帶這種奢侈的保障了。過山車最多也就是三環,堅持個幾分鐘,有些甚至是,人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停下來了。而我們的"沙漠過山車"卻是前路漫漫,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停,也更加不知道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才能停。如果説坐過山車很刺激的話,那麼,坐"沙漠過山車"簡直就是無限刺激。所以,心臟病和高血壓等病症患者看來是無緣體驗了。
在沙漠中開車,汽車非常容易開鍋或者發生其他故障,這種吉普車更是經常開鍋,一開鍋司機就把車停在對風的地方,掀開前蓋給汽車降溫,甚至澆水冷卻。
和特斌太師傅聊天,我們才了解到,原來師傅們不怕直行翻越陡峭的沙峰,也不怕從沙峰頂上向下直接俯衝,這時最多車子會飛跳一段,師傅們最怕的是在麻坡上行走,當地人把斜面角度大的陡坡叫作麻坡。因為在這樣的坡上行車,無法直接翻越,只能側行,由於沙土軟,很容易下滑,甚至不小心還會有翻車的危險。
特斌太又向我們透露了一個消息,原來這裡曾經翻過車的,車裏的人在甩出車窗後被翻滾而下的車輛壓在了下面,比較戲劇性的是坐在車裏的人因為無法逃脫,在繼續翻滾的車裏居然數著車一共翻了七個滾才停下。這個消息讓我們車裏的人都感到無比震驚!當後來我們又了解到這些吉普車都是購買的人家淘汰的二手車時,大家就更加惴惴不安了。原來,我們坐的這些車大概也就三、四千塊錢,七、八千塊錢已經是最好的車了。看來,大家都把生命係托在這樣一些沒有安全保障的舊車上了,但是,目前也沒有別的辦法,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前進,而且要對其他的科考隊員封鎖消息,以免引起大規模的恐慌。現在只有祈求上蒼,一切聽天由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