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一位出嫁女在出嫁前都要找村裏命好的人給自己開臉,這是村裏老人們傳下來的規矩。儘管盧改麗很不情願開臉,但規矩她不能也不敢打破。
開臉很疼,在難挨的疼痛中,盧改麗無憂無慮的姑娘時代就要結束了。
盧改麗的家位於黃河岸邊。她的爺爺曾經是黃河渡口的老艄公。她的父母是莊稼人。家境並不富裕但人緣極好。為了籌辦婚事,村裏來了很多人幫忙。她的父母也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希望把女兒的婚事辦得紅紅火火。
俗話説,民以食為天,籌辦婚事中最費事,準備的最多的就是蒸饃。盧改麗的家準備蒸一千多個饃,而新郎家要準備的饃就更多了。農村人辦事就像他們性格一樣,實實在在。
新郎黨新生的家在垣上,離盧改麗家約有十里路。黨新生是他家惟一的兒子。他的父親是木匠,除了務農之外,經常還有些額外的收入。在村裏算是富裕戶。
盧改麗在家排行老三,兩個姐姐出嫁後,家裏缺少幫手,她念完初中就不得不中斷學業,在家幫父母做些家務。要做新娘了,卻很難看出她的喜悅,她把自己的喜悅埋得很深。
盧改麗相信,聽村裏老人的話不會有錯。
婚姻是人生大事,在人們眼裏,籌辦婚事一定要大張旗鼓,熱熱鬧鬧。來幫忙的人越多越好,不管有沒有活兒,就圖個喜慶的氣氛。何況會木匠手藝的黨家父子倆一直很受村民們的尊重,所以來幫忙的人特別多。
農曆五月十六,是改麗出嫁的日子,她的夥伴們一大早就來幫她整理嫁粧。女孩子們湊在一起,笑聲最多。和夥伴們相比,改麗又多了一份即將做新娘的成熟。
女兒要出嫁了,做母親的心裏很不是滋味。母女間難捨難分的情感在這個時刻讓人百感交集。
從改麗家到垣上黨新生家坐馬車需要三十分鐘。改麗是在水邊長大的,而垣上卻終年缺水,飲用水大都是從黃河邊運回來貯藏在井裏。因此,黃河邊的姑娘很少願意嫁到垣上。
黨家人對新媳婦絲毫不敢怠慢。在眾人的前呼後擁中,改麗真正體會到做新娘的幸福。
改麗進入新房後的第一件事就要面向南坐在床上,這意味著,從今天起,她就是這個房子的新主人了。
結婚這一天,娘家人只有做母親的不能參加婚禮。改麗的母親只能一個人在家默默地為女兒祝福。
結婚後的第二天早上,改麗要去親戚家梳頭。回來的時候,家門口搭起了一個簡易的“橋”。熱情的垣上人要考驗一下這個水邊長大的新媳婦到底有多少靈氣。
改麗的婆婆打心眼裏喜歡改麗,她也説不上喜歡為什麼,只要看見改麗就樂得合不攏嘴。
改麗的母親終於盼到女兒回娘家了。見到了母親,改麗又變得像孩子一樣嬌氣害羞。而對孩子,母親永遠都有操不完的心。
九年過去了,改麗明顯有了少婦的丰韻與成熟。
每天早晨,改麗都是家裏起得最早的人,這些年來,她一直記著出嫁前母親的叮嚀。公公黨建國身體還好,但婆婆因為得了白內障,6年前,雙眼就看不見了,這6年多來,去過很多醫院,但都沒有太好的治療辦法。
改麗有兩個女兒,分別在村辦小學上一年級和學前班。學校離家並不遠,但是改麗還是堅持每天送孩子上學。過去,改麗曾經因為家裏缺少幫手中斷了學業,現在,她希望兩個女兒能夠好好學習。
結婚後的第三年,改麗的丈夫黨新生放棄了他的木匠手藝,長年外出打工,一年中回來的次數很少。
婆婆有病,丈夫外出,改麗承擔了家裏所有的家務活,成為這個家真正意義上的主人,裏裏外外,上上下下,全靠她一個人張羅。雖説每天都忙忙碌碌,改麗卻毫無怨言,過得還算充實。
改麗的公公黨建國常抱怨木工活越來越少,所以他很支持黨新生外出打工,畢竟在外面長見識。他覺得只有這樣才能跟上形式。
為了能給家裏多掙點錢,改麗在村子裏辦了一個雜貨店,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多多少少能給家裏帶來一些收入。
改麗家離集鎮不遠,所以總是在忙完家務後,她才抽空出去進貨,貨雖不多,但樣數很雜,每次為了能進到相對便宜的貨,她總是要跑好幾家批發部。
改麗所在的村子雖然不大,但雜貨店卻有10多家,生意並不好做。有的時候一天純收入只有三、四塊錢。但這個小雜貨店還是讓改麗多多少少有一些成就感。
平時改麗很少給丈夫黨新生打電話,她從心裏還是希望黨新生能呆在家裏,這樣也能給自己減少很多負擔,不過她知道,黨新生已經習慣了在外打工的生活。
目前,黨新生在山西臨汾一個建築工地上工作。最初,他期望用自己的木匠手藝讓改麗過上好日子,隨著村裏的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黨新生也覺得外出打工掙錢多而且收入穩定。他也喜歡在外面的生活。
改麗所在的靈泉村,是當地有名的老村子,大多都是姓黨的人家,每逢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喜歡讓改麗來幫忙,改麗是個熱心人,又很能幹。村裏人對她的印象都非常好。改麗走到哪,熱鬧到哪。
改麗的娘家在黃河邊上,過去貧瘠的黃河灘如今已開發成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改麗家的生活也比以前好多了。改麗的母親一直很掛念改麗的生活。做母親的總是希望孩子比自己過得好……
責編:紅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