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龍脊(三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05日 15:31 來源:CCTV.com

  1994,一部名為《龍脊》的紀錄片製作完成。《龍脊》講述的是關於上學的故事:一個瑤族村寨,一間山村小學,一群家境貧寒的少年,一群對於讀書有各自不同看法的成年人。這部紀錄片在推出後獲得了四川國際電視節最佳紀錄片獎,也成為在發現頻道播出的第一部中國紀錄片。

  12年過去了,在這些年中,我們始終沒有間斷對當年的紀錄片《龍脊》裏那些渴望讀書的瑤族孩子的關注。當我們重新整理這些年來的拍攝素材時,時間和空間的發展對比,那些孩子們的生活經歷不禁讓人百感交集。


  .


  龍脊(第一集)

  潘能高是當年紀錄片中的主角。生性聰明的他當年還是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家裏條件不好,但能高的爺爺卻堅持認為孩子一定要讀書才有出息。能高爺爺沒有文化,但説起話來卻頭頭是道。在《龍脊》拍攝完成後的10多年裏,能高小學、初中畢業。和潘紀恩的一帆風順相比,能高的生活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曲折。初中畢業後,他暫停學業到廣東打工,一年後,因為重新得到經濟資助,他重返校園,在桂林一所中專上學。現在,中專畢業的能高在廣東的一家企業找到工作,成為一名技術工人。和小寨裏很多他的同齡人相比,能高已經是幸運的了,至少他能夠完成中專學業,能夠有一份養活自己的工作,爺爺對能高目前的狀況也非常滿意,但能高自己卻不太滿足,他總是後悔在上初中時候不夠努力,他覺得,如果自己當年再努力一些,也許會像和哦朋友潘紀恩那樣考上大學。


  .


  龍脊(第二集)

  1994年,13歲的潘紀恩第一次離開小寨,他考上了鄉小學民族班。他從小就知道要努力學習,是小寨小學惟一一個上晚自習的學生。但是,考出小寨的紀恩卻不知道,出山後的自己能否堅持學習?除了學習環境的改變需要他適應外,他的家庭能夠負擔以後的學費也是個很大的問題。12年後,這個倔強的山裏孩子已經落腳首都北京,有一份辛苦但穩定的工作。從小寨到縣城,從廣西到北京,他是小寨第一個大學生,也是小寨第一個在北京定居的人。回看當年,為了掙到小學學費,小小年級的紀恩與大人們去金礦淘金,和父親去幾十里外砍毛竹,如今,為了工作在北京奔波,其實,潘紀恩一直就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對於過去,對於自己的未來,他都有自己的想法。


  .


  龍脊(第三集)

  與潘能高和潘紀恩相比,潘軍權的生活經歷讓人唏噓不已。在紀錄片《龍脊》中,軍權是能高最要好的朋友,倆人同齡同班,每天形影不離,學習成績不相上下。和能高相比,他似乎更聰明一些,卻多了一點頑皮。三年前,我們知道了軍權因為盜竊罪被判刑的消息。當在廣西的一個看守所看到沉默寡言的潘軍權時候,我們很難將他和當年鏡頭中那個可愛的瑤族少年聯絡起來。刑滿釋放後,潘軍權在廣西桂林的一個工地找到了工作,在簡單的生活中,他再次透露了他想繼續上學的想法。

  10多年的時間,龍脊小寨的生活環境幾乎沒有改變,但生活在那裏的人們卻已經能夠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三個孩子不同的成長經歷正是小寨村10多年來的一個縮影。

責編:紅立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