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詩人王維在《出塞行》中這樣描述居延城外的壯觀景象:“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這樣優美的詞句充分説明當時的居延是一個水資源豐富,胡楊密布的綠洲。
但是由於過度的墾荒屯田,導致土地表層破壞嚴重,胡楊林大面積死亡,曾經的綠洲如今已被沙丘所包圍。每當黃沙席捲而來,連最有經驗的駝隊也會迷路。
當年的繁華城鎮,軍事重地,在戰爭的洗滌與歲月的流逝中,已經變得殘敗不堪,留下的只是破磚碎瓦,斷壁殘垣。雖然這裡被風蝕得很厲害,城內的建築早已不見蹤影,只留下一個個土堆,孤獨的佇立在荒涼的鹽鹼地中,與它們為伴的只有漫天的黃沙。不足一米高的城墻,依稀能看到當年居延督尉府的面積與形制,方方正正,具有典型的漢代風格。兩千多年的風沙侵蝕,依然沒有將它們完全擊潰,仿佛是想通過它們的存在,向世人昭示,這裡曾是漢代最重要的一座軍事重鎮,也是居延都尉府的所在地。
進入居延城的地域範圍,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滿地破碎的石磨,雖然歷經了兩千多年,但它的形狀依然保存得相當完好,這些石墨每個都有臉盆大小,而且樣子和我們現在的石磨差不多。
在沙土的掩埋下,我們還發現了一個耕地用的鐵驊犁,形狀和現在的一樣,沒有變化,看來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歷史變遷,農業用具一直沿襲至今,並沒有太大的發展。
為什麼在這樣一座軍事重鎮會出現如此多的石磨和鐵驊犁這些農業用具呢?
在古代,一個生活著上千人的城市已經是非常大了,從整個居延城的面積和石磨的數量來看,當年在這至少應該生活著四五千左右的軍民,承載了比一般城市多出好幾倍的人口,因而對於糧食的需求大大的增加,僅僅依靠相距甚遠的漢王朝救濟供應是不可能的,唯有自給自足才能解決他們的生存問題。再加上當時的居延水草豐美,擁有開墾農田的良好條件。因此居延地區軍民統一起來,大面積屯田。土地的肥沃使得這裡年年糧食豐産。生産的糧食除了能滿足當地的需求外,一部分還運往中原,貼補內地的糧食供應,因而,居延城獲得了“漢代大糧倉”“糧食加工廠”的美譽。
屯田必然要用到鐵驊犁,糧食加工也要用到石磨,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農業用具的原因。
在居延城內,科考隊還發現了兩片西漢時期的漢簡,漢簡的內容很有趣,是當時軍隊中一個下級軍官向士兵借東西立下的借據,這種事要是擱我們現在,上級向下級借東西正是求之不得的事,雙手奉送還來不及呢,哪還需要打什麼借條呀。看來那個時候人的思想比較單純,還不懂得如何賄賂長官。
目前在居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漢簡,不僅數量多,而且內容廣泛,不僅涉及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等方方面面,甚至連當時的養老制度,屯田,甚至連當時的糧價、農具的管理等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居延漢簡質地分為竹、木兩類,其中木簡佔多大數,主要以當地所産的胡楊、檉柳(紅柳)為原材料。
殷墟、甲骨文、敦煌遺書和居延漢簡並稱為二十世紀東方文明的四大發現。1930年,前西北科學考察團第一次在居延地區發掘出土漢簡一萬餘枚,1972年開始,我國考古界又在居延地區發掘出土漢簡二萬餘枚,這一消息轟動了世界, “居延漢簡”這個名字,在世界考古界和史學界流傳。
在居延城內,我們還發現了一些漢代五銖錢、紡織用的錐子和一些女人佩戴的琉璃珠,銅鈕扣。
為什麼在這個軍事重鎮還會出現女人用的飾物和用具呢?按史書記載,女人是不能隨軍的,那麼這些女人飾物是從哪來的呢?是士兵隨身從中原攜帶過來的嗎?
按居延城烽燧一帶出土的大量竹簡記載,早在漢朝時,漢武帝為了減輕內地向長城邊地輾轉運送糧食的勞苦,避免邊疆士兵斷糧。採取了在保持軍事建制的基礎上,利用士兵在國有土地上從事農業生産,以保證軍需的政策。軍屯的主要勞動力是士兵,他們一面從事農耕,一面駐守邊疆。後來漢武帝又從中原發配18萬人到河西,這些人分散到位於弱水河流域的各個古城中。當年被發配到這的人,攜妻帶女,從此在這片土地上定居下來,世世代代在這裡繁衍生息。有女人,當然會有首飾等裝飾品。漢代的居延城已不僅僅是軍事重鎮,它同時也是一個有著居民生活和存在貨幣交易的城市。
當年的居延城是一個水草豐美、有著大面積綠洲的地方,那麼,為什麼如此肥沃的一片土地,會沒落得這麼厲害,變成毫無人煙的沙漠地呢?
專家告訴我們,由於居延地區的土質並不適合耕種,土層比較薄弱,自漢代開始,在這裡開墾土地的數量是現在的10倍,大量的屯墾造田使得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土地結構被人為的破壞,原本埋在土下的沙子開始上翻,日積月累,導致土地完全沙化無法繼續種植,昔日水草豐美的居延綠洲開始逐漸萎縮,只剩下不到2平方公里的面積,失去了生存的條件,居延城的軍民開始南遷到綠城、黑城,再加上黑城被屠城時,明軍阻斷了黑河支流,截斷了水源,這對居延城來説,無疑是雪上加霜,慢慢地,就造成了今天的荒漠化。
有資料顯示,居延遺址所處的額濟納旗,一年四季風沙不斷,颳風的日子年均在260天以上;土地荒漠化每年以20到30米的速度向外擴展。生態的嚴重惡化,使得這裡成為沙塵暴的源頭,每年從這裡颳起的沙塵暴已威脅到我國整個華北和西北地區。
責編: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